快好知 kuaihz

《海潮辑说》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海潮辑说》是中国第一部潮汐学史著作。刊行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现见于《丛书集成初编》。由俞思谦编纂。

  俞思谦,清代潮汐学史家。活动于清乾隆年间,生卒年不详。浙江海宁人,字秉,号潜山,为国子生。浙江海宁是观看钱塘潮最佳之地,俞思谦自小悉心观察,对海潮产生了浓厚兴趣,且博览群书,搜集各种有关潮汐的资料,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古代潮汐学史资料长篇——《海潮辑说》。

  全书3万余字,有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记述潮汐成因的各种见解,共6章:1、“论潮汐由于海水之应月”(原书无此篇名,是宋正海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撰写《海潮辑说》条时,根据本章内容并参照其他章名的写法补上。也有人将该章名定为“潮汐应月说”。后者符合本章内容,但与后5章的章名明显不协调);2、“论潮汐由于地、气之升降”;3、“论潮汐由于天河之涌激”;4、“论潮汐由于日激水而成”;5、“论潮汐由于龙鱿之变化出入”;6、“论潮汐由于伍胥、文种之所为”。下卷则具体论述河口潮汐、国外潮汐,以及应潮泉和应潮(动)物,共14章:1、“入古九河,碣石之潮”;2、“入济之潮”(济为济河);3、“入淮之潮”(淮为淮河);4、“入江之潮”(江指长江);5、“入松江之潮”;6、“入浙江之潮”;7、“入浙东诸江之潮”;8、“入闽江之潮”;9、“入粤江之潮”;10、“钦、廉、琼海之潮”;11、“安南、扶南之潮”;12、“东西两海诸国之潮”;13、“应潮之泉”;14、“应潮之物”。

  中国古代有关潮汐的论述是大量的,仅专论不下数十种。俞思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搜集,精心地选择古代较有代表性的潮汐见解,汇成本书。其资料博采139部古籍,上自公元前10世纪,下至乾隆年间,纵跨2700多年,可见编者下的功夫和严谨的学风。在每一章中,编者都按时代的先后辑录资料。而且,编者对各种潮汐见解都有评述,全书加按语12条,小注多处。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编纂者辑录此书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古代潮汐学的概况。

  其学术价值:1、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总结和归纳了中国古代各种潮汐成因的见解;2、确认《周易》是阐述潮月说的中国最早著作,《周易》成书于战国时代,即在公元前3—前5世纪或以前中国已有潮月说的见解;3、专列“应潮之物”一章,记载了许多动物对涨潮和退潮的明显反映。这些动物的潮汐节律(即潮汐生物钟)也是今天生物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4、保存了中国古代极为珍贵的潮汐文献,尤是保存下来的唐窦叔蒙的《海涛志》、五代丘光庭的《海潮论》、北宋张君房的《潮说》等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如《海涛志》(又名《海峤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潮汐专篇。

  此书的缺点主要是:1、书中没有指出伍子胥冤魂驱水形成潮汐之说观点的迷信错误。对这种错误王充在《论衡·书虚》、葛洪在《抱朴子·外佚文》等中早有批判,指出:“涛是伍子胥所作,妄也。子胥始死耳,天地开辟已有涛水矣。”2、没有辑录东汉王充在《论衡 ·书虚》中提出的“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科学潮汐理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潮  海潮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