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多元化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正如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所说,“表面上看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为了化解这个难题,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网贷公司、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各方力量正在合纵连横,搭建多元化平台。

  公信力铸就信息平台

  “破烂王”也能拿到银行贷款!这消息乍听不可思议,就连当事人自己也是大喜过望。杨先生在上海经营一家废旧金属回收企业,由于业务规模扩大、流动资金告急,错失了许多生意机会。其间,杨先生曾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也有不少信贷员上门调查情况,但一见货场简陋寒酸的环境、横七竖八的废品就打道回府了。

  2012 年底,求贷无门的杨先生无意间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家名叫“上海银行业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信息查询平台”的网站提供融资服务,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按照平台上查询的结果拨通了泰隆银行的客服电话。泰隆银行在安排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后,认为杨先生的企业虽然经营规模有限、行业类型低端,但自2005 年开始经营以来,起早摸黑、勤勤恳恳,根据软性背景调查和财务信息,在3天后就发放了首笔48 万元贷款。

  幸运者不仅有“破烂王”,还有一家经营肉类食品批发的个体工商户,也通过此网站拿到了贷款,同杨先生一样无需向中介方支付一分钱,因为这家网站是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搭建的公益性平台。它于2012 年6 月19日正式上线运行,于今年3 月15 日升级为2.0版,汇集了在沪66 家银行的363 个融资产品。以往是银行有信贷产品找不到合适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有特定需求也不知找哪家银行,平台的开通使这类“大银行看不上眼”的小微企业,也能有机会找到“钟情”自己的银行。“ 我们也很重视客户体验,多方了解企业需求和银行意见,与系统开发公司反复探讨,要求平台界面简洁明了、易看易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一位人士介绍说:“起初许多银行都要求融资用户在注册时必须提供详尽的可供核实的个人及企业信息,我们调查下来发现,这样会阻断相当一部分用户的使用,但考虑到银行需要信息对用户进行初步判断,就做了一个折中:用户注册时只需填写很少的信息,就可以使用平台查询、比较等绝大多数功能,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只有在用户决定直接向银行发送融资咨询时,才需要补足必要的信息,而系统会自动录入数据库,这样再向其他银行咨询时,就无需填写了。”

  “目前,注册的企业用户以批发零售和制造业小微企业居多;注册的个人用户大都是小微企业主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平台升级为2.0 后,增加了银企在线互动功能,并推出二维码以方便小微企业查询。”上述人士补充道,“我们是接受上海银监局指导的,搭建这个平台就是希望借助同业公会的公信力,召集更多的银行,汇聚更多的产品,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免费的信息服务。”

  难处入手解困局

  “从年初到现在,合同销售金额和实际销售金额分别是多少?”“下游的账期平均多长?预付款比例有多少?”“专利持有人与企业实际控制人是什么关系?有没有签保密协议?”⋯⋯今年8 月末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组织的专家们正在向6 家企业负责人一一发问,这不是普通的贷款申请调查,而是科技小微企业“微贷通”贷款预审会。

  “微贷通”、“履约贷”、“信用贷”是上海科创中心牵头组织多家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联合推出的,分别面向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小微企业的三大主力信贷产品,加上创新基金信用贷、成果转化信用贷、软件产品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X”类产品,一同构成了上海的“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由上海科创中心构建的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承载起“3+X”信贷的网上申请功能,还建立起银企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专家咨询、项目查询、信用评价等服务。

  上海科创中心副主任严雄介绍说,此前有不少政府部门为科技小微企业提供利息补贴,但这样只能减少贷款成本,解决不了贷款准入的问题。许多科技小微企业只有“人脑+ 电脑”的轻资产,拿不出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也满足不了反担保的资产要求。连银行贷款的门槛都迈不进去,何谈降低贷款成本?“可见,‘贷款难’集中表现在‘担保难’上。于是,我们下决心从这个难点入手。”严雄说:“今年推出的‘微贷通’针对的是年销售额在200 万元—1000 万元的科技企业,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20%,担保费率为2.5%,按时还本付息后,科委再补贴企业一半的担保费用,这样企业实际的年融资成本为8.5% 左右。对于单笔贷款的坏账损失,政府承担70%,担保公司承担30%。风险大,政府承担的就要多、给优惠就要足,但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提高各方的信息知晓度,在常规的审贷之前,还要安排一次预审会。”与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大多数服务一样,“微贷通”也已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算得上时髦的O2O模式了。

  从政府搭台到适时退场

  “担保难”只是“贷款难”的表象,银行对中小微科技信贷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是对企业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千差万别、研发投入高企、成果转化困难、产业变革迅猛、市场环境动荡,而银行对此所知甚少,要么根本没有相应的评价方法,要么转而套用针对大企业或成熟产业的评估体系,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结果就是银行拒贷。严雄表示:“企业发展阶段越靠前,风险越高,政策的引导作用就越大、介入力度就越高。‘微贷通’的授信对象是初创期企业,所以支持力度最大。而‘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的授信对象是既有销售规模,又有成长性,还有自主创新的中型企业,我们就不再给任何风险补偿了,只负责向银行推荐。”

  “刚开始银行的顾虑很大,我们就考虑用风险分担的方法。”严雄解释道:“拿‘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 履约贷’)来说,在政府出资的风险补偿准备金之外,再引入保险公司;单笔坏账,科委、保险公司、银行分别承担25%、45%、30%。为引导各家金融机构加盟,只反复调研、说服争取、方案设计就用了1 年多时间,尽管如此,开始被我们说动了的10 家银行最后只有3 家留了下来,5 家保险公司中也只有太保愿意合作。”

  “随着合作的开展,银行意识到违约风险是可控的,保险公司也发现赔付率很低,到目前为止只出现了两笔坏账,因此合作机构增加到银行14 家、保险公司3 家、担保公司2 家。”严雄介绍说:“风险补偿用的是财政资金,一要保证资金安全,二要保证使用效率。我们设计了双重风险控制机制,除单笔坏账我们承担25%外,我们只覆盖每一期总额5%的损失。财政资金的实际损失将以两者之间较低的为限。银监会统计的小微信贷不良率一直都在2% 以内,所以今年我们把风险补偿准备金从每一期授信总额的5%下调为 3%,使财政资金所能撬动的银行信贷由原先的20倍放大到33 倍。”

  “履约贷”的授信额度从2010 年第一期的1.5 亿元,到第二期的5 亿元、第三期的13 亿元,再到今年第四期的25 亿元,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渐入佳境,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银政合作”中引入了市场竞争,优化了激励机制。严雄解释说:“‘履约贷’第一期,各家银行的额度是均分的;后来我们发现各家速度有快有慢,要想办法调动银行的积极性,所以第二期,就允许各家银行自报额度;第三期,取消固定额度的限制,与每家银行签约时只约定一个上限;到了第四期,总共25 亿元,完全取消限制,能做的就敞开做,欢迎大家来充分竞争。”

  政府补贴、风险分担可以激活保险和担保等市场增信方式,但更根本的是培育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我们主要想通过几年的合作,帮助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步建立起针对科技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现在是由遍布上海的101 家孵化器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在为金融机构收集、筛选、推荐授信企业,等银行具备了评价科技小微企业的能力,政府就会逐步退出,只负责向中小微企业进行政策宣传、确保补偿金落实到位,其余的完全交给市场。”严雄补充说。

  “类银行”平台如何在规范中前行?

  今年9 月12 日,苏宁银行获国家工商总局名称预核准,而苏宁去年底成立的小贷公司,有望于今年10 月向入驻开放平台的供应商提供小额贷款。京东也加快试水小额贷款的进程,作为贷款平台连接银行与供货商,为银行提供商家的信息数据,降低贷款风险。“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不断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京东放出话来。

  电商巨头进军金融领域,靠的就是大数据的支撑。依托自身庞大的用户和交易数据,把每一个用户ID 对应的消费习惯和支付行为尽收眼底。通过对以往数据的挖掘,就能对用户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价,直接将线下贷款的流程搬到了网上。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另一大战场上,P2P 贷款行业也愈加兴旺。根据《中国P2P 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的数据,截至2012 年末,中国P2P 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 家,可统计的P2P 线上业务借款余额将近100 亿元,投资人超过5 万人,其中并不包括未统计的P2P平台线下业务。也有业内人士估计,线上线下的贷款规模在五六百亿元之间。

  放眼国内P2P 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翼龙贷、拍拍贷、点融网等,它们既不吸储,也不放贷,而专注于平台的信息服务;第二类则介入了交易环节,如宜信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第三类是以陆金所为代表的特大型综合金融平台,开展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部分P2P 企业的“类银行运作”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今年8 月在参加2013 年陆家嘴论坛时表示:“如果( 互联网金融) 从事银行业务的,我们就要按照银行的要求进行管理。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业务的风险管理,互联网业务中信息泄露问题,包括信息透明度等风险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而国内P2P 行业中存在的虚假债权、期限错配、资金池现象也一直饱受诟病。这些都是小额信贷健康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词条  助力  助力词条  多元化  多元化词条  中小  中小词条  平台  平台词条  
财务

 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过去经营业绩,预测未来走势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固有局限性,报表分析者常常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展开)

财务

 创建战略型财务职能部门

 对标是财务组织保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具,财务组织用它来判断采用最佳实践和改变业务流程的价值。为了评估财务职能部门的发展趋势并找出最佳实践,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展开)

财务

 搞好企业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