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理论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一个特定的理论偏偏适合你的企业。管理学是一个有关实践的科学,初创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在实践中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管理学理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公司都需要与众不同。
每个公司的起点都不同。有的出身高贵,所谓国资背景、教授学者、大公司高管、研究院等等,往往受到体制或既有优势的困扰。有的来自草根,所谓草莽英雄、江湖习气。不管你出身如何,甚至从概率上来看,都不能保证成功的概率会比别人高一点。
独特的精神气质往往发轫于核心的创始人。有的创始人本身就志存高远,从一开始就为公司的发展种下了好的基因。孙正义在软银成立的当天,对它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讲:5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达到500亿日元,若干年后,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孙正义的这番誓词,让两名雇员目瞪口呆,他们认定,这个其貌不扬的矮子一定是个夸夸其谈,异想天开的家伙,很快他们就辞职了。
而有的公司则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不断打造出自身独特的气质。王健林刚开始也不是直奔一个跨国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仅仅是“改善生活”。因工作不顺利,1987年任正非转而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主要业务为代理某香港公司的“程控交换机”。他们是在以后长期的发展中打造了自己的管理体系。
孙正义是在刚开始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王健林则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无论那一个不同的途径,均打下了核心的创始人深深的烙印。正是这样的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才慢慢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种下了基因。这样的基因不大可能在国企和政府部门产生,即使有天才式的人物出现,也不可能将其传承下来。大多国企的管理者是狭隘的自私和因循守旧的代名词。
一旦这样的基因种了下来,一定会在组织的角角落落生根发芽。公司里会慢慢聚拢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然后在这些人的带动下不断壮大。如果没有这样的基因,也会聚拢一些人,但这些人价值观不同,会给公司的发展埋下隐患。时间一长,两者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
作者:花经理
微信公众号:夸父决策评论(ID:gh_bfcc622611cc)
【本文已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