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跟谁学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想法,肯定千差万别。但有一点一定是肯定的,那就是,管理不同规模的公司,需要的管理方式一定是不同的。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作为管理者,在拼命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得明白一件事:当公司规模不一样时,就得使用不同的管理风格。管理理论在很多时候是跟人性相通的,比较类似,但管理风格却得因地制宜,千变万化。
01:
讲真,公司就是有大小之分。而公司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管理风格。
现在的公司,按照规模来分,大约可以分成小型公司、中型公司和大型公司。这个标准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标准,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的规定。不过总而言之,都是根据公司人数及营业规模来划分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参考各国的分类,做了一个“一刀切”式的大致定性归类——
人数100以下,营业额1000万人民币以下的公司,是小公司;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这种分类只适用于一般情况,现在有很多“小而美”的公司,人少钱多,很难归类。比如前段时间被企鹅君收至麾下的SuperCell公司,它只有180人,按理说是中公司,但是它的营收却高达20多亿美元,这又属于大公司的派头,而在企鹅君看来,它只是一家做手游的小公司……所以,很难说SuperCell到底是个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算了,这种奇葩我们就选择性地忽略掉吧。
身为管理者,无论你在什么规模的公司,先找准自己的定位,摆正自己的心态,这是基础工作,不可或缺。
02:
小公司人少钱少,亲切最重要。
在小公司里,人本来就不多,公司也不太赚钱,所以发给大家的工资也不会太高,这个时候,管理者最需要“讲义气”、“讲味口”。拍拍肩膀比严肃批评管用,撸串聊天比绩效面谈管用。
这个阶段,管理者必须给员工亲切感,把他们当家人看,有困难一起扛,有进步齐分享,奖励也大多是精神激励。据说马云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每当有人做得不错时,就口头奖励“加寿”,比如“这件事做得不错,奖励加寿200岁。”有个能力超群的员工,最后居然成了“九千岁”,至今被阿里人传为佳话。
现在看起来无比光鲜的大公司,其实都是从小公司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最初的岁月里,哪有什么“领导”、“员工”的区别,只有干活内容不同的区别。如果你现在是在一家初创公司里做管理,就和员工打成一片吧,千万不要摆出“我是领导”的架子。员工现在跟着你,没钱没名,图的就是“为了理想并肩作战”的感觉,需要的是“跟我冲”而不是“给我上”。
03:
中公司人增钱涨,制度是关键。
随着业务的发展,工资的增加,人员的增多,公司会由小公司慢慢变成中公司。这个时候,公司整体发展趋势一定是良好的,否则是发展不到这个阶段的。当公司的人数和营业额都达到一个阈值时,你的管理风格也需要更新到2.0了。
公司在这个时候,会出现很多冲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讲味口”在这个时候就不好使了,必须制定制度,规范流程。管理者不能再仅仅以亲切取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公平公正立威。老员工的苦劳也好,新员工的功劳也罢,都放在同一个标准下来衡量,才足以服众,这是一个公司最艰难的时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因为他们都死在明天晚上。”中公司大多数情况下,正处于“明天晚上”这个节骨眼上。
04:
大公司人多钱多,愿景反复提。
当公司以坚定的步伐跨越“明天晚上”后,就会迎来美好的“后天早上”。一旦突破发展瓶颈,公司将保持高速增长,发展成一家大公司。到那个时候,公司将有成千上万名员工,庞大的业务,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四射,无比美好。
这时作为管理者的你,又该转换思想了。你不能再纠结于制度管理流程控制了,那是中层管理者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反反复复、隔三差五、耳提面命地倡导公司价值观与使命感,展现公司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把公司愿景描绘出来,激励大家激励自己。
就好比成年人有完善的疾病预防机制一样,大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也会具备很多机制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问题,业绩一般而言也会相对稳定。公司领导的目光,此时必须由“务实”转向“务虚”。
大公司的垮台倒闭,往往不是技术或者业务出问题,而是公司的愿景或者说价值观出了问题。一直以来被大家惋惜的诺基亚就是一个证明,在诺基亚以“白菜价”被微软收购时,其CEO的一句“我们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但我们就是输了”,把很多人说哭了。
的确,诺基亚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销售渠道没有问题,市场策略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公司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大家都知道,最早掌握手机触屏技术正是诺基亚,但是为了保证已有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他们没有继续研发,更别说推广使用了。作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通信大佬,没有胸怀天下的气魄,不致力于推广新技术来服务人类生活,而是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放,当然是有问题了。所以,说到底,诺基亚之所以突然死亡,跟公司愿景不正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05: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小公司的亲切,中公司的制度,大公司的愿景,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矛盾对立的。以上所述,说的是在不同阶段的管理侧重点,而不是唯一性。
在小公司,你的管理风格,亲切是重点,但是你也要注重制度建设和愿景规划,而不是只有亲切,没有制度和愿景。
在中公司,制度建设是你的管理重点,但是亲切和愿景也是你管理风格的一部分。
在大公司,愿景规划是重点,但制度流程你也要关注,亲切也很重要。你看如今的商界巨子们,哪一个不是谈起制度来头头是道,给人的感觉又和蔼可亲呢。
以上说法,仅供参考,绝不是什么真理。管理其实是经验智慧的结晶,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圣经”。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在工作中不断遇到麻烦,不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你进步了,公司发展了,管理也就产生了,领导力也得到了历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