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山海经《山海经的哲学与社会观念》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天、帝、神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山海经》关于天、帝、神的记载相当丰富,详尽内容可参阅本书“山海经的部落世系”、“山海经的人神故事”等章节。

  二、具有社会功能的神异动物

  丹穴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有关具有社会功能的神异动物的详尽内容,可参阅本书“山海经的预测与医药”等章节。

  三、礼仪之邦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文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四、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诸夭之野⑭,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五、天下一统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六、禹的哲学与社会观念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币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鉴赏】《山海经》是一部记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书,同时也涉及许多哲学和社会观念。在哲学观念里,比较突出的是“天”的概念。《山海经》所说的“天”,并不是单纯指天空,而是对大自然力量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提升。所谓互人、柏高“上下于天”,体现着人类与“天”沟通的愿望。夏后开“上三嫔于天”云云,表现出的观念是人类统治者的权力需要得到“天”的认可。事实上,“天”的概念出现,以及对“天”的敬畏,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突破。对比之下,在其他动物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对“天”的意识活动。

  与此同时,《山海经》对“帝”和“神”的记述,也体现着相应的哲学和社会观念。例如,《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反映的是羿通过仪式接受帝俊的旨意,为民众除害兴利。又如,“……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反映的是人主(帝王)对统治权扩展的追求。所谓“得而飨食之”,意思是向神延维进行祭祀、献上美食祭品。

  众所周知,“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创造出具有超自然或超人能力的“神”?其根源在于,人类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欲求,“神”实质上就是“未来的人”。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的人掌握的本领,相当于过去的“神”的神力。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具有社会功能的神异动物,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凤凰。虽然关于凤凰“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的描述,有可能是整理者注释的文字误窜入到正文里,但是,凤凰“见则天下安宁”、“见则天下和”却是一种相当古老的观念,体现出中国古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山海经》关于君子国“衣冠带剑”、“其人好让不争”的记述,反映了中国人从非常古远的时期就对礼仪之邦有着推崇与追求。

  《山海经》对诸夭之野、臷民国、沃之国的记载,描述了一种物产丰饶、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场景。老子在《道德经》第81节描述的小国寡民,很可能就是从《山海经》对诸夭之野、臷民国、沃之国的记载所得到的启发,因为老子任周王室图书馆馆长期间有条件阅读到《山海经》的内容。进一步说,这种物产丰饶、人人平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场景,也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共福社会:思想自由、消费适度、权责公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一书结尾一段话“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寄托着《山海经》撰稿者对天下一统的渴望。与此同时,《山海经》一书的开篇《禹曰》,则通过禹说过的话,体现出《山海经》撰稿者的哲学与社会观念:大自然有着自己的演化规律,它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人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用好自然资源,合理分配使用自然资源。毋庸置疑,这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发展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海经  山海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观念  观念词条  哲学  哲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