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宅在家的自我修养:管理好你的时间,才能挽...

你是不是经常会有以下困扰:

很喜欢给自己定目标定计划,却从来没有一次能够完成制定的计划;

工作日想着周末的时候一天的计划,却在周末早上就开始懒床,于是诱发连锁效应,整个周末都浑浑噩噩;

当自己想要有所改变时,感觉时间并不够用了;

做任何事都想做到最好,从计划开始用去了很多的时间,却迟迟不肯开始着手······

这不,最近“宅”在家的小张就有这样的烦恼。

由于小张刚回到工作城市不久,需要在家隔离14天的时间,这段时间由于时间相对空闲,小张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日程表,想用这段时间来好好提升自己,并学会几种技能: 1.7:00,起床,学习一个小时英语 2.8:00-9:00,早饭时间 3.9:00-9:30,看新闻 4.9:30-10:00,查看公司重要通知 5.10:00-12:00,看书一小时,每周一本书,坚持100天计划 6.12:00-13:00,午饭时间 7.13:00-14:00,午休40分钟,准备午茶20分钟 8.14:00-15:00,练习毛笔字 9.15:00-16:00,学习尤克里里,每周一首新曲子 10.16:00-17:00,和朋友家人聊天 11.17:00-18:00,记录手帐 12.18:00-19:00,晚饭时间 13.19:00-21:00,晚上娱乐时间 14.21:00-22:00,看书一小时 但是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看似满满的计划,制定的时候小张信心满满,但在执行的第一天小张就遇到了问题。 原来是小张在计划执行的前一天晚上由于太过于兴奋,晚上到1点才开始休息,导致第二天早上铃声响了小张仍然困意盎然,迷迷糊糊的睁开双眼,小张决定关闭闹钟继续睡觉,直到11点半才醒,起床的小张仍然感觉身体很累,导致一下午的计划都被打乱。 直到晚上晚饭过后小张才渐渐来了精神,但看着自己规划的日程表,到了晚上娱乐时间,这时候小张想起自己一直在追的电视剧,果断放弃了脑中浮现的其他计划,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小张刷剧一直刷到深夜两点。 小张的计划只能以失败告终。

小张的情况实际上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拖延症问题。

皮切尔博士在《战胜拖延症》一书中指出: “拖延症是一种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态度,却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拖延症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

根据国外研究调查说明,超过一半的成功人士都有着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做事从不拖沓的品质,而“失败人士”中超过90%是因为拖延。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出了问题,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二、让我们来扪心自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三、如何来克服这些问题,又有那些真正实际可行的方法

一、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出了问题,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案例中能够看出小张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是很满意,这和大多数人的心理不谋而合,为了对自己进行改变,小张做出了一整套可以称得上比较完美的计划,从小张的日程表中可以看出,小张寻求改变的方向并没有问题,不管是从哪方面进行提升,一个人只要能够下定决定去进行改变就已经足够了不起。

但是到了执行计划的这一步问题接踵而来。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表象是,小张在执行计划的前一天熬夜导致接下来的计划都被打乱,但事实上问题的根因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问题在于小张并没有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在计划执行的前一天小张应该及早为此准备,即使不然也应该早点休息,为第二天的计划养精蓄锐。

但是问题并不仅仅于此。

当第二天小张拖沓着起床之后,他要呈现的不应该是浑浑噩噩的一天,而应该寻找弥补的方式,对日程表进行一定灵活式改造。

首先,找到计划中最容易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比如第1项、第4项、第8项和第9项,对这几个目标先去完成;

其次,找到可以弥补的重要环节,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选择,比如第3项、第4项和第11项;

然后,相应减少可压缩项的时间,比如读书这一计划,可以适当缩短时间执行;

最后,不要忘记适当的娱乐,但不要影响第二天的计划。

小张的应对简直一塌糊涂,完全是把问题归咎于之前的晚睡,这对于一个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来说,就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

二、让我们来扪心自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经常性的出现拖延呢?

对于像小张这样的行为,著名的管理教练戴维·艾伦曾在《尽管去做》一书中分析,他们之所以出现“计划无效”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对时间管理的错觉,自以为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度追求“完美体验”。

自我管理的认知偏差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能做好,但是事实总是事与愿违。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却是事实。

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尽管去做》一书中强调,我们的大脑有着懒惰的本性,它总是喜欢用最小的代价去做事,用最少的能量消耗来维持自身。而对于我们来说,大多数计划的制定是在和我们的“大脑”对着干。

国外精神学家研究指出,当我们沉溺于某一项娱乐活动时,比如看剧,刷短视频等,我们的大脑就会通过神经元系统机械式的模式进行运行,而这时大脑中的其他机理都能陷入短暂休息,而此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自己处于假性兴奋状态,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出现的沉迷现象。

而当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往往要比平时多进行70%的能量消耗,这对于大脑来说是一件很难被允许的事。

过度追求完美

一项计划从进行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各个阶段,即开始之前和开始之后。

开始之前我们的“行动力焦点”应该是“执行”,即开始我们执行的行为,开始着手去做;而一旦这项任务开始之后,我们的聚焦点就会发生改变,由开始变为“行动”,这个时候我们更加注重的过程,需要对执行的过程不断完善。

而大多数人都错把执行阶段当做完善阶段,在计划还未开始的时候就想要做到最好的效果,却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自己的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如何来克服这些问题,又有那些真正实际可行的方法

改变你的目标指向

西方有句谚语,叫做开始便是行动的一半。国内职场大咖秋叶大叔也曾说过,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只是大多数人都忙于选择走哪条路。而事实上,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完成这些计划,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总是在事情还没有开始之前幻想自己能够达到预期,甚至超长发挥达到完美。

考研辅导的何凯文老师曾经翻译过脸书的一句标语,完成优先于完美。凯文老师解释,我们之所以大多数人会很难坚持看完一本单词书,不在于这本单词书有多厚,而在于这本书的前几页我们看了多久。

大多数人在背一本单词书的时候总是纠结于一开始的几页到底有没有背会,最后时间慢慢过去,考试时间到了,对这本书的学习还停留在前几页。

记得曾经考研的时候,正是看了凯文老师的书,用半个月的时间背完了一整本单词书,即使背完的效果并不好,但是满足感使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将这本单词书整整背了7遍,其中大部分单词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完成,就没有以后逐渐的熟悉,甚至铭记。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不容许自己失败,甚至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的不完美,殊不知正是这份严苛毁掉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管理好你的时间

李笑来在《和时间做朋友》一书中提出,你能管理的从来都不是时间本身,任何人都无法管理时间,我们能管理的只是我们自己。

时间管理的方法有很多,有:

番茄工作法:弗朗切斯科·齐立罗将时间管理简单的划分为固定的时间段,比如25分钟,完成一个时间段的任务之后通过休息进行调整的方法;

四象限法则:是管理学博士史蒂芬·柯维 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一套方法,通过二维坐标的形式,将事件归类于时间和重要程度的四格象限中,并进行差别式管理;

GTD时间管理法:出自戴维·艾伦的《搞定》,通过一整套复杂的理论达到对整个工作计划的掌控;

艾维利法则:也叫六点优先工作制,由艾维利大师提出,优先连续完成6项重要的任务;

莫法特休息法:通过执行不同的计划条目来进行休息的方法;

要事优先法则:出自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强调先去做最重要的事;

精力管理方法:出自《精力管理》一书,书中指出我们要管理的并不是自己的时间,而应该是有效时间,即对自己的精力支出时间进行管理;

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认为应该把时间进行统计和记录,这样才能了解哪些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方法纵然很多,但每个人其实只需要一种而已。GTD工作原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去选择自己最容易接受并付诸行动的那一个,与其我们沉究于使用哪一种,倒不如选择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而我的选择是最简单的列表法+2分钟动手原则。

首先,列表。我们把一天中需要做到的所有的事情都列在一张表格中,并标注好完成这件事可能需要用到的最短时间,把那些无法预估完成时间的事项加以标记;

其次,筛选2分钟完成事项。把用时最短并能够立刻执行的计划勾出来,立刻着手去完成,并根据时间长短以此类推,最后我们再去完成那些并不能确定时间进度的事项;

最后,激励。每完成一项计划划去表中的记录,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涂抹方式,完成之后可以跟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写下一句“你真棒”,事实证明,自我满足感往往来自于此。

面对自己定下的计划,我们之所以总是失败,就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 而做的太少。大道至简,想要快速完成自己的计划,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才能做最多的事。

END

文/索小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修养  修养词条  在家  在家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  时间  时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