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4岁体制内提醒你:别拿努力当门面,「表象...

有人说,人一旦过了30岁,最容易恐慌3件事:

恐新人赶超,职场淘汰;怕突然得病,拖垮家人;慌浪费人生,不思进取。

于是开始慌不择路的列计划,练身体,补技能,每天一副非常努力的样子,不做出这样的状态便觉得对不起自己。

然而并不是没有了一副颓废的外象就算在努力成长,有时候习惯把努力当门面,你便容易沉浸在虚拟成长的表象中,甚至比懒散之人废得更快。

为什么?因为人一旦努力过后未看到期待中的自己,很有可能催速绝望,甚至一蹶不振。

01 在成长这件事上下错功夫,一蹶不振致命存在

“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我有个体制内的朋友看到上面这句话后,毅然辞职离开了三四线,体制内是什么概念?即使单位内的大领导恨你牙痒痒,只要你没触犯红线,依然没办法开除你,那你一定是在体制内无疑了。

如此这样的铁饭碗,我朋友还是毅然果断离职去创业了,消失两年后回来了,一脸倦容与茫然,瞬间像变了一个人,如今呆家啃老,也不去找工作,颓废到不行。

原来这两年他和朋友合伙开公司,由于当初无方向感,掉进了只会投钱不会赚钱的陷阱,最终被合伙人给坑了,赔进去几十万。近一年,为了还各种贷款,跑滴滴,送外卖,写网文,想尽了办法,累到虚脱,还是被赶出了局。

你在池塘里活得很好,泥鳅很丑但会说喜庆话,癞蛤蟆很马虎但很有趣,田螺是个温柔的自闭症,小鲫鱼是你们共同的女神。有一天你听说,江河湖海,哪个更大,更好。你跳了出去,遇见了美丽的海豚,雄壮的白鲸,婀娜多姿的热带鱼,的确都是美好的。就是偶尔,觉得世界很空,生活很咸。——姬宵

每一个体制内的人都曾羡慕过创业成功的人,没有尝试过就一定想去尝试,所以我们不担心无所事事、毫无目标被标签“颓废”的人,因为激起斗志只需丢去一个目标诱导即可。我们最担心的是那些已经在努力奋斗却得不到成长的人,他们一旦“颓废”便很难爬起。

为什么难爬起?因为人类处于生物链顶端,骨子里天生透着傲气。

当你想摘树上的苹果,花很大力气爬上树枝却怎么也够不着,这时一只猴子爬过来轻松摘下,你很可能感到不屑,不想吃苹果了。

当你很努力的工作学习,却仍然碌碌无为,他人却能短时间飞跃超过你,悲愤满腹的你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最可怕的放弃是你努力过后的放弃,远比还没开始努力的人要致命。而真正的“颓废”是信念的颓废。

坚持学习一门技能时,一定是期待结果的,你的信念就此产生,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一旦失败,最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信念的倒塌在那一瞬间转化成了真正的“颓废”。

信念最好能由经验和明晰的思想来支持。 —— 爱因斯坦

02 你确定在用十几年经验做事,还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几年?

过年回家,朋友抱怨,工作十几年经验,每日每夜加班,前不久竟然被一个工作仅5年的同事抢去主管位置,彻底心灰意冷,不想再努力了。

我问他:你确定在用十几年的经验做事?还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几年?

朋友呆住沉默了许久。

太多人,以为自己在成长,却根本没有成长起来,不信你拿五年前的自己对比,真正成长了多少?

小米是公司业务骨干,平时业务不多时,她常担心自己知识储备不够,怕落后于他人,时常有焦虑情绪。

于是有一天,她对自己写下计划,坚持每天阅读书籍2小时,完成“爱国强国”40积分,线上报名一门软件技能课。

为让自己自律,她会定时晒出朋友圈,比如今天看了什么书?修了多少学分?哪项技能学习中,给自己打造一个坚强努力的表象,同时确实也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夸赞。

小米很满足这种状态,拿努力当门面的感觉很爽,真的以为自己成长了很多。可是,老板迟迟没有给她加工资,很多年轻的同事却不断涨薪。老板给出直接理由,业绩没有上升。

那么这么努力的人为何业绩得不到上升呢?

原来,小米在阅读书籍时,只想快速累积书籍厚度,没有追求阅读质量;在“爱国强国”学习上,只为快速完成每日积分任务,没有沉淀浏览新闻热点;在技能软件培训中选了一门业务相关却运用不太频繁的课程。

所以,当大家想请教她推荐一些指导书籍时,小米不是忘记书名,就是忘记内容。学会了的软件技能由于平时业务中很少用到,也渐渐荒废。

小米的这一年,时间全部花在学习上,却没有得到半点提升。

我们中有多少像小米这样的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虚拟成长”环境的呢?

每次加班,你是一味同质性重复化的消耗能量?还是有过认真思考,抽取不足特定训练的有效技能提升?

又或者,你每日坚持阅读习惯,是一阅而过?还是真正记下精髓,运用转化为实操型学习?

即使你是个运作达人,每日自律晨跑,你是仅仅单纯增加跑步圈数?还是会注意每次呼吸的调整,肌肉的保养,步数的快慢这些细节锻炼?

同一件事情,倘若没用长远眼光思考它的目标性与可塑性,就无法得到真正成长

比如,我们需要知道:

加班是为了提升技能早一点超越前一名;阅读是为了持续完善知识体系网运用到实践;运动是为了保持长久不衰的健康身体机能做更多的事情。

明确目标达成期望后,我们反而更加清晰如何行动。

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看过的书,眼过留脑,阅读记忆尚且短暂保存三天,一旦没有及时运用转化,便会记忆模糊。时间长,当你再与人交流,很可能想不起哪本书哪句话可以拿来展现。

因此,今日看的书,最好三天内就与朋友侃侃而谈,或者用文字形式记录,转化为自我思维,只有这样日积月累,你所读的书才是有效的,成长才是有用的。

为避免虚拟成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成长的细节,正确打开成长方式。

03 避免虚拟成长,我们需要重视成长边界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边界。

什么是成长边界?

简单的说,就是成长过程中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想要突破的目标临界点。可以是一种技能,可以是一种思维,可以是一种领悟。

如果你是个刚刚入职的新人,你一定会说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懂自己适合做什么?我只知道遇到什么赶紧去学习什么。

那是因为职场小白对于边界的概念是模糊的,等同于白纸一张。而当你工作年限慢慢变长以后,边界开始变得具象化,明白了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什么是不擅长的。

开始对每个阶段的成长有了一定的目标,擅长的技能更愿意花时间投入,于是成长边界开始清晰化。

当你想要在设定时间段内突破自己的能力范围时,成长边界就此产生。

那么我们如何设定成长边界呢?

很多人想要成长,却没有目标导向概念,制定阶段性目标导向便是实现成长边界的关键要素。

查士德斐尔爵士说过,目标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假如你每天计划看2小时书,问过自己看书的目的是什么吗?看什么书?获取哪方面知识?怎么吸取?

这就需要我们立刻建立一个成长网络体系,先做好以下3步:

一、构建初始定位。比如:如果你想提高沟通技能能力,就去看口才/演讲/辩论方面的书,这是目标初始定位。

二、梳理精细框架。有了初始定位不够,我们需要再对目标具象化,每天摘选书中小技能练习,比如找家人朋友练习沟通,运用书中的方法切换模式交流,这是目标精细定位。

三、铺开持久导标。最后,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持久定位,如一个月达到与人沟通能善用金句,一年达到上台演讲思维连贯等。

成长过程中,你的每一次突破都需抽茧剥丝,细节拆分,认真把控,这样才能得到真正成长,而不是虚拟成长

04 罗森塔尔效应,让结果提前到来

大部分人设定目标后,无法成功实现。

最重要原因是,在行动过程中,无法一下子看到结果,于是对目标产生怀疑,影响行动频率。半途而废现象严重,导致目标结果失败。

那么如果我们把结果放到行动过程中呢?

在职场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个普通员工升职后,会在短时间内能力爆升,让周围人刮目相看;相反把一个能力很强的人降职后,又会迅速恢复到很普通的状态。

原因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升职的人坐在优于普通职员位置上,特定环境激发自身潜能,并且暗示自己:我有责任做好,不得不努力,否则拿什么服人?

同样,被降职的人或从未得到职位的人,对目标结果模糊不清,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我很难升职,这么努力有什么用?

也就是说,一个人到达目标结果后的动力状态与未达到或者失去目标结果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早点让结果前置到来?

心理学家提出罗森塔尔效应,即你说行就行;你说不行,你就不行。

当你设置目标后,随时把结果放置行动过程中,并暗示自己,如果现在已经达到目标位置了,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比如撰写一篇文稿,给自己设置目标,期待中稿某大V平台。

先把结果前置,告诉自己,某大V平台已承诺招我入职,职位编辑,只要文稿达到质量要求立刻发表。

在暗示环境结果下,锁定目标更具象,我们只要找出平台垂直风格,仔细研究发表文稿写作技巧,尽量贴近表达,想中稿的目标并不难达到。

即使投稿一次不中,继续暗示离目标点愈加趋近。

此状态即是把自己放置在结果位置上,动力导向强化,行动过程目标性明确,效率增倍。

研究证明,罗森塔尔效应在很多人身上有所体现,一个人在做一件较困难、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他们对自己说:这次一定能行,结果就真的成功了。相反,经常暗示自己:我不行、做不了的人,最终都失败了。

自我传播积极期望,进步发展欲快,反之,自暴自弃。

将结果前置的好处在于,我们会提前思考目标环境点的状态需求,针对性的弥补漏洞缺失。

环境定位把控决定成长目标成败,为避免虚拟成长,我们应重视成长边界,采用结果前置方法,你将彻底退出“颓废”队伍。

所以,文章的末尾,再给你提个醒,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30岁后的你绝对不能再“虚拟成长”下去了,不拿努力当门面,建立成长边界,设定阶段性目标导向,抽茧剥丝的认真完成每一个目标,才是坚强成长的真实表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表象  表象词条  门面  门面词条  体制  体制词条  提醒  提醒词条  努力  努力词条  
能力

 985毕业,工作3个月,被领导泼...

从校园刚刚步入社会的人,对这样的场景,都不会太陌生:已经入职好几个月,还是被人嫌弃笨手笨脚。明明觉得自己能力还算不错,却在办公室活得像个隐形人。就连我身边985...(展开)

能力

 为什么干得再好,你也加不了薪?

“锚定效应”告诉你,跳槽时你最容易掉进的四种思维陷阱;为什么谈待遇时,会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为什么公司福利不能折算成薪水;为什么加薪只能靠跳槽?为了进知名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