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多数专家在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中的经验来讲,在企业的每个阶段里,有一个始终避不开的共同话题,就是如何进行成本控制。虽然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决策者的关注重心不一样,比如在企业的发展期和成长期,可能因为抢占市场或扩大经营规模等等这样那样的理由,而暂时忽略内部现行成本的控制,但事实上,企业决策者自觉不自觉地依然在考虑现行支出与未来收益的问题,这其实也没脱离成本的范畴。由此可见,成本的问题贯穿着企业的兴衰。
成本会计是会计模块中分量最重的一个,是为了求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其工作核心就是成本核算。实际上,在泛化的成本概念中,成本会计不仅仅在制造企业存在,如果把企业的经营对象概念化为产品的话,那么在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从成本会计角度核算其经营对象产出过程中的损耗程度。这个泛化后的成本会计几乎包涵了资产、费用、预算、成本等等财务流程的整个内容。因此,泛化后的成本会计工作,是核算企业经营对象产出过程中的支出情况,据此而有了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控制的职能。
监督和服务是会计工作的两大主要职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采取预算规范、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分析等会计手段以达到企业活动的会计合理性和可控性目的,是财务上进行会计控制的方式,同时也是监督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可能采取的成本控制手段不一样,但根据成本控制的时点,一般地,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成本的事前控制手段一般是指预算,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对企业未来经营进行方向性维持。
预算会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前期或者同行业的相关数据积累的分析判断,预测出企业未来期间可能发生的普遍情况,进而制定出企业在未来某段经营期间内需要控制或者达到的指标或数额范围。
预算方案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出来的结果终究不是企业真实发生的情况,因此,给予预算方案的合理偏差容忍是必须的。同时,预算方案也应该尽可能的刚性。预算的目的在于规范,需要较强的执行力度保证。刚性的预算方案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的可控性。
理想的预算方案应该是将企业的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涵进去,不仅仅包括企业各方面的支出情况,还需要包括根据企业历史成长情况及当前经营情况所预测出来的未来可能的收益。
预算方案的弹性避免企业发生突发情况时措手不及,刚性则是保证预算方案的执行,因此,合理的预算方案应该是切合企业实际的。
成本控制的事中控制手段可以包涵整个财务流程,比如预算的执行滚动、资产的现状管理、费用的实时审核、应付的支付审核、税务的纳税规划、出纳的付现控制等等。在这个阶段,财务的每个模块都不是独立的,也无法独立。
预算的执行滚动,目的在于实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以便于及时对经营决策进行调整。资产的现状管理,不仅包括资产的实物存在管理,还应包括资产的状态管理。资产的实物存在管理是指保证新购进资产无偏差、已存在资产帐卡物一致和报废清理资产的实时清算;资产的状态管理是指对资产使用现状、使用频率、使用状态、维修情况等实际使用过程的监控。费用的实时审核,关键在于平衡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包括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的控制性、会计制度的规范性以及合法性之间的关系。应付的支付审核和出纳的付现控制,主要都是审查支付金额的合理性、支付对象的真实性等。税务的纳税规划,主要在于通过对应税项目的合理调整而合法地降低企业税负。
在事中控制中,财务的各个模块都不是孤立的,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规范,强化其可控性和合理性。
成本的事后控制手段主要是指经营成果的评价分析。
对经营成果的评价分析,有对一个期间或连续期间财务状况的总体分析,有对一个期间或连续期间某个财务项目的分析,也有对某项决策在一个期间或连续期间财务情况及经营情况的影响。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情况在财务上的专业体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表附表一,共同构成了经营情况在财务上的直观体现体系。
实际上,规范的“3+1”报表包涵的内容简而大,直观上,不仅外行人不容易看懂,财务人员也很难直接得出结论。这些报表只是作为经营结果和评价分析的依据,很难对决策者起到直接的作用。
对经营结果的评价分析,其实质是将经营期末的财务数据解析为实际经营情况,从而对实际经营情况的合理性进行判读,以得出该期经营情况在财务上的影响和企业未来发展影响的相关结论。
经营结果的评价分析从来都不只是对历史数据的解读,还有根据解读出来的历史趋势对未来走向的预测判断。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起到有力的影响作用。
虽然完整的成本控制阶段按发生的时点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但是由于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规模、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的不同,成本控制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随着生命周期的渐进,成本控制手段愈加完善,从发展期的初步建立到衰退期的重点关注,是一个避不开的周期。
处于发展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其注意力主要在于市场的开拓和稳固上,必要时可能会实行一些违背成本控制理念的决策。事实上,在这两个阶段的企业,更多的考虑并不是现行成本,而是未来可能的收益即机会成本。在管理学上,可行性方案的选择考虑的不仅仅是成本的支出,还有对未来收益的期望。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市场基本稳固,产品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将注意力逐步转向内部现行成本的控制上。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逐步完善内部控制手段,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流程,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加强经营成果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