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首童谣,用夸张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东汉末年科举中的丑恶、腐败现象,深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察举制度的虚伪。
桓灵是指汉桓帝和汉灵帝。汉桓帝刘志(公元147—167年在位);汉灵帝刘宏(公元168—189年在位)。桓灵时,指东汉末年时期。由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末年的政权日渐腐朽、黑暗,正直、清白之士受到排挤和陷害;同时,察举制度败坏,卖官鬻爵,贿赂成风,上下沆瀣一气,朝廷无良将、贤臣;家庭无孝子、贤妇,社会风气极为败坏。这首民歌就是对当时社会风尚的真实写照。
“举秀才,不知书。”“秀才”本为汉时举士之科目。“有秀异之才,可为秀士者。”凡被举为秀才之人,本应识书达礼,才高八斗,但由于东汉末年社会腐败,结果被举作秀才之士却连字都不认识,这是多么深刻辛辣的讽刺。
“察孝廉,父别居。”秀才与孝廉,为科举的两种名目。自汉以后,隋唐以前,州举秀才,郡举考廉。孝廉以侍奉双亲,提倡和实施孝道为本。但是,这里被举荐为孝廉之人,却不管父母的饮食起居生活,与父母分居而住,这就违背了孝道,成为不孝之子。
“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也是汉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凡被举荐为寒素科之士,应为清白廉洁之人,而实际上,却污浊如泥一般。
“高第良将怯如鸡”,汉时的良将,多以将门子孙来应选,就是这些高门大族中选择出来的良将,却胆怯如小鸡一样,这实在令人可笑。
这首民谣,通过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虚伪性揭示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斗争艺术和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