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本草纲目拾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补充李时珍《本草纲目》之遗漏的药物学专著。十卷。清赵学敏撰。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

  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约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卒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钱溏(今杭州)人。自幼习医,性好博览,对本草学颇有研究。著有《本草话》、《药物元解》等,《本草纲目拾遗》为其代表作。

  本书载药九百二十一种,其中正品七百一十六种,附品(于正品中兼述)二百零五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水部、火部、土部、金部、石部、草部、木部、藤部、花部、果部、谷部、蔬部、器用部、禽部、兽部、鳞部、介部、虫部,共十八部。较之《本草纲目》增加了藤部、花部,删去了人部,认为人部药“非云济世,实以启奸”。卷首正误项下,对《本草纲目》误识、混认、误分之药,或错论药物性能功用、毒性强弱者,重新订正,达三十四条。本书收载药物十分广泛,以内地草药,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药及国外药物,数量之多、地区之广是历代本草所罕见的,且多有实效,至今延用,如太子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千里光、万年青等。同时积极引进西方制剂工艺,推动中药剂型改革。《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引用文献达六百余种,内含诸多本草、方书、医家、典籍。因均注明出处,使其中许多今已佚失的医书本草的部分内容,赖本书得以保存至今,如泰西石振铎《本草补》、赵学楷《百草镜》、王安《采药方》等,增加了本书的文献价值。此外,书中还记载了许多自然科学的成就,如用强水制铜板的方法。由于学术思想的局限性,书中有关中医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辨证施治等理论阐述不够充分,对某些药物的记载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本书现存有清同治三年(1864年)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本及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等版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影印张绍棠本出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词条  拾遗  拾遗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