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业初期,你为何总是忙忙忙,事业却做不大?

  不少创业者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生意做得不大,但是非常忙,上洗手间都在打电话。通常,创业者一专多能,有很强的综合实力,通常身兼数职。他担任着董事长、又兼任总经理,挂职业务员,客串着会计出纳……抢可惜他们没有三头六臂,因此只能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当然在在创业前期(准备阶段和创新阶段),创业者一无经验,二缺资,三缺人手,创业者通常即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甚至还要充当搬运工,大事小事一臂挑,多数是被逼的。问题是经过二三年发展,多少也收了三五斗,好坏也有了七八条枪,为什么很多创业者还必须事必躬亲,还必须亲自上阵?其实这一切都在早期的工作方法中埋下伏笔。   

榜样的力量

  创业者做企业投入最多就是精力,他们总勤奋勤奋再勤奋。很多人推崇一个理念----领导带头,员工加油!老板勤奋员工就不会偷懒,天道酬勤,只要勤奋生意就会好,企业就会成功。所以这些创业者喜欢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亲自上阵,冲锋在前。

  成功通常会让人自信,创业者因此自我感觉良好。创业期角色定位模糊,又身兼多职,创业者因此自我感觉良好---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于是有的创业者就认为自己能时时处处放光彩,时时处处都能做和比别人更好,此时榜样就变得有点拉风,只要能站在前面就绝对不站在中间,能站在中间就绝对不象黄花鱼一样溜边。

  然而,现代商业基本原则是分工,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一定得让专业人士来干,当然谁干谁出彩。老板树榜样,放光彩,其实是不清楚知该干什么,做了自己本不该自己干的事,多数时候他们却浑然不知!   

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企业有一个基本战略—----活下去。对很多创业者来说,做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讲生存绝不能做详细的企业规划或计划,讲的是活命哲学----实用,把细节做好,把身边的问题解决掉就好。创业初期,很多人是“三无产品”:“无资金”“无技术”“无人员”,因此什么事都是大事,什么事都是自己的事,最后创业者养成一个习惯“来什么事,就干什么事”。

  习惯有强大的依赖性,更何况这个习惯能带来巨大的既得利益。解决问题是创业者活命绝活成功之本,他们丢不掉也丢不得。只要见到事遇到问题,尽管有时他们也看到透,别人做可能会更好,可是他们忍不够,解决问题总是好的,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担心下属做不好。问题会激发这些创业者的本能反应----不亲自操刀也会指手画脚一番。

  麻雀虽小,五胆俱全,尽管企业生意不大,但是人和事也不会少,只要一进办公室就被各种各样的事务和人包围,于是解决问题是第一要务。不少创业者会犯这个错误,明明有计划,也清楚不同的事需要不同的人来做,然而一进办公室就会处于紧急状态,该干不该干的一起干,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解决不完的问题。仔细一想,大多数是自己不该干的,一些是自己干得不好,不少别人干会比自己干得更好。   

被下属反领导

  创业者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刚听完一个汇报,又来一个请示,接着的电话又响了,然后会议时间……人很累,很忙,效果并不好,因为此时员工正在给老板说问题提要求,等到老板拿解决办法。此时老板与员工地位倒置,强势的老板被些弱势的员工反领导!

  会陷入这样情况的创业者,用人常常有两个误区,其一,总怕下属做不好事,需要指指点点;其二,安全第一,要求一切尽在掌握!这些创业者,带队伍有一个基本法则一切行动听指挥,早请示晚汇报!此举一箭三雕,将自己方法落实到工作中,清楚知道工作进度,随对可能了现问题进行纠错纠偏,一切就在掌握之中,不出现任何闪失。

  老板的影响是强大的,通常命令是命令建议也是命令,即使不理解也要执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中国职场的最普遍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方法有二,其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二不做主谋只做帮凶。老板求功,喜欢当主谋,员工避守,乐意当帮凶。于是,早请示晚汇报,就演变成员工给老板提问题讲困难,等到解决办法,老板在干员工让他干的事,老板就这样被员工领导了。于是,企业会陷入这样的窘境:老板很忙,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员工很闲,两眼一睁盼着熄灯。   

精力有限不能靠一个人战斗

  如果创业者事必躬亲,老板抢事干,员工常常就没事干,老板忙,员工就偷着乐。一个忙碌的老板,手下总有一群清闲的员工。然而,员工清闲了,在企业没有参与感,也并不会感谢企业。企业发展的好与坏,与自己无关,如果发展不好,员工难免有“如果早听我的,也不至于…”这样的想法。

  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在一方事干多了,其它方面就必然花得少,做为老板其实只有两件事--干事和想事!做事多了,想事就必然少,不想事就不会有清晰的思维和战略,没有战略就没有人才策略,通常是该来的不来,该走的不走,最后,这些事必躬亲的创业者就总是一个人在战斗,永远都在靠天吃饭,日子也就是时好时坏。   

一日三问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创业者,作为老板,必须学会一日三问,我是谁?我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没有人比我干得更好?   

为什么忙?不习惯放手

  越分工越忙

  很多创业者一无经验,二缺资,三缺人手,通常即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甚至还要充当搬运工,忙其实是被逼的出来的,可以说是别无选择!

  然而经过二三年发展,多少也收了三五斗,好坏也有了七八条枪,创业者也主动与一些工作说再见。可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清闲,走近一点看他们在忙什么?财务要指导,营销要指示,出纳要指点,工作重点要指出,工作方向在指明……原来这些创业者虽然分工,但还要留一手,以便一切尽在掌握。由于习惯性不放手,对人对事总是分一半出,现给自己留一半,一件事总会切为多块,产生十倍放大原理,不分还好,工作反而越分越忙。

  不敢放手

  有不少创业者,走上创业之路的时候非常艰辛,背负了很多期望,甚至亲戚、朋友的借贷。

  由于周围环境对创业者的期许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对于部分创业者来说是已无退路,别无选择!所以创业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命,珍爱程度甚至超过过自己的身命!伟大者如柳传志也曾说过要在联想混就必须把联想当命。

  这些创业者做企业总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捧在手里怕飞了,衔在嘴时怕化了。安全第一永完是他们第一法则,一切必须尽在掌握,必须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因此这些创业者做企业有两条钢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早请示晚汇报。

  对很多创业者来说,缺乏当伯乐的能力,用人识人不是他们强项,只能通过满腹狐疑,最后才能深信不疑,这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久经考验不可获得,让创业者放手信任,有一定的难度。

  放手让人受伤

  创业者多数有大思想,他们多半是实践家,有着成长为企业家,做百年老店的强烈愿望。他们也知道做百年老店凭一己之力是不行,必须借力借势借脑,也曾尝试过放手。但是不能知人善任,有些创业者吃过放手的亏。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这些创业者宁愿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过晚,宁愿累死,也不原意放手。

  不会放手

  资本有一个属性—悠闲利益,只要能能轻松就绝对不会赚辛苦钱,血汗钱,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创业者虽不是资本家,但悠闲是一种收益,所以他们一样有赚大钱赚快钱轻松赚钱的梦想。

  要轻松就必先手松,世间事知易行难!放手其实是个技术活,有一个严谨的体制,强大的平台,严格的监督系统。其中的拿捏相当精妙,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累积,交学费必不可少。

  有部分创业者创业凭是胆子太,走的是野路子,没有系统化的商业思想,对规流程通常不感冒,把体系建设看作纸上谈兵,喜欢在实践中摸索。要么握得太,要么放得太松,缺乏必要的监督,结果放手就成了放任!一放任灾难就发生了,自己出师未捷,他人抢先一步,占领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代价十分沉重。

  于是这些创业者做企业总是很纠结,不放手是等死,放手是找死。同样的结果过程却有差异性,不放手死的慢,放手却是快死,好死不如赖活,于是很多老板选择不放手。

  老板不放手企业很受伤

  老板过多插手其工作,后果很严重,降低其工作责任感和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期望。优秀员工认我遇到一个多事的老板,自己的能力很难发挥出来,于是他选择离开!普通员工认,老板把我的事都干了,正好混日子,于是选择留下来。该走的走了,该留的不留,导致创业者无人可用。

  老板不放手,还会给自己安假肢,就招来自己的大姑子,小姨子、表舅子,引进“血缘家族文化”,于是他们的企业要么拒人(优秀人才)于千进之外,要么水泼(现代经营思想)不进,企业成为一个闭合的团体,要么越做越小,要么加速死亡。

  老板不放手,员工缺少学习和锻炼机会,永远长不大。老板只聘用员工的手,任何事必须先指导再指示最后再指点,于是老板总是被事包围。

  老板不放手,永远就被事务牵着走,于是老板永远在低头拉车,没有时间抬头看路,永远都在不断探索,付出不必要成本和代价,所以这些创业者总是在折腾,死不掉,也长不大。

  权责对等是放手规律

  创业时一资无金二无技术三无人员,被逼事必躬,不得已风雨一臂挑。随产生的发展,事渐渐多了起来,多老板会发现自己的精力济,意识到要将时间和精力在价值最大的地方投入,于是老板会向一些事务情工作如库管,搬运,办公室等说再见。生意进一步发展,无所不能老板也会遇到瓶颈有些事弄不懂,需要专业人士,营销,会计,设计等专业人才将进入老板的法眼。

  用人是一门学问,如何才把人,特别是人才用透用够用好?岗位=职能+责任+权力!老板把职能和责任交出去,也要把权务交出去。岗位=职能+责任+权力!有些创业者用人通常只放职能和责任,自己留了权务,由于责、权、利不对等,自然没有人对事负责,所以只有事必躬亲。只有责权利对等,才能激发高度热情,员工才敢干事,会干事,干得好事。

  放手放手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放手也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为什么忙?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榜样的误导

  解铃还需系铃人,制度引发的问题,一定得从制度起源说起。翻开很多创业企业的管理秘笈,基本上似曾相识,多数折射胜利(知名企业)的影子。其实这些管理方法有共同的源起―――复制行业标杆。模仿是很多创业者创业第一战略,于是连管理方法也一并借鉴。

  但是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很多管理方法对初创企业未必适用。成功者的方法论讲规范,流程,纪律,总结起来就两点,第一按部就班,第二就是把一件事分成多件事干。这样的学习基本上有两个结果,第一丢掉小企业成功的法宝――灵活性,第二人为造事,制度越多事越多,越管越麻烦,最后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苦难和沉淀,这就是一个企业的DNA,所以马云说,别人可以拷贝我的模式,不能拷贝我的苦难,不能拷贝我不断往前的激情,所以也就拷贝不了淘宝,想一想联想风云海尔制造,有多少人在学,可是联想和海尔至今只有一个,道理也是一个。

  小企业没有什么好的理念,只有实实在在干,在干中不断总经提升的结果。

  主动追求的结果

  企业不大,管理制却很繁杂,多数是他们自己争取的结果。有些创业者做企业经营管理粗放,追求的实用实效。规范管理讲的过程细节,方法,追求的是完美。以精细华管理为参标,创业者发现企业如筛子,到处都在漏水。所以,创业者希望用制度管理出完美的企业。然而,创业中,解决问题的是人,成功源于把细节做好,把身边的问题解决掉。任何人一件事重复得太久都会有审美疲劳,于是认为应把这些重复的事交给制度,自己的时间有精力应往价值最大的地方投入。于是他们十分渴望一劳永逸,追求完美制度。所以小企业通常会患上大企业病,制度十分繁杂,你想到的他们想到,你没看到的他会看到,你没听到的他会听,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却很受罪。

  有些创业者喜欢复杂的制度,也为了防人。现公司只有十个人,自己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其实是没有效率的。在这些创业者眼中,员工不可能是雷锋,只有制度健全,让心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为了不让人没有空子可转,让人不会转空子,让人敢转空子,需要完美制度。

  完美的管理听起很美,用起来却很受罪!完美就意味着面面俱到,对于抓大放小的老板而言就意味着繁琐,制度越完美事就越多,最后剩下创业者在那里受苦受累。

  小企业拒绝复杂

  小企业的盈亏分析,精明的老板扳着手指头就能算明白;大概什么财务系统也就用不着。小小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采购计划,老板脑子一转就想明白了;可能不需要什么信息系统可。小企业的市场状况都装在老板脑子里;大可不必借助管理工。小企业一般就那七八条枪,每个人都在老板眼干活儿低下干河,用不着什么复杂的岗位职责。小企业以活命为基本战略,管理特点摸到石头过河,复杂的规划系统应该没有用武之地。

  管理只有适用没有最好,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模式。大企业讲流程,讲规矩重细节,这一切并不适合小团队。小团队的核心是关怀和亲情,建立家一样的归属感,就能激发员工自动自发,此时管理不重要。

为什么忙?太爱折腾

  正在折腾

  对很多人来说,创业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做企业干法独特―――第一事必躬亲,第二没事找事!多数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他们能精准把握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并把它活学活用在做生意上――――企业在于折腾。对创业者来说,这样的情景或许不陌生:东一个点子,西一个主意;早上搞个政策,晚上出个方案;今天学习海尔,明天师从联想;本月鼓励狂飚猛进,下月提倡稳扎稳打;本季引入个职业经理人,下季老板又亲自出马……总之有事干事,没事折腾出点事来干。生命在于运动,企业真的在于折腾么?

  折腾是成长的梦想

  对创业者来说,事业虽小,梦想却要大。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企业家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有些创业者是机会论者(把企业成功归为机会,把失败归为运气不好),所以他们总是带着显微镜和望远镜找机会。然而机会需要分析市场和专业技能,否则盲目跟进就是在凑热闹。做生意就家找饭馆,哪儿热闹往那儿凑,那儿人多往那儿赶。最喜欢看行业火,只要行业一热闹,就一定要参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机会主义的核心是主动出击,但是在实践中摸索成本比较高,错误的机率比较大,而早期创业者底子薄,企业弱经不过折磨,必须小心谨慎,见势不对必须立即撒退,快速调动,因此变就成为这些创业者做企业唯一的不变,由于变得太多,太快,很多时候自己搞不清东南西北,试错法不仅是一种折腾,就演变成为一种折磨。

  折腾是检验人才的标准

  有些企业的用人方法很特别,条件也苛刻,要求与自己是同路人,一条心。但是,心是最难得把握的,世界上没有读心术,创业者也不是心理学专家,加之“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这些创业者用人对总满腹孤疑,最后才深信不疑。用人的基本法则是必须经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先给你挖个沟再造一道坎,先出难题再出狠招,先利用同再重用,先监视再坚信,先否定再肯定,非九九八十一难,方可修成正果。

  市场竞争赢的是综合实力,企业的家力源于员工的能力,所以创业者对员工认知标准化追求理想化―――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更直白的表现就八项标准十大技能。这样的员工象块砖,那儿需要往那儿搬。但是,对很多创业者来说,知人善行从来不是他们强项。

  伟大是熬出来的

  做企业讲究的剩者为王,伟大的企业需要智慧,需要思想,更重要的是经得时间检验。

  企业的竞争其本质人是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伟大企业熬的不是时间,熬的是员工,谁能持续激发员工活力与激情,进而充分发挥他们才干,谁就能成功。

  员工在心态最稳定、最平和的时候,他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最优,潜力才能最好地发挥出来,就能成就伟大。心态平稳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为中心,以稳定连续,有明确的方案为基本点。

  做企业想法太多并非企业之福,把一个慎重选择的思路坚持下去才是成功之道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   

为什么忙?假勤奋

  忙是这样养成的

  小企业老板生意做的好,半夜往公司跑。其实曾经他们确实很忙,而且是是被逼的,在创业前期阶段一无资金,无二经验,三缺帮手,不得己风雨一臂挑,凭着起得比鸡还早,睡的比狗还晚的狠劲,他们也因此踏上致富路。

  创业几年,只要能活命,再差的老板都有几条枪,经过几年摸爬滚打企业基本成型,客户基本稳定,团队基本配合默契,一此事基本可以放手,老板理应该轻松一点,可是忙形成了一种习惯。

  在很多创业者心中,早期形成的忙的习惯才能给自己、给员工、给客户信心。

  忙是一种营销方式

  忙在商人眼中还有另外一种解读,中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产能过剩,多数企业开工不足,忙很时候意味着生意,市场竞争力强!因此我们习惯这样形容好企业好行业――一片繁忙!中国商人有基本特点,将成之事委曲求全,未成之事求全责备。

  当忙与企业相结合,有几点作用:第一、生意兴隆,最少也味着发展势头好;第二、忙暗示着企业有位能干的老板,好老板本身就是市场竞争力。而客户的选择基点就是老板和未来。

  于是,忙成了一种标榜,一种营销方式。却有了走过场之嫌。

  忙是一种管理方法

  忙也是内部营销的一种需要,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忙是做给员工看的。老板的勤奋希望可以带动员工也忙起来。

  然而,员工眼中的企业与老板是不同的,老板当成命,员工看到的是职业。职场的基本法则讨价还价,按劳报酬。

  忙是蛮干的结果

  当然也有创业者是真忙的,一些创业者的真实生活状态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总是手干总一件事,眼里盯着一件事,嘴里说着一件事,心理想着一件事……一苦二累,可是忙而无功,忙而无效,是为假忙,仔细一看其实不是事多,而是蛮干的结果。

  这些创业者做事是应急型的,特点是解决问题。把细节做好,把身边的问题解决掉,由于路径的依赖,只要一发现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解决了再说,先做后想,甚至只做不想。分不清事的轻重缓急,老板总是处于救火状态,象一支无头苍蝇,不心才怪。

  摸石头过河的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维缺乏连续性与整体性,通常会把一件事分成几件事!比如召开销售会议,一讨论问题,才发现需要财务参加,由于事先没通知财务出去办事不;于是会议改期举行,第二次,人倒是到齐了,可是财务却没充分的准备,于是不得不开三次,第四次,对于事事必须尽掌据,事必躬亲的创业者,能不累吗?

  老板是没有苦劳

  做老板什么都有,就是不能有苦劳!老板的基本法则是结果导向,也就是说老板是需要结果的人,老板勤奋,企业死亡,一切都是白搭!中国商界一直推崇一个观点“天道酬勤”,其实这句本身是误导,最大的作用是励志,揭示不了商业的本质。商业成功取决于三大因素,其一是机遇,其二是环境,其三是努力,这三个因素是第三者比例最小。  

  勤奋本身成就不了伟大企业的,如果勤包含表演成份,危害就更大了。老板表演,员工就会作秀,于是假大空流行――――有花招没绝招,爱表演轻实干,重形式轻内容……企业就如建立在沙滩上楼房,一点也经不得雨打风吹。假勤奋欺人,同时也会麻蔽自己,使企业处于一种幻觉之中(我忙我生意好),对真实的市场和环境视不而见,企业如盲人骑马,半夜临池,结果相当的不妙。

  老板的干法

  干事由想事和做事组成,做事的时间多,想事的时间就少,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企业要么没有方向,要么迷失方向,永无也改变不了看天吃饭的日子。

  老板干事,团队规模式不一干法也有很大的差异,带领几个人团队,最重要的是冲到第一线,挽起袖子开事;带几十个人开事,老板必须站在团中间,协调大家干事;指挥千军万马,老板只须站在后面,同时心存感激。

  其实创业者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就是尽量把事分出去让别人干的过程,最后是只想事不干事,输出思想,即思考致富。

为什么忙?不培训员工

  强将手下尽是弱兵

  很多创业者,他们在技术贫脊的土壤中播种,在不利政策中破土,在外资合资品牌重林中生长。他们凭着一颗勇敢的说,砸锅买铁走上创业之路。创业之初一究二白,无法吸引人心,也无法激励志气,总是无法吸引人,逼不得已身兼数职,风雨一臂挑。市场铸就强者,几乎每位走了几年的创业者,都是英雄,单挑能力十分了得,甚至可以一当十。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道理如此,事实与之处处相反。有些企业,创业者手下几乎全是弱兵。环顾四周,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他们,因为这几条枪要么能力不足,要么担当不起大任。员工有问题一定出在老板身上,多数老板不培训下属,让员工不胜任。

  不敢培训员工

  很多企业对培训不感冒。

  有的创业者觉得做培训,结果大抵有二;其一,培养竞争对手,其二,为他人做嫁衣裳。员工把企业当作跳板,有机会就另谋高就甚至加入竞争对手,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所以企业不敢培训员工。

  不会培训员工

  有的创业者做企业,最想干的一件是克隆自己!,一般情况小老精明过人,精力充沛,往往身兼数职甚至以一当十,要是员工都象自己一样厉害,就可以多已然好省地建设企业。不少老板喜欢当教练,把自己成功经验教给大家,不仅讲得透,还手把手的教,所以一部分创业者,不做培训还好,越培训员工越迷糊,越不知道怎么做事。

  培训很简单,就是PPT一放,笑话一讲,大话一吹,谁不会!培训是一个技术活,真不那么简单,要给人一飘水,自己道先得一桶水!特别是要把实践总经成经验是一种自我提,经验上升为理论是一则是一种自我升化,从理论到一套可能复制的模式是一种自我进化,四个完全不同的境界,是一个蝶变的过程,不仅漫长而且痛苦。

  有人创业凭的是胆子大,用的野路子,不按常理出牌,结果多属歪打正着,有的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结来本就很难。创业者一般很忙,时间和精力要用在赚钱上,总结没有时间。很多老板是抓老鼠的好手,却不是能总结不出好的抓老鼠的经验。很多创业者是解决问题行家里手,要么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要么做的与说的相去甚远。最后中国小企业出现一道独特风景―――狮子型团队,由一头狮子带领着一群羊功城掠地。

  多数老板当不好教师,自己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一切问题在他们眼中都显得很斗简单,员工不会干,自己又讲不清,加上性急,于是就骂下属是笨蛋。

  不能培训员工

  其实,创业者知道培训是最有价值的投入,也明白只有培训才要让员工获得提升,只有放手让员工干事,给予犯错误的机会,员工才能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是有些创业者总有本能反应,一遇到员工能力欠佳,一发现员工要犯错的苗头,就发生本能反应―――跳出来,亲自干活。

  员工,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工作,就容易犯错误,犯错误就会形成损失,结果就是培加成本,成本增加收益必然,追求的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然属性。

  资本是遂利的,所以有的创业者认为做企业每一分都是为了产出,追求少投入多产出,最好是不投入就人产出。培训本身是一个投入,花费不菲,回报慢周期长,很多创业企业没有资本投入。

  所以很多创业者认为,企业培训不如招聘,让人换思路不如换有思路的人。换人本身也有一定技术含量,而多数创业者不是伯乐,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出来。受制于地位和影力,创业者对优秀的人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后企业进入一个怪圈,自己看得的人,别人看得不起,别人看得起他,他看不起别人,永远无人可用。  

狮羊组合其实什么也不是

  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不培训员工,他们坚信狮羊组合将称霸草原,其实狮羊组合本身就是误导,励志还说得过去,指导实战则害人害已。羊需要狮子的保护,狮子却获得不到羊的支持,一但开战,结果只有一个―――狮子顾此失彼甚彼皆失!这其实就是这些的真实遭遇,员工不会做事,不能做事,也做不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企业发展也就驻足不前。

  人选择企业有三个准,第一,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第二,有竞争力的薪水,第三,竞争能力的提高。不培训员工,员工没有学习机会,没有提升就不可能有晋升和发展,有追求的人会主动说再见,剩下的也就是得过且过混日子,所以最后企业会无人可用。

  不培训员工,员工能力不足,当遇到事时想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才发现自己始终一个人在战斗,企业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那么创业者自己就成为企业天花板,企业要么原地踏步甚越做越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忙忙  忙忙词条  初期  初期词条  不大  不大词条  总是  总是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