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读后感一
这些日子中,我的陪伴中常出现的就是《红旗谱》了,可是都是听别人说到这本书,尤其是自己班的同学!因为图书馆都被我们的读书热情吓到了,书都没有了全让同学们借出来看了,我又不想把它变成电子书的形式来阅读,所以我就一直等着同学们能快一些读完,让我能有看它一眼的机会!知道里面在讲些什么啊!果真上天听见了我的呼声!虽然同学们没有可以快速传阅完这本书,可是我却用另外一种方式观赏了书中每一处!那就是在我一心期盼书的时候,天津南开大学话剧社的同学们带《红旗谱》来到我校进行演出!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从中我看到了书中不能带给我的真实感,真是震撼啊!
南大的同学们用他们真挚的演技赢得了师大师生满堂喝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的不只是南开大学的艺术气息和学生的精彩演技,还有就是这部作品的敬畏之情和欣赏之情等等!梁斌先生的作品能够在百年话剧社——南开的精心设计和各地排演下,真是赚足了人气!使现代的人们感受当年的崇高的不屈不挠精神,让当年的人们重温当年的危机和革命!总之,南开大学的《红旗谱》表演使我对当年的革命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为迅速的深入故事之中感受当年之事、当年之精神。是我欣慰的是我不用在等书的日子中度过,而是直接就直观了‘再现’的《红旗谱》!真是五官都在真实的感受着啊!
话剧中,我了解到梁斌先生讲述的是锁井镇农民的革命斗争,涉及了农民本身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与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还有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等等!其中主要展现的是农民朱老忠几代人誓死与黑暗社会抗争的坚强不屈、英勇无畏,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红旗谱》讲述的是军阀混乱、日寇侵华的危机年代,也正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农民)生活的最艰苦的年代了。他们不仅是受到时代混乱、日寇入侵的严重影响,还是有军阀阶级和封建顽固的地主的联合压迫、打压!就是在这一时期的农民给我们看到了他们真实又复杂的各种形象。有能舍身抵挡恶霸、英勇就义的朱老巩;有执刀仗义相助的严老祥;有狠心手辣、贪得无厌、没事找事的冯兰池;有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好管闲事的严老尚;有沉着历练、敢于抗强大力量的朱老忠;有憨厚淳朴、老实朴素的严志和;有变着花样压榨剥削农民的冯贵堂;有欺软怕硬、甘当狗子的李德才;有积极北伐而入狱的严运涛和被强行压迫当兵的朱大贵;有热情奔放、支持革命忠于革命的年轻姑娘春兰;有糊里糊涂的朱老星……这些人都是当时革命发展的一小部分而已,正是这样的一小部分,才壮大了真正地革命!
其实从这样的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代一代人的进步和强大。起初,三十年前的朱老巩为了捍卫自家的名誉与冯兰池起了冲突,然后不久就气到吐血身亡,后来姐姐又被人强奸。朱老忠就这样无奈的怀着一颗仇恨的心逃走……也许就是正是从小被放进强烈的阶级冲突的环境中,使朱老忠在以后的成长中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精神支撑,对于朱老巩的描写也应该是对后来的朱老忠这个关系革命发展的人物的塑造吧!以至于朱老忠在阔别家园十几年后,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后来参加了各种运动都充分表现了朱老忠在统治阶级压迫下的叛逆不屈服的性格。同时,梁斌先生又在细节上烘托了这个人的高尚品质,如:老奶奶暴死,主持严家丧事……
但是,在朱老忠的鲜明性格性格下,严志和给人的感觉则是软弱,当他听到朱老忠要和冯兰池打官司,他毫不犹豫的说了“有我一份”。但结果是输掉了官司,他怕回去不好交代,只好偷偷的离开了。这就说明严志和善良老实。在运涛遇到贾湘农,准备革命时,他就不想支持运涛。可朱老忠就大大相反了,他鼓励运涛找贾湘农,还告诉他们他在外面是就听过苏联是无产阶级掌权,打败了资本家和地主的专制统治…………这种性格的差异都表现在各种事件发生时两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再说运涛吧,他身为严志和的儿子,却表现得比父亲更为有个性!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在一系列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后对他打击很大,由于家庭困难,读书上学不易,这就形成了他逐渐慎重的性格。运涛在革命斗争中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即使最后也是为了革命想要远离家乡。这一代人更是比朱老忠那一代人更有进步!
在混乱的年代中,谈恋爱也是有所限制的。运涛和春兰这两个互相爱慕的人,也是相互受影响的。运涛走上革命道路,她也受到影响,即使是遭到父亲的责骂与毒打也没有改变对云涛的情谊和对革命的热忱。当时春兰可以说是冒着父亲的毒打和村民的指手画脚,可她仍是向父亲和村民以及封建礼教发起了挑战。虽然环境是艰苦的、社会是黑暗的,但是得到爱情的她是自由幸福的。而且她为了表示她的决心,她把“革命”两个字绣到衣服上。在一场大会上她就这样穿了出去,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可见她是聪明的,又是一个紧跟社会步调的勇于反抗的人。正是有了这样的人在身后为之不懈的付出,才使男子们放心的勇往直前,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所以,这样的文章主要的宣扬了跨时代的人们的辛苦,也是通过这些鲜明人物讽刺了那些性格狭隘、孤僻,有着浓厚的封建观念的人物。梁斌先生用这样的方式宣传了精神思想,为以后的农民革命和各种反抗性质的革命作了好的引导,以及赞扬。这为中国以后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好的的鼓励!
《红旗谱》读后感二
《红旗谱》,这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写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由于是一次读完作品,所以明显仓促,何况本身对这类小说带一些成见,虽然读时尽量避免,但仍然花费了许多时间。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了一个真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人民才能彻底翻身解放。
捧着书籍,我的眼前浮现出大革命时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运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其中有舍身护钟的朱老巩,饱经坎坷、有勇有谋的朱老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严志和,坚定沉着、善于斗争的贾湘农,以及充满斗争精神的大贵二贵、运涛江涛,心向革命的春兰等等……
从小说中,除了看到“革命”,“土地”,“共产党”,“民主”,“斗争”等字眼外,我更多的是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朋友间的关怀,以及自然环境、家乡情怀对个人的影响。当然,也不可否认,“革命”、“斗争”等都是反应作者梁斌思想的集中体现。酱色的脸,脸上的纹路,蓝粗布这些都是很清晰的农家印象。“家”,这个题材,无论是在梁斌的这本小说,还是在现代的很多电视剧、电影等,都有着何其强大的感染力,彷佛成了像“笑脸”那样的世界永恒的主题。在小说中,无论是严家还是朱家这两个小说中核心家庭的温暖;无论是朱老巩的死还是严老祥的下关东这些“离家”的情节;还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他们不想离开宝地”,但为了去看运涛,土地还是变卖了……这些情节都强烈地表现出“家”的凝聚力。
从父辈的严老祥和朱老巩再到子辈的严志和和朱老忠,无不折射出同乡人,建立在友情之上的同乡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对瞿秋白的真诚剖析,而严老祥和朱老巩、严志和和朱老忠不单单是经历了我们现代人中非常“不显眼”的“富贵”,更是共同经历了数不尽的“患难”。
在艰辛争取革命中,江涛在贾湘农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如何开展宣传,如何组织队伍,如何开始这个广泛的群众活动。那是因为他深知农民生活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不仅要反割头税,更是在第二师范学校掀起了轩然大波。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在天地间,应当做一番有益于人类的事业。”小说虽是虚构,却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看着,我想:是不是当时的人民真的都有一种想创一片新天地的新思潮?最近,在上党课,受了党的性质、组织原则……这些方面的心灵“洗涤”。诚然,在我们有生之年不能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所做的努力是正确的。中国的前途十分光明。
在看小说的时候,我注意到“出水才见两泥腿”这七个字,因为我觉得平平凡凡的字,却让我糊涂了。我并不明白它的意思。后来,才知道,有一点“天下乌鸦一片黑”的感觉,是在讥讽封建贵族,反面映衬出农民的坚韧。那是因为如果你在水里呆着的时候,岸上的人因为水的折射,觉得腿不脏。但是只要你上岸脚干时,泥的残渣没了水之后就显现出来了。
从整本小说来看,我觉得像是在回忆一件事。就如,开篇所说的“那时小虎子才十几岁”,“二十五年后的一个春天”等,我觉得作者是站在时间轴的末端来写这部小说,像是在回忆那些事那些情,却不失当时时代的先锋力量;在彷佛在审视着所谓的“命运”,好像第一代人、第二代人都在经历着似曾相识的坎坷。两岁的距离并不远,却猛然懂得搁在脑子深处的那些曾经的点点、幕幕。每当我们往后看一次,所呆想的,不管是一句歌词还是一个字,都是那样的揪心。眼里看着墨黑的字,感受到有时代痕迹的家庭、朋友、爱情、家乡,抹去那小说中感动的情节,凸显出那种时代的“悲”,或许那是我心中的自己对生命的“悲”吧。
《红旗谱》这部革命著作给我感触颇深,它不仅反映了历史,更给了我们深刻的历史反思。
《红旗谱》内容简介
清末某年秋天的冀中平原的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48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48亩地的凭证——古铜钟!滹沱河畔的千里堤上,柳树林中,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挥着明晃晃的铡刀,赤膊上阵保护古钟,严老祥也挥斧助战。冯兰池砸钟难以得逞,他请来地主严老尚调虎离山,骗走了朱老巩,砸毁了古钟。朱老巩悲愤交加,吐血而死。他死后,冯兰池又想斩草除根,逼死了他的女儿,逼得他15岁的儿子朱小虎离乡背井去闯关东。
30年后的初春,当年的小虎子——朱老忠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怀着复仇的强烈愿望返回了故乡。在保定火车站,他遇到了童年的伙伴严志和。严志和不堪忍受冯兰池的压迫,正要去闯关东。朱老忠劝说严志和:天塌下来有我朱老忠接着,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咱拧成一股绳和冯老兰干,非报这份血仇不可!朱老忠回到家乡的消息传到冯家大院,冯老兰十分惊恐,他的儿子冯贵堂劝他对村民施行小恩小惠。
这年秋天,严志和的大儿子运涛、江涛,朱老忠的儿子大贵、二贵在地里劳动时,逮到一只非常名贵的脯红鸟,他们希望以鸟换车马。冯老兰见到这只鸟后,非常渴望得到这只鸟,但却遭到了孩子们的拒绝。冯老兰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指使人将大贵抓去当壮丁。朱老忠明知是报复,但强压住心中的愤怒,想实现一文一武的复仇计划,忍痛割爱,让大贵去当兵。
第二年春天,出外做工的运涛偶遇中共地下县委书记贾湘农,在其引导之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共产党就是穷人党,并开始在村里宣传革命道理,与他相爱的姑娘春兰大胆地穿起了绣有“革命”二字的衣服。二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不怀好意的冯老兰为了娶春兰“做小”,乘机中伤。大家非常生气。
大革命的汹涌澎湃,运涛受党派遣南下参加了北伐军。临行前,他与春兰海誓山盟,依依昔别,运涛在北伐军中任见习连长,给家里的第一封信报告了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大好消息。第二封信却告诉家人,他已于1928年4月被捕,被关押在济南监狱。严志和为了探监,卖了二亩宝地,正欲起程,运涛的奶奶得知了孙子被捕的消息,暴病而死。严志和的精神几乎崩溃,一病不起。朱老忠帮助严志和办完了丧事,又陪江涛到济南探监。他们见到了以政治犯身份被判无期徒刑的运涛。运涛告诉他们,他是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是被背叛革命的蒋介石投入大牢的。此时已是共青团员的江涛决心像哥哥一样,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1929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保定特委贾湘农和江涛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在年关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组织农民进行反割头税斗争。按照特委部署,江涛回到所井镇,发动群众。朱老忠、朱老明、朱老星、严志和、武老拔以及当兵归来的大贵都积极投入到斗争之中。腊月二十五大集那天,按照贾湘农的指示,锁井镇的农民在江涛的带领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张嘉庆带领纠察队担任保卫,朱老忠等人紧紧地护卫着江涛、贾湘农。江涛、大贵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县政府迫于压力,屈服了。反割头税斗争取得了胜利,农民认识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纷纷要求加入农会。朱老忠、严志和、大贵等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秋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中国东三省。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敌寇的暴行激怒了中国人民,保定二师也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学潮斗争。江涛、张嘉庆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二师学潮涉及到全市,13 所学校罢课,要求停止剿共,枪口对外。省府宣布解散学校,开除了数十名学生,并派军队包围了学校,形式十分严峻。为了突出敌人的包围,朱老忠、严志和给保二师送来了米面。但敌人提前冲破了学生的防线,血腥镇压了保二师学潮,学生死伤多人,江涛被捕入狱,张嘉庆受伤被关进教会医院。严志和因二儿子又被捕入狱,悲痛欲绝,想跳河自杀。朱老忠鼓励他要挺住,为孩子报仇。
学潮失败的第二天,朱老忠装扮成三轮车夫,从教会医院救出了张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