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工作,“执行力”是绕不开的话题,其好处不必多说。文章主要从个人角度,以及员工管理两方面,梳理了一些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和技巧,供大家选择和尝试。
一、针对个人。
1、给自己定“合理”的目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执行力有问题,而是一开始我们就选错了方向,目标的制定就出现了问题。当然,定目标并不是要你定一个过于远大、无法衡量结果的目标设定一个执行周期过长、不能分解和控制的目标。那准确的目标时怎样的呢?
举例来说:“一个月内,将公司APP铺到20个渠道,通过沟通优化使每个渠道平均带来100个用户,并通过现有运营手段留存10%”。这个目标就很明确:提升公司APP用户数量,提升行业竞争力,数量是20个渠道,每个渠道100个用户,留存10%,deadline是一个月。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还能检验自己的工作成果,最重要的是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2、做事,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很多时候,之所以拖拖拉拉、迟迟下不了手,很大概率是因为目标太大,无形之中这压力感把我们“吓到了”。
所以,要解决,就要懂得将它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因为小目标更容易实现,还可以不断获取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努力。这个目标,最好小到每一步怎么做,简单说就是不用费脑就能执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思考障碍,执行力必定加强。
3、“承诺”,简单却很有力量。
人们一旦做出了承诺,自我形象就要承受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一致性压力。一方面,人们在内心里有压力要把自我形象调整得与行为一致;另一方面,外部还存在一种更为鬼祟的压力,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承诺与一致”的作用呢?三个方法:
A. “心甘情愿”地向某个个人做出"书面"承诺。注意,承诺的对象是能影响你的人,或者你很在意他对你的看法,也可以是他能给你提供意见或建议。
B. 公开书面承诺。公开范围包含人群中,最好和上边一致,是能够影响你的人群。
C. 赌约承诺或其他有偿承诺。
4、刻意练习“随时记录”的习惯。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需要记录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写下来,不要靠脑子来记,避免有时候因为忙碌而忘记,也会大大减轻头脑和心理负担。一旦你培养了工作中随笔记录的好习惯,工作必将开展得更加顺利。
5、“拖延与追求完美”
完不成任务,无非是没做完,没做完,肯定是因为过程中,有让你纠结的地方,纠结的点,极有可能是因为你对工作任务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可能,你想的是,我要把这个完全弄清楚再着手去做,不能有任何风险,等到万事俱备,连东风都不欠的时候再出手。结果。。就导致执行力低下,很多好的方案迟迟不能实施。
一个期待“完美”的人,很有可能会错失更多成长和更大格局,因为成长一定是在“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基础之上发生的。
6、复盘你的工作过程和结果。
一味地陷入执行,而没有结果反馈,源动力很快就会被消磨光,再接着干下去就是靠意志力了,而意志力又能坚持多久呢?而只有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评估和总结,才可能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方向。说白了,就是不断给自己下一步行动,找依据,找信心。比如,你这个月运营投入了20万成本,但收益只有10万,那就证明你接下来需要调整了。
7、坚持锻炼、保持充足睡眠,给意志力“充电”。
意志力,作为一种生理资源,是建立在身体“良好运转”的前提下。锻炼1小时能提高一些意志力上限,睡满8小时,吃饱饭都能给意志力充电。
8、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再多的技巧,都是建立在专业能力基础上的,这一点应该无可非议,不再赘述。
二、针对同事。
1、 岗位职责要明确,不要让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部门岗位职责,如果划分不清楚,员工就不清晰自己的职责范围,所有工作都要靠领导由上往下指派,就很容易出现推诿,或者认为安排的工作量不公平等等问题,从而导致执行效率低。
2、分清“轻重缓急”。
在工作中,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没有优先次序,就容易导致员工不知道先干什么好。最后最该完成的没有完成,重要的事被拖延。工作事项怎么分轻重呢?建议从核心收益或业绩入手,找出影响80%业绩的事或者项目是哪些,按优先顺序,做安排。
3、明确“操作标准”,让员工知道“怎么干”。
管理人员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若没有讲清什么样的结果才是合格和满意的,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就会使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感到困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执行目标层层拆解,并制定每个岗位的考核标准,给执行者参照体系或者对照标准,以避免滥竽充数或者蒙混过关的现象。
4、“指令”要明确。
不管是中基层管理者,还是要寻求同事协助,在做工作安排时,如果模糊不清,没有具体的工作安排,没有清晰把目标任务及具体工作分解清楚,很容易导致员工或同事,无法清晰地了解所要执行的命令,致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远不及预期。
因此,当下达“指令”时,尤其是面对基层员工布置工作任务时,一定要注意把需要完成的目标,完成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等讲清楚,这样才能保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走样。
5、忌:只要结果,不管过程。
给员工充分授权,让其自有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这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跟踪不到位,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就会拖沓延长,影响整个事情进程。想要平衡这个点,建议对“关键过程”做跟踪和监控。
所谓关键点,就是哪些要素对运作结果产生的影响深远,看哪些点对满足客户需求,或者大幅提高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避免“干起来不顺”,沟通汇报“渠道”要畅通。
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这个渠道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中层管理者,没有领会到高层的目标和意思,按自己的想法向下传达了信息,导致执行结果打折。第二个是让基层员工有问题及时汇报。
要想避免前一个问题,中层管理者,可以在领导下达命令后,按自己理解的意思,二次复述给领导听,确认双方理解是否准确。后者,可以在任务下达的时候,就明确和员工沟通清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好的进展或者遇到问题,或者关键节点,都要及时汇报。
7、人员安排不合理,容易乱套。
每个员工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各有所长,如果接到任务后,随便安排几个人去做,而忽略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不仅可能安排了业务不熟练的人,还有可能打乱了原本的部门分工,最后影响执行进度和效果。
8、绑定激励措施,让大家知道“干了有什么好处”。
针对员工行为和业绩,做激励措施。激励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反向惩罚,当然要以正向为主。这样,让每个员工既有目标又有压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动力。
激励可以是弹性的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方面,比如升迁、颁发最佳员工奖这种公开的表彰,也可以是请员工吃饭,给与员工额外假期等私下的奖励。
不管是哪种奖励,奖励一定要明确,称赞也要准确,一句“你做的不错”,远远不如告诉员工他们做的好,好在哪里,好让他们知道公司希望他们在哪方便重复良好的表现。另外,在员工有良好的表现时,就应该速速给予,而不是等到年终奖一起,因为等待的时间越长,奖励的效果越可能打折扣。
9、“干不好也没什么坏处”?
如果工作不好,对员工也没有什么坏处,那无法保证不会有部分人趁机钻空子,能省一步是一步,能推迟就找机会开溜,就有大问题了。
这种情况,要考虑三个方面是否做的合理:有没有评估?考核指标是否合理?是否有处罚或者处罚是否很轻?
10、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没有执行力。
举例:丰田有个“五问法”管理,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次,丰田前副社长发现一条生产线上的机器老师停转,原因是保险丝烧断了,虽然每次及时更换,但过不了多久又再次烧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于是他向工人询问:
一问:为什么机器听了? 答:因为超负荷,保险丝烧断了。
二问:为什么超负荷? 答:因为轴承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五问:为什么磨损了? 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连续五次,不断追问,最终找到的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执行力不好,并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天生资质愚钝,而是没有掌握认知科学与方法。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做,哪怕一点点。
【盛夏职场工具箱,只分享最实用的职场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