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老子》原文及鉴赏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鉴赏〕 “知其雄,守其雌”,语出《老子·二十八章》,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老子的“弱用”、“守柔”思想。

  老子认为,在具体生活世界中,具体事物的存在从来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它们总是以“相反者相成”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这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不是暂时的、人为的,而是永恒的、客观的,诚如《二章》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那么,当我们面临具有相反相成关系的具体事物时,我们又该如何来对待呢?老子认为,首先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事物的一面,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事物的另一面;其次,我们应该以“弱用”、“守柔”的态度来对待它们。“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反映的正是这种思想。可以说,“知其雄,守其雌”为我们如何实践提供了现实行动的指向,具有深刻的实践内涵。

  任何事物都是同时兼有相对相成的两个方面,这是事物存在的常态。但是,事物的这两个相对相成方面却不是对等的,而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因此,当在面对具体事物和它们相对相成的两个方面时,我们往往会更多地关注于事物的主要方面,并且沿着事物主要方面所指示的路向前进的,从而忽略了事物的另一方面的重要性。在老子看来,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因为事物的这两个方面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总是处于不断地相互转化之中的。如《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祸、福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被讨论的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每每希望可以趋福避祸,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只看到祸而忽略了福的一面,或者只看到福而忽略了祸的一面。但是,老子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灾祸出现的时候,总是会有幸福的种子倚傍在其附近的;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也总是会有灾祸的根苗藏伏其中的。而且这种福祸变化反复的运动,谁也不知道它们的究竟,它们的相互转换没有一定的准则。正常的随时会转变为反常,善良的随时可转变为妖孽。这种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是现实生活世界的“常道”。但是,老子也遗憾地告诉我们,人们对于这个“常道”,迷惑不明实在太久了。“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塞翁较之其他人更为智慧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是就福说福、就祸说祸而忽略了福祸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他敏锐地认识到了福祸之间的“常”,进而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对待,从而并没有因为福来而过分欢喜,也没有因为祸至而过度悲伤,保持了一份心灵的清静和安详。

  那么,在认识到事物同时兼有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之后,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对待事物呢?老子提出了“弱用”、“守柔”的原则。我们不仅要知道事物同时兼有“雄”、“雌”两个方面,而且要进一步“知其雄,守其雌”,要安守雌柔的一面,以往我们认为老子“弱用”、“守柔”的主张充满了玩弄权谋的阴谋论色彩,其实这是种误解。老子的“弱用”、“守柔”主张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超人的人生智慧。老子通过对现实生活世界种种相反相成的事例的深入洞察后发现,凡是柔弱的东西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样毫无生机、无所作为,而是孕育着无限的潜力的;而那些看似生机蓬勃的刚强的东西反倒缺乏积极向上的能力。他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七十六章》)坚强的东西是趋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是趋于生存的一类。因此军队兵力呈现强大也就会遭受挫败,树木变得粗壮强大也就会遭受砍伐。在老子看来,较之坚强的东西,反倒是柔弱的东西蕴涵着更多的生机和潜力。在《老子》中,老子经常以“水”为喻来揭示“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如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正因为“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所以老子主张,虽然我们深知什么是雄强,却仍然要安守雌柔,甘愿为天下的沟溪(“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虽然我们深知什么是明亮,却仍然要安守昏黑,甘愿作天下的模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虽然我们深知什么是荣乐,却仍然要安守卑辱,甘愿为天下的低谷(“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因“守雌”更好地成就“雄”,才能因“守黑”而更好地收获“白”,才能因“守辱”而更好地得到“荣”。这正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但是,在《二十八章》中,老子并没有停留在对这“柔弱胜刚强”道理的揭示,而是更加进一步揭示出蕴涵在这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蕴,即“道”的原则。其实,“柔弱胜刚强”、“弱用”、“守柔”正是“道”的作用的体现。老子说:“弱者,‘道’之用。”(《四十章》)因此,“守雌”、“守黑”、“守辱”正是“道”之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遵循“道”的原则行事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表面上看似消极、软弱,但是我们的行为是依“道”而行,因此,我们可以从中体验到“道”发用,以及享受到“从事于‘道’者”的快乐,那就是:我们可以与永恒的德性不离失,保持一份天真质朴的自然天性,悠然于淳朴自然的生活情境之中(“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综上说来,通过对“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领略老子“柔弱胜刚强”、“弱用”、“守柔”的思想,并进而去体悟“道”及其发用。另一方面,这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提供了实践指向,即我们无须过多地焦虑于眼前的得失利害,而应该“守柔”、“弱用”,涵养天性的自然淳朴。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以往更多地关注在“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这后一句,而忽略了前一句,这是不对的。首先这种做法是没有看到雌雄、黑白、荣辱这三对相反相成概念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这种做法是不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老子的“弱用”思想的。前一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句子,而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后一句的前提和基础,即“知其雄”、“知其白”、“知其荣”是“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的前提与基础。陈鼓应先生说得好:“知雄守雌:在雄雌的对待中,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而后处于‘雌’的一方。‘守雄’的‘守’自然不是退缩或回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它不仅执持‘雌’的一面,也可以运用‘雄’的一方。因而,‘知雄守雌’实为居于最恰切妥当的地方而对于全面境况的掌握。严复说:‘今之用老者,只知有后一句,不知其命脉在前一句也。’这话说得很对,老子不仅‘守雌’,而且‘知雄’。‘守雌’含有持静、处后、守柔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内收、凝敛、含藏的意义。”(《老子注译及评介》)

  因此,如果我们要正确且完整地理解“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我们一方面需要同时兼顾到“雄”、“雌”两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站在“道”的高度来审视“知雄守雌”,体悟“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老子  老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