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剑的第 103 篇原创文章
“一个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
以及俗气成正比。”
——叔本华
所谓随波逐流,是指一个人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他人或大众走。
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曾陷入过这样随波逐流的“怪圈”中:
看到别人都在刷某某电视剧了也跟着刷起来,
看到别人都去健身房办卡也跟着去办了,
看到别人买了某某新潮鞋子也跟着去买了,
看到别人炒股也跟着入市炒股了,
看到别人都在考公务员也跟着去考了,
……
而结果往往是,
要嘛刷完电视剧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好看而后悔浪费了很多时间,
要嘛办完卡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想要健身最后一次都没去了,
要嘛买回鞋子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喜欢后悔浪费了不少钱,
要嘛入市炒股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简单而亏了一大笔钱,
要嘛考上公务员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好而后悔不已,
……
即便是如此,当下次看到别人在做其他事情时,可能还是又会忍不住跟着去做,很难做到不“随波逐流”。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随波逐流也有利有弊,以上列举的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事实上不少人因为随波逐流反而收获不少成果,但总的来说,随波逐流更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大众会有“随波逐流”的行为呢?
其实,和“从众心理”有关,它是一种为适应群体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信念的心理,而由“从众心理”指导的行为就叫“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小到看到别人在路边围观也跟着过去围观,大到上面提到的比如择业的例子。
当然,这种从众行为也不是每每都奏效,因为“从众思想”发生的力度也有大小之分。
心理学中有相关研究,并总结出以下四个规律:
1、人们的从众思想与群体规模成正比,群体规模的意见越大对个体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就越容易迫使个体产生从众思想。
2、个体的从众倾向与群体凝聚力成正比。
3、个体的从众倾向与其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低成反比。一般来说,地位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地位越高的人自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能干和自信,反而不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4、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因此,虽然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作用,或许我们很难做到不随波逐流,但我们可以根据这四个规律,利用逆向思维让自己尽量降低从众、随波逐流的概率,比如: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丰富自己的经验和阅历;
通过学习知识和掌握思维模型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通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来控制“从众思想”;
等等。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