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另外却另有别的令我们向往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却一定有在。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脚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为一点补偿了,也就是多多少少是一种慰藉了,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却比较悠久些。
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崇高的。观众,戏曲,脚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
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有谁感到没有归宿的吗?到大自然里去。
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的能力。大自然在这地方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的,虽然早知道那是梦,她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完成人们,务在把人们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
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但是一个骄儿会恰恰符合了母亲的意向。
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裴多菲,曹雪芹,高尔基,达·芬奇,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而完成了自己的。
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便不惜给她的骄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几乎不能胜任。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
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
大自然在天才们的跟前,却是和悦的,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
大自然,有情感,也有意志。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是溶化于情感,意志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任情感的,一如她所爱护的天才然。
她不但任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纯粹,要单一,你瞧吧,雪,红叶,云,秋霁的文岚,夏木的浓荫……
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的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携手,那才可以抬头。
艺术家必有意匠,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现在她创造的艺术品的意匠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艺术,是生的表现的艺术。和这不相连的,只有人间的天才。
大自然,天才,艺术,是宇宙间最永恒的,最伟大的,最庄严的。然而这一切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念四年五月念五日晨
赏析在扰攘纷争的世界上,许多志向高洁之士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大
自然。中国古代朝纲不振之际,贤哲们退隐山林,在大自然怀抱里徜徉留连,寄寓自己的美好情愫。在千百年后的西方,卢梭“返归自然”的口号,又拨动多少诗人文士的心弦,以至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李长之《大自然的礼赞》在大量同类文章中自有它的特色和价值。它随意挥洒而不失法度,在诚恳亲切的娓语中,凝聚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倾注了作家的高尚情思,字字句句沉甸甸的,给你智慧、力量和信心。
“世界不是荒凉的”,起句抑中有扬,领出全文,有突兀不凡的气势。如果说人生好像舞台曾是一个俗滥的比喻,那么本文把大自然比做剧场就别具一番新意。舞台上的表演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一直要到曲阑人散。试想,人人粉墨登场,一辈子假戏真做,够多么无聊。说人生有如舞台,不外是这类意蕴。而本文作者站得更高,视界更开阔,态度也更超脱,他跳出人事范围,神游天地之间。他深切地体味到,在不断更迭、喧闹不已的舞台表演外,还有一个堂皇伟大、崇高神秘的剧场是悠久的。即使观众愚妄,戏曲鄙陋,角色平凡,这剧场依然庄严巍峨——它就是大自然。它使得世界不再荒凉,一切失望和寂寞变得可以容忍下去。大自然在人类精神世界里永远鼓起希望的风帆。
作者又把大自然比做人类的母亲。不言而喻,天才就是大自然的骄子。文章指出,天才的可贵在于充分发挥自然禀赋的本性和能力,出色地完成自己,实现其独立的价值。天才经历的种种磨炼和考验,不是常人所能胜任的,这是大自然母亲对于骄子的“偏爱”。天才对于大自然的理解也是超群的,在他眼里大自然不是一团乱麻,而是呈现出有规则的、和谐的面貌。一句话,道法自然。成才之“道”是发挥自然能力,在奋斗拚搏中成长,其终极目的是探索大自然奥秘,掌握大自然规律。在作者这番议论中,对于“天人合一”传统文化观点的内涵,作出了现代化的阐释。
本文的第三个比喻为,大自然是艺术家。这是对大自然的高度人格化的描绘,反映出一种泛神主义的态度。在作者看来,大自然处处跃动着生命的精灵,她任情率真,而且喜欢表现自己。她具有感官的色相的美,用丰富而纯净的色调来点缀一切。她天天在创造音乐和绘画,给世界以和谐的韵律和瑰丽的景象。这些不都表明大自然是艺术家么?写到这里,作者精辟地指出,“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的副本。”大自然的美是第一性的,艺术是第二性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艺术观。
本篇段落分明,行文活泼跳动,形象化的议论有助于题旨的表达,并使之具有可读性。由于文章意蕴深邃,有不少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因而语言也多含蓄而峭拔,需要仔细琢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