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危机发生的时候,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管理层,绝对不是一个人在职场上的护身符,有的时候,甚至是催命符。
上周有位朋友,介绍他曾经的领导给我,想请我们帮助找一份新工作。
这位J先生接近五十岁了,在垄断国企担任了高层领导多年,现在想到更市场化的公司,最好是高科技公司担任管理工作。
见面交流时,J对自己的管理能力很自信,因为长期居于上位,在国企管理的都是大资金,大项目,多次国家级领导接见。高管人员的素质还是相当过硬的。
交流中,我发现J基本对现代市场运作机制缺乏了解,对高科技更是知之甚浅。很多想法完全是体制内思维,脱离市场。
J反复强调,体制内僵化,很多事干不了,他想转型,干了大半辈子,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能力没有能发挥。现在精力尚可,不想过几年就退休,他自称工作狂,想一直工作下去,但不想创业,特别想辅助年轻人在新型公司一直干下去,薪资待遇不论,找几个小年轻帮助他,他经验丰富肯定能管好。
可是,这位大哥,现在不是你想和年轻人一起干就能干的问题了,而是年轻人愿意不愿意带着你干的问题啊,除非你自己创业做老板,花自己的钱,否则有谁愿意花钱请一尊非本业大神来供着玩啊。
我经常遇到四十岁以上还想找一份全新领域工作的人,很少看到成功案例。
现在人寿命在延长,很多人到六七十岁时其实在身体上还算是中年人,但企业生命周期在缩短,百年企业越来越少,人的一生中遇到两至三次行业变迁或企业危机根本是常态。
职业危机在任何年龄都会有,对于中年人更残酷。这其实是职业生涯重要的一环——如何管理衰退期的职业生涯。
任何事物都有周期,身在其中时,预测未来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准备未来,很多人把管理衰退看成了要去转型,其实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应该做不同的事。
1:
关注不变的东西
亚马逊贝索斯说过:
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十年,会有什么变化,但我发现,很少有人问我另上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我们虽然常说预测趋势很难,但有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变的,在商业世界中,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新行业此起彼伏,相应的变似乎是永远的不变,但我们看到,商业世界虽然有很多形式上的变化 ,但也有很多不变的规律,比如所有新的商业模式都是符合人性的特点,让人省时省力,越来越“懒”的。
在个人职业上,现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都在于发展和转型,说到退出职场大多只是退休。其实人的生命周期更是明确的,人人都要有意识的用生命周期的概念管理一生的职业。同样,职业生涯中也有一些底层不变的逻辑,比如过硬的通用底层能力作用往往有叠加作用,在年轻时可以有助于专业技能变现,在年长后可以延长职业寿命。
在贯穿我们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价值观、持续输出我们的内容、打磨迭代个人品牌。那就一定有技能需要我们终生学习,比如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分析、拆解能力,资源搜索和利用的能力…….
2:
放弃注定会过时的东西
一旦看到一些东西是趋势性的,就要果断放弃,只有不留恋沉没成本,才会把资源投入到新趋势中去。
刚刚丢弃熟悉的领域肯定有成本,对于企业和个人,在衰退之前原有的模式都还有产出,但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不放弃原有已经快过时的领域,这些领域仍然需要占用资源,就等于放弃了新的机会。
比如J,他也知道新科技能很多新东西他不懂,但现在的工作忙,只能业余关心,但只要以后去了新技术行业,一定会全力以赴…..在职场上先付出还是先回报的蛋与鸡问题每个人都理解,但越是资深人士越难真正行动,毕竟成本太高,现在不光收益可观,社会地位、人脉积累都是巨大的拉力。
但是如果想要改变,不妨想想我三年、五年、十年后我想做什么,现在这些资源有多少是那时还会有价值的?如果注定要过时,未来要放弃,为什么我不能现在就动手?
3:
“衰”不可避免,“退”却可以管理?
退并不是失败,也不意味着完全失去。很多人不肯退,在于对失去和失败的恐惧。
在我十多年猎头生涯中,服务过三千多家企业,看到很多企业由盛而衰只要一两年。有些是因为发展泡沫如昙花一现,比如有些企业上半年还大力招人,下半年就付不出猎头费,紧接着企业裁员,很快破产,比如去年好多半导体公司。也有些曾经稳步发展、风光好多年的大企业,管理各方面都不错,但因为战略上的保守或错误而很快衰落,比如曾经的柯达和无数已经不存在的老牌五百强公司。
职业生涯也是如此,人类寿命越来越长,我遇到越来越多人到中年甚至老年还希望在职场维持巅峰期的收入和职位,但维持是最不可能的希望。在职业生涯后期,如果没有积累“桃李满天下”的影响力,往往只能退出职场。
4:
用未来视角,考虑职业选择
职场人跳槽转型,被动的人多。大多数人都是等到不得已行业走下坡路,企业经营困难才想跳槽转型,往往缺乏有市场价值的技能和经验。
比如大部分人很难接受降薪,哪怕明知道新领域更是未来的方向,眼前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之间很多人选择还是眼前确定的收益。
我们要有未来视角,经常考虑五年十年后的情况。现在的状况无论顺逆,都不一定会延续到未来。
像J这样已经工作了在一个体系里工作了近三十年,思维不知不觉间就打上了这个体系里的铬印,在一个资源要求和评价系统完全不同的体系里,如何能实现资源和经验的迁移,是需要较长时间准备的,而J希望无风险实现无缝转型,成功概率不亚于买彩票,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卖这张彩票给J呢。
中年人想转型,职场上机会会越来极少。但并不代表这些人就一定要退出职场,职场越来越多样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职业寿命在变长,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做的并不是和年轻时或和年轻人做一样的事,和年轻人拼体力,拼智能,而是将以前的积累提练。
很多成熟的资深人士,做咨询、做管理、做投资、讲课,写文,做顾问,管理项目…….常常秒杀一些年轻人。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已经长期布局,做好技能、人脉、渠道、心理的准备。即使是工作变动,也不是完全是转型到一个陌生的行业,而是跨界或延展自己的专业影响力。
和很多人做一份工作出于偶然一样,现在很多这样有长青树型职业寿命的人还是无心插柳。但如果有意识的做职业规划,就会让这些规律不再出自偶然,而职业规划本就是有意识的布局。
如果我们能看得更远一些,从不可避免的衰退期思考,就会提前准备自己的技能、身体、财务,就会选择更有利于延长职业生涯的工作,培养长期受益的技能,维护有价值的人脉…….
无论你现在是在职业的哪个阶段,为未来做准备都是必要的,越早思考,越早准备,就能越轻松的管理职业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