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风险投资基金对先前“过热”的商业模式创新类项目逐渐趋于保守,开始重点关注诸如“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创业领域。
而以色列是高科技创业的典范,已经成为全世界除硅谷以外,高科技创业公司最密集的地方。以色列为何能持续不断地产出优秀的高科技创业公司?有哪些思路和经验值得国内的技术创业者们借鉴?
本文作者吴寒是分享投资享投就投投资经理。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科学学士。在分享投资参与多个医疗项目投资工作,曾参与创立某医疗健康产业创业服务平台,拥有民营综合医院筹建工作经验。他对以色列的创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发现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创业模式很值得中国技术类创业者学习。
如果你对以色列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与投资感兴趣,欢迎联系:wuhan@sharecapital.cn。 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国内创业与风险投资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社交”、 “智能硬件”、 “互联网金融”、 “O2O”、 “共享经济”、 “新媒体”、 “知识经济” 等一系列创业热门概念被陆续推上风口浪尖。
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大批前期估值高企的明星项目集中倒闭,以及整体宏观经济环境面临的挑战加剧,资本市场逐步回归理性,风险投资基金对先前“过热”的商业模式创新类项目更加趋于保守,开始越来越关注诸如“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高科技创业领域。
说到高科技创业,不得不提以色列,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以色列政府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目前以色列已经成为全世界除硅谷以外,高科技创业公司最密集的地方。以色列为何能够持续不断地产出优秀的高科技创业公司?有哪些思路和经验值得国内的技术创业者们借鉴?
过去几年,分享投资也一直在关注以色列的投资机会,先后派出多名高管前往以色列考察。而分享投资旗下的“享投就投”,正计划整合分享投资在以色列的资源和经验,筹备第一只以色列专项投资基金。在基金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我对以色列的创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发现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创业模式很值得中国技术类创业者学习,希望分享给大家。
以色列人口840万,面积22,072平方公里,将近1.4个北京大小,2015年人均GDP3.6万美元,约为深圳人均GDP的1.5倍,有80余家高科技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仅次于美国及中国。以色列在通讯、农业、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机器人等各个高科技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色列自然资源匮乏,地缘环境恶劣,勇气与科技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鼓励移民,目前是70多种不同的民族及其文化的栖息地,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素质犹太裔移民给国家注入了创新创业的活力;
重视教育,基础科研及教育水平高,高素质人才聚集;
鼓励创新,包容失败;
实行全民服兵役制度,军队培养了大量高科技商业精英;
政府为初创公司营造了绝佳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在调研过程中,我观察到以色列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产出优秀的创业公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高科技创业在以色列已经“产业化”,分工具有模块化、精细化等特点。
我将以色列的创业产业比作一个面包厂的生产流水线,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流水线的“动力系统”:强大的基础科研及研发实力。
拿医疗器械领域举例,以色列人均医疗器械相关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一,总专利数全球排名第四;每一万人有140位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全球排名第一等等。
第二,流水线的“传输系统”:全世界最高效率的技术转化组织(Technology TransferOffice)。
以色列绝大部分高校、科研机构都配有TTO,主要任务是将科研成果进行专利的申请、授权与转化。请看下面这张图表,我们将以色列、美国、英国、日本每年公开的发明数量、专利申请数量、技术授权数量、创业公司数量以及每年从IP获得的收入金额,除以在高等教育中投入的研发费用,以色列几乎每一项数据都是最领先的。
第三,流水线上的“面包师”:大量具备创业素质与意愿的以色列职业创业家。
这些职业创业家负责做“面包”,做好的“面包”绝大部分都卖给了跨国公司,少量的面包师自己“开店成功”,把公司做上市了。军营里的生活,培养了以色列人很多优秀的创业家素质,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细节为导向、精于协作、兢兢业业、雄心勃勃,与此同时,大量的军队技术被以色列创业者转化进入民用领域。
第四,流水线上的“强力助手”:技能熟练的政府、孵化器、风投基金等第三方机构。
他们的技术娴熟且专业,帮助面包师更快、更好地做出优质的面包。就是在这样一个精密的工厂流水线上,以色列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优秀的高科技创业公司。
除此之外,就连以色列创业公司的创业模式,都是有“套路”的,而这些“套路”非常值得国内的技术创业者借鉴。
1、科学家+MBA的创始团队组合。
我在看以色列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以色列高科技创业公司的CEO大部分都是MBA毕业,公司的CTO是技术的持有人。还有一种情况,CEO仅仅是单纯找到技术转移组织,拿到技术授权,再找一位CTO去商业化这项拿到授权的技术。我平时主要关注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类创业公司,国内大部分技术类创业公司的CEO通常都是技术的持有人。
2、选择一个没人涉足但又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前沿细分领域,引领技术潮流。
在以色列,比如医疗器械领域,创业公司会从实际临床需求出发,自己创新性地去找到一个技术解决方案,该领域的市场不用“特别的大”,但是解决方案一定是别的公司没有做过的。而在国内我们看技术类创业公司,会采取一些原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国产替代化,绝对的创新在国内并不多见。国内的创业圈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一旦在某个领域有一家创业公司成功获得了融资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马上就会有更多的创业者进入到这个领域,很多时候会发生“恶性竞争”。
3、创业公司保持小规模,大部分10人以内,技术研发阶段,会聘用很多兼职人员,降低初期起步成本。
因为以色列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是技术类创业公司,起步初期不需要很多的人,小团队能够保持高效。一旦研发成功,很多创业公司也不会选择招聘市场和销售团队的做法,他们会直接把产品卖给拥有现成渠道资源的大公司。
4、全球化产品销售。
因为以色列只有800多万人口,国内市场非常有限,所以从创业一开始,就会采用全球化的销售策略。他们的医疗类产品,主要通过FDA及CE的认证,销售市场也集中在欧美,因此在产品设计的阶段,以色列创业公司就需要考虑到全球各地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别。
5、创业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卖给相关产业公司。
2005-2014年,以色列共有62家医疗健康产业的创业公司被收购,其中20家还处在R&D阶段,19家刚刚才产生收入,只有23家处于收入增长阶段。而国内的大部分技术创业者,往往会希望自己能把公司做上市。
6、不断复制以上的模式。
在卖掉自己的公司后,这些CEO、CTO们又会寻找下一次创业机会,重新踏上创业的旅程,不管前次创业成功或失败,以色列人都有勇气从头再来,也正因为此,我们在看项目的过程中,能发现不少的高龄创业者。
第一,国内技术类创业者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可以追求一些小而美,有实际需求,却又还无人涉足的领域进行前沿技术研发。
为什么这样的创业方式原来在国内并不多见?我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的原因:首先,过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导致商业模式创新等“短平快”的创业机会在中国更加地受欢迎,但这类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接下来技术创业者将迎来很多的机会,需要沉下心来,做深一个领域;其次,中国具备成熟商业意识与风险承受意愿的技术人才目前并没有很多,大部分技术创业者往往会选取一些现成的技术进行模仿和优化,不希望承担过多,及过长时间的研发风险。
其实很多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其绝对技术含量并不高,而是方向选的好,解决方案又具备创新性,愿意承担风险,团队拥有执行力,善于利用资本力量。
第二,国内技术类创业者在技术获取途径上,不一定要采用自己的技术,完全可以向海内外的各大科研院校及技术持有者申请技术授权。
其实国内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一些技术化转移机构,只不过因为国内的基础科研与产业化的距离较大,能转化的成果相对有限。但如果创业者具备全球化的思维,应该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现有适合产业化的技术,进行创业,这样的创业可能很适合MBA们。
第三,国内技术类创业者在创业伊始,需要做好定位,小而美的技术创业往往适合卖给相关产业公司,公司进行融资时的估值不能虚高,应该与退出方式相匹配。
在中国,大部分技术类创业者要么是研发数款产品,把公司做上“小康”并一直维持;要么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公司做强做大做到上市。真正在一开始,就把公司定位卖给相关产业公司、通过并购退出的并不多见。这种现象和国内创业投资发展阶段高度相关,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像以色列那样的职业创业者会越来越多。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公司初始就定位为并购退出,融资时的估值一定不能虚高。
举个例子,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发生的所有并购案例,都没有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因此,一旦一家技术类创业公司把自己定位为并购退出,公司的估值一定需要给投资人留下足够的“盈利空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国内创业与投资环境的逐步成熟与规范,我相信技术创业者们将会迎来他们的“春天”,也希望技术创业者们能够从以色列的创业模式中得到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