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原文及鉴赏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6]。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1]寥:广阔无形。

  [2]殆:停止。

  [3]母:万物之根本。

  [4]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

  [5]反: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状。

  [6]域中:宇宙之中,空间之中。

  【译文】

  有一个浑然天成的东西,

  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它寂寂无声而又广阔无形,

  它独立长存而永不衰竭,

  周而复始而不停息,

  可以看成宇宙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将它叫做道,我再勉强替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

  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

  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

  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解析】

  这一章里老子再一次阐述了道的性质和规律,道是物质性的,是最先存在的实体,但这个实体看不见摸不着,既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所不在地运行而又永不止息。大道无形,它没有形状可供我们辨认,但它确实是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很特别,它不同于我们所能认识的东西,它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而它是超越了时空概念的东西,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样子,无法用耳朵听到它的声音。我们看不到、听不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们能真实地感知道的存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一旦我们的行动违背了大道,它就会毫不客气地惩罚我们。道是永恒存在的,它恍恍惚惚,我们只能勉强地称之为“道”。道独立存在,没有等级,没有分别,它是绝对独立的。因为没有等级,没有矛盾的方面,因此永远不会走向它的反面,不会改变,所以它恒久不变。它是一个整体,它无所不在,遍及整个宇宙,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衍生天地的根源。

  在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大”,这个大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小不是相对的概念,在这里,大代表一种形象,是一种虚空的形象,用来比喻大道的本质。大道要运行,而且因为大,所以它的运行速度极快,等到运行到一定的极限,它会自动返回,所以它永远不会枯竭。我们将一杯水洒到地上,水会顺势而流,当流到极限时它就不能再流了,于是停止,然后蒸发,直至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大道不同,它永远也不会枯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道能返回到它的原始状态,从而保留自己的实力,以达到周而复始的运行。

  因为道“大”,所以道生出的天大、地也大,人是万物之灵长。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只有人能认识到大道的存在,所以可以称得上大。老子将存在于茫茫宇宙间拥有巨大能量的四种事物作了排序,它们的顺序为: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在这里老子把人和大道、天地并列起来,是因为人能体认到大道的存在,能够感知到天地的力量,能够将自己融合到道、天、地中。

  道是大而且玄奥的,它生成了天地万物,而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自然而然生成的。“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是自然生成的,它向自然学习,效法并顺应自然。道是至高无上的,连它都要向自然学习并顺应自然,何况人类呢?能无视自然而自高自大吗?但人类确实犯了这个毛病,人类自以为自己有独立的思想,头脑聪明,所以就以万物的主宰自居,大肆屠杀牲畜,恣意毁坏森林和植被,我们忘却了在我们的头上还有大道和天地,它随时都会来惩罚我们的贪婪、无知和狂妄。所以我们决不可自以为是,要和天地合二为一,要学习大道包容万物的胸襟,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有烦恼和痛苦,才会过得逍遥自在,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

  为人之道

  庄子性情淡泊道法自然

  庄子的智慧是超然的,仿佛是天空中的行云悠然自得。

  有一天,秋高气爽,太阳已爬在半空,庄子还长卧未醒。忽然,门外车马滚滚,喧嚣非凡,随后有人轻轻叩门。

  原来是楚威王久仰庄周大名,欲将他招进宫中,辅佐自己完成图霸天下的事业。

  楚威王便派了几位大夫充当使者,抬着猪羊美酒,携带黄金千两,驾着驷马高车,郑重其事地来请庄周去楚国当卿相。

  半个时辰过后,庄子才睡眼惺忪开门出来。

  使者拱手作揖,说明来意,呈上礼单。

  不料庄子连礼单瞟也不瞟一眼,仰天大笑,说了一套令众使者大跌眼镜的话:

  “免了!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请转告威王,感谢他的厚爱。

  “诸位难道没有看见过君王祭祀天地时充作牺牲的那头牛吗?想当初,它在田野里自由自在;一旦作为祭品被选入宫中,给予很好的照料,生活条件是好多了,可是这牛想不当祭品,还有可能吗?还来得及吗?

  “去朝廷做官,与这头牛有什么差别呢?天下的君主,在他势单力孤、天下未定时,往往招揽海内英才,礼贤下士。一旦夺得天下,便为所欲为,视民如草芥,视功臣为敌手,真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你们说,去做官又有什么好结果?放着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荷色菊香不去观赏消受,偏偏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使者见庄子对于世情功名的洞察如此深刻,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怏怏告退。

  其中一位使者还如临当头一棒,勘破数十年做官迷梦,决定回朝后上奏威王告老还乡。

  庄周仍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登山临水,笑傲烟霞,寻访故迹,契合自然,抒发感情,盘膝静坐,冥思苦想,在贫穷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尊严。

  李泌超然物外解人忧

  李泌是唐朝时着名的大臣,他曾经辅佐过三朝皇帝,分别是肃宗、代宗、德宗,官位至宰相,并被封为邺侯。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最辉煌的时期,可是自唐玄宗后期开始,内乱纷扰,民不聊生。唐肃宗、代宗、德宗时期更是每况愈下,朝廷内官吏腐败,外加连年的战争,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李泌就是这时的宰相。

  起初,李泌雄心勃勃,一心想帮助皇帝重整大唐江山,使唐朝再次出现“贞观之治”那样的鼎盛时期。可是,人不能违背历史规律的发展,唐朝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任凭再多的贤臣辅佐,也不能挽救它衰败的命运。更何况,朝中奸臣当道,李泌等少数贤臣根本就不能施展拳脚。李泌经过多年的官场生涯,看透了其中的黑暗和唐朝灭亡的大势,于是辞官回乡。谁知,李泌走后,朝中无人能担当宰相的大任,没有办法,皇帝又派人来请李泌出山。李泌说什么也不肯再入朝为官。皇帝派了几拨儿说客,都没有说动李泌。皇帝十分生气,心想:好你个李泌,这么不给寡人面子,派了那么多的大臣请你,你都不肯回来,成心和我过不去,看我不收拾你。于是,皇帝下旨吓唬李泌,如果不肯入朝,就把他流放到蕲春——一个偏远的地方。可是李泌依旧不肯服从。这下皇帝真的动气了,果然把他发配到了蕲春。

  此时,韦斌正负责蕲春的防务。他对李泌十分景仰,虽说李泌作为罪人被流放到此地,但韦斌还是对李泌很尊敬,而且处处照顾他,给他安排了住处,配备了仆人。还经常请李泌到自己府上喝酒谈天。韦斌虽然才能一般,但是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有本事、有才华的朋友。因此,他的朋友很多,他也喜欢经常邀朋友来家小聚。这天,韦斌又请了一些朋友来家共进晚餐,其中包括李泌。仆人们在凉亭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酒菜,两旁侍女为他们提着灯笼照明。

  大家照例是相互敬酒,互相嘘寒问暖。可酒宴才刚刚开始不久,就听到“咕咕,咕咕”的猫头鹰的叫声,其声音很是令人毛骨悚然。民间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韦斌是个很迷信的人,听到猫头鹰的叫声,脸色立刻变了,刚才那一脸的兴奋也一扫而光,代之为沮丧,还痛苦地流下泪来。客人们忙问韦斌:“您怎么了?”韦斌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看来我要走霉运了,可怜我上有老,下有小,唉!”说着,更加伤心了,禁不住哭出声来。客人们也被韦斌的话感染了,都没了兴致,再想想大唐目前的景况,真的是没好日子过了。李泌看到这,哈哈大笑,说:“大家不要伤心,夜猫子的叫声是吉祥的,大家都试着这么想,别怕它的叫声,痛痛快快地喝酒聊天!”客人们经李泌这么一说,情绪都慢慢好了起来,开始把猫头鹰的叫声当作吉祥的声音,甚至还盼望它叫,于是,整个夜晚大家都感到过得很愉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道法  道法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自然  自然词条  
有感红楼人物

 对秦可卿的一些看法

 我看可卿  红楼文化  看了车芸的好文章,对车芸实在非常佩服!不过对于可卿,我有一点小小的看法,写出来请车芸指教一下。  刘心武先生的观点我向来都抱观望态度,...(展开)

有感西游记

 西游记第五十一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第五十一回  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大圣降妖,丢了金箍棒,也是难赢。忽想起打斗时这犀牛怪夸我武艺,说是个大闹天宫的好猴,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