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美好和诱惑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必须不时提醒自己:“这是要剁手的节奏啊!”于是,“剁手族”就应运而生。
2014年即将过去,当“剁手族”们沉浸在每天等快递的幸福中时,支付宝十年账单无疑泼了一盆冷水。十年网购,费用惊人,面对大数据,不少“剁手族”惊呼:“那画面,我不敢看。”
但是,“剁手”的你,绝不是一个人在作战。杭州,人均砸了44197元,位列2014年支付宝人均支出金额城市排名第一位。而在2014年支付百强县中,浙江占据35个席位,位列各省首位。浙江的小伙伴,看看你们“剁”得有多么畅快淋漓。
资深“剁手族”们逛遍各大网站,品玩花样百出的物件,走过足够多的地方,体会了许多的新奇,他们认为,网购不再只是购物狂的“弃疗”阵地,而是生活美学的博物馆、幸福感的辐射源。今天的主人公,27岁的谢海伦便是这样一位,她说:“在‘剁手’的路上,我省下了更多钱,学会了理财,最重要的是走上了网上创业之路。”
【人物故事】
谢海伦:
电商,让生活更美好
对于那些支付宝十年账单花了成百上千万元的“剁手族”来说,海伦的战绩不算十分抢眼,约201万元的数字,在好友里仅排第8位。
但是海伦不仅仅是一名“剁手族”,还是让“剁手族”又爱又恨的人——淘宝店主,经营着一家名为“范洛”的两皇冠淘宝店。在双11、双12前后,她“剁”自己的手,花去近万元;也让更多人“剁手”,双12当天,电脑端和手机端加起来,她的淘宝店页面访问量达到8万人次,成交2000多单,日营业额70多万元。
初见面,她便笑言:“工作室里你能看到的一切,基本都来自淘宝。”她身上的长款毛衣,刚沏上的苦荞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甚至大袋的狗粮……
淘宝曾对“剁手族”有过定义,“剁手”的标准是年购物额大于5万元且月消费次数在10次以上。面对这样的定义,海伦对自己作为“剁手族”和“电商”的双重身份毫不怀疑。
因“剁手”省钱
打开淘宝,海伦分享近期购买记录:女装、零食、居家用品、狗粮……双11抢购的一款美容口服液被郑重推荐:“你看,平常一套500多元,双11折扣加店铺优惠券,折合下来才300多元,还加送10瓶。每个淘宝账号限购一套。”海伦趁机囤货。她还要来了妈妈和男友的“马甲”,零点刚过,迅速抢购了3套。“常用物品,价格一目了然,活动力度大时便可果断出手。”
“很多人嚷嚷‘剁手’,其实是对自己的调侃。虽然瞬时的花费有些惊人,可是平摊到将来的生活成本中,绝对是省钱的。”在海伦看来,“剁手”带来的成就感远超罪恶感。
双12那天,虽然店铺的访客以及成交量都达到平日里的数十倍,但是收到的咨询、议价、改地址等要求,却不似往年那样频密。“活动期间很多都是回头客,他们没有太多的纠结。”海伦思索着,“这些年,网购已经成为常态,‘剁手族’也都变得精明而不甚冲动。”
双12当天晚上,海伦还不忘叫上奋战的3个小伙伴,赶在最后时刻去吃了一顿半价火锅。
海伦在2008年注册支付宝,大部分钱花在2013年后,也就是她的淘宝店不断壮大时,她挣来的钱更多花在了店铺“装修”、模特邀约、选择优质供货商等方面。今年,她把资金大量投在了开设天猫店的筹备工作上。
为梦想“剁手”
当别人看着支付宝十年对账单泪奔,幻想着假如有这些钱,可以筹划开一家梦想中的咖啡馆,可以付房子的首付时,海伦却可以昂起头,骄傲地说自己的钱都为梦想而花。
当海伦20岁时,她的梦想是有穿不完的漂亮衣裳;当海伦被曾经的工作占去大量时间时,她的梦想是有时间旅行;当海伦觉得原先的工作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时,她毅然决然当起了自己的老板。
英语专业的海伦在2008年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河南信阳,在一家公司做翻译兼助理。承担着庞杂的行政工作,处理着微妙的办公室关系,这个刚毕业的姑娘暗自神伤,“找不到自我”。后来,在父母的安排下,她进入一家小学当英语老师,但是因编制解决不了,父母的头上悬着巨大的愁云,也让她倍感压力。
那时,她已经是朋友圈里的网购达人,每天一有空,就会在网上流连。漂亮的衣服、实惠的化妆品,让她买得不亦乐乎。创业的心也因此萌动:“如果自己做了淘宝店主,是不是就会有穿不完的漂亮衣服?”于是,她辞去工作,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就这样,从找货,到现在拥有自己固定的厂家,她实现了创业梦想。
每年的七八月,海伦都要暂时关闭淘宝店,带上妈妈或者独自去旅行,云南、西藏、尼泊尔……每次都能结识很多新朋友。这些新朋友,有的成了她淘宝店的“合伙人”,有的则成为她的供货商。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旅行中相识,因为都是资深“剁手族”,成为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海伦在自己的小账本里写下这句话:“看到十年账单,让我也致了回青春。网购、开网店、旅行……一个个梦想实现,很多早已淡忘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眼前。我什么时候买了去西藏的机票,什么时候第一次出国,什么时候不再需要妈妈的转账而自力更生……那些美好的回忆,思绪如潮水般涌出,我禁不住流泪了。”
【链接】
电子商务助力转型
随着海外市场普遍进入圣诞假期,27岁的跨境电商创业者华丙如的工作也进入了促销旺季后的平稳期。
这家由“85后”在阿里巴巴跨境零售平台速卖通上经营的网店,已经成为巴西市场速卖通女装销量的前几名,旗下有300多人的服装设计生产团队。
华丙如的子不语贸易公司位于杭州郊区,除了懂外语的网店客服、车间里缝制整烫的工人,还有4名年轻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网浏览。店里女装的主要顾客来自巴西、俄罗斯、美国等地,他们就负责从当地的社交网站捕捉流行元素,提交给设计部门。
依循互联网的规律和节奏,不断与顾客反馈、互动并调整生产计划,是华丙如的网店商品受欢迎的一大因素。设计成型后先做一批销售,结合销售数据情况,不断重复下单生产,尽可能降低库存风险。
像华丙如这样,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努力转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还有很多。最近几年,全球消费者还开始自己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他们从中国网购商品,而不再借助中间商。
眼看着生意做大,华丙如开始筹划,想去巴西建一个展厅。有些来店里购物的买家是批发客,建一些展厅、仓库,可以让买家试穿,让他们更有直观感受,批发客也更敢来采购。从国内统一运到仓库里面,再一件件分发到消费者手中,能大大缩短物流周期和成本。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