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性史书。十五卷。明末清初钱谦益撰。约编撰于天启六年(1606年)前后。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卒于康熙三年(1664年)。苏州府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福王弘光时,为礼部尚书。降清后,任内秘书院学士兼明史馆副总裁,不久以病还乡。他所撰写的史书,有名臣、名人传记,成书数百册,皆毁了,惟存《列朝诗集》,本书即其修史长编。此外,另著有《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乾隆时以其书中语言有诽谤之嫌,板被毁成为禁书,直至清末才复印问世。
《国初群雄事略》记述了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宋小明王韩林儿、滁阳王郭子兴、天完徐寿辉、汉陈友谅、夏明玉珍及明升、周张士诚、台州方谷真即方国珍、元将李思齐、扩廓帖木儿、海西侯纳哈出、以及福建陈友定、东莞伯何真及何荣,还有察早等十五人的事迹。为传记体,传后附有评论。书中所用资料“采自诸书,牴牾处不改定,参差处不画一”,内容翔实。从以上诸人的事迹记述中,可以充分了解元末农民大起义的详细过程。钱谦益尽管也把刘福通等称为“妖人”,把红军称为“贼”、或“妖寇”,把他们建立的政权称为“伪宋”、“伪汉”……等。但对他们的功迹还是充分肯定的,如对韩林儿甚至把他们和汤、武相比。他引李文凤的话:“韩氏父子,君臣起义,号召天下,天下云合响应,群雄并争,不谋而同。然当是时,据河南、荡山东,躏赵、魏、跞上都,入辽东,略关西,下江南,大抵尽宋之将帅,不谓之中国之汤、武不可也”。不仅如此,他认为朱元璋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也和宋政权的“捍蔽”分不开。所以,朱元璋“定鼎建业,处汉、吴二强寇之间东西扫荡,从容指挥。元亡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於中国,其亦大有功於我明也乎!”。对于郭子兴,他引朱元璋的话说:“曩者群雄鼎沸之时,民不堪命,王(滁阳王)乃奋臂定远,拔濠城而守之,朕方从军,几被他人所害,惟王能活我,致有今日,尽平天下,家国已成,再生之恩终世难忘。……今大统既定,四海一家,推本寻源,实由于王”。……“盖昨王无以开万世之业,非皇上无以永王之名”。又陈友谅,他藉高岱之论曰:“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屡踬而复振……亦一时之雄也。……惜其昧强弱之势,失先后之著,据形胜之地,不能进取襄、邓,以窥中原;昧观之法,漫焉轻涉龙江,已取覆败。”
《国初群雄事略》是历史长编,前后矛盾之处是有的。这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国初群雄事略》有汉唐斋马氏、兰味轩庄氏藏钞本、清钞本、黄丕烈藏钞本、张尔田藏钞本、沈韵斋藏钞本。后来,张钧衡以马氏、庄氏藏钞本为底本,相互校订定为十二卷,收入《适园丛书》。一九八○年,张德信、韩志远先生又将沈韵斋藏钞本为底本,参照清钞本和《适园丛书》本加以标点校勘,由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