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你是否有着这样的困惑?
明明你已经把所有的信息都表达清楚了,为何你的老板还是不能明确领会你的意思?
或者在谈合作时,你以为双方都已经互相理解达成共识,直到最后才发现双方意见有分歧。
以上的情况,或多或少在每一个职场人身上都曾经经历过。
种种原因,都归结于自己的"不会说"。
作为职场新人的我正处于这样"尴尬"的场景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一本书,打破我的学生思维,从学生真正转变为职场人。
高田贵久曾在 Arthur D. Little 和 BCG 等知名的咨询公司工作多年。作为一名职业咨询顾问,他发现很多时候,"不善表达"并不是让你在提交方案时张口结舌的原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讲些什么"才是无法顺利表达的关键。
他多年实战经验汇集在一本书中,让我们一次受用一生的思考与表达技术,这本书就是畅销日本十余年的经典好书《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精准表达》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这本书主要通过一个故事,两个条件,四个基础功能,全方位教我们如何精准传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故事、案例、分析巧妙地结合讲解,使整本书不再晦涩难懂,总有一口气想要读完地欲望。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够从中受益,更能直接找到解决的办法。
作为一名不擅长表达,每次工作开会都会大脑一片空白的人,真的很喜欢这本书《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看书的时候也引起了我的很多共鸣和思考,今天跟大家分享两点自己的感悟。
1、 被忽视的逻辑思考能力
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对方质疑"真是这样吗?",这说明我们的纵向逻辑比较薄弱,不能未恰当地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而当对方质疑"只是这样吗?",这表明我们的横向逻辑比较薄弱,言语中出现了遗漏和重复。
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解决?
首先,我们要懂得什么是逻辑,通俗地说,逻辑是指"把语言合理地组织起来"。这里就需要引入前面说的纵向逻辑和横向逻辑。
每个人的思维思考方式有所不同,比如说,有人以"草地湿了"就推出"下过雨了",而有人会觉得一头雾水。只是这个人在阐述地时候,少了一些前提条件,比如"没有人给草地洒水,草地却湿了,所以下过雨了"。
很多时候,不只是思考方式还有语言的层次感。即使是相同的事物,讲述者和倾听者所占的立场、切入点等不同的话,也会让他们对整体把握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此时,很容易出现"鸡对鸭讲"的情况。
在我们与他人谈论时,先确定对方身份以及对方设想的场景下,要尽量把自己脑海里的各种前提条件讲述清楚,同时也不能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为一谈或者把偶然事件当作必然事件,最终让我们在交谈时能达成所愿。
要让不同层次、不同经验的人都能听到我们的言论,的确是有点难,这就需要我们私下刻意练习,不断加强被自己忽视的逻辑思考能力,通过纵向和横向逻辑,加快自己的构思,争取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懂解说。
2、 跳出逻辑思考陷阱,回应对方质疑
我们在谈论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即使自己言语逻辑如何正确,都没有办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此时需要我们有验证假说能力。
而假说验证型思考需要经历5个步骤:理解目的→把握论点→构建假说→实施验证→提取启发。
首先我们要理解此次交流的目的:讨论的立场和对方的要求,理解目的是我们交流是否能成功的基础。当自己的论点与对方不一致,或者对方产生质疑时,我们应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论点也是对方想知道的问题点,这个时候想让对方满意,就要学习回答对方问题的方式。此时假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假说不是没有根据的瞎猜,是根据有限信息做出的假设性回答。
如果获得构建假说的能力?需要我们平时坚持自己动脑,日积月累,能够获得验证假说的思考能力,而且正确使用横向逻辑和纵向逻辑,更有利于构建出更多、准确的较高的假说。
下面就需要验证之前的假说了,验证是指用客观实施和逻辑来证明自己假说是否正确,而最具有说服力的信息应当是"定量、一手、第三方"的信息。尽管这个过程有点困难,但只要成功,就可以中止双方的争论、进一步推进讨论的话题。
最后一步是提取启发,简单来说是把自己想说的内容总结为结论。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目的和论点、把握整个论点的核心以及不要设计无法验证的方案。
书中很多方法都浅显易懂,想要运用到实践中,还需要平时多多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