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简历上哪些内容才是HR眼中的干货?

上周末和大学死党Demi见面聊天,聊到我们刚出来找工作时,一份简历投了上百家公司,等了三四天,都石沉大海,然后集体在聊天群里吐槽HR有眼不识人才。

一晃三年过去了,Demi成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删选简历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 看的简历多了,我们都有一种感觉:现在会写简历的人太少了。一个HR每天要看上百上千封简历,一份简历的停留时间也就三四秒,没看到“干货”,立刻会拆掉页面。

何谓干货干货就是有用的东西,什么是HR眼中有用的,即什么满足了HR看简历的需求。

作为一个猎头顾问,懂HR是我们的工作核心之一,其实HR的核心需求是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合适且稳定的人。简历上所有可以体现你是合适且稳定的内容,即为干货

通过和一些同行的交流得出,一份社招简历在筛选过程中真正关注的关键词大概有这些:

一、工作经历

如果在一份简历上停留的时间是4秒,那么工作经历部分至少占3秒,对于招聘管理层,同级别企业同岗位的工作经验是整份简历的核心关键。

工作经历关注的内容:

1、你之前的公司和职位

猎头和HR在挑传简历的时候,最优的简历就是同行业同岗位的,因为这样的人才,已经被认可过了,只要和公司的企业文化出入不大, 试错成本几乎为零。

在这里的建议是:在写公司名称时,可以写一两句话的公司简介(做什么的、行业排名如何、销售额多少等),尽量找到公司的亮点为自己背书。

2、工作业绩

同一个岗位,工作职责差距很小,更多的差异来自工作业绩。然而,大多数人会犯的错误是,只在简历上列出千篇一律的工作职责,却没有告诉看简历的人,他做出了什么成绩。因为除了工作职责,HR真正想要知道的其实是你能做出什么。比如:如果你是找一个产品经理的岗位,那么简历中你所做产品的简单介绍是必不可少的。

3、每段工作经历的时长

时长看的是稳定性,近三年的工作超过4年公司,不是实在招不到人,HR一般都略过。

二、学历背景

1、学校

对于招人不愁的企业,提高简历门槛可以减少HR很大一部分工作。在提高门槛的要求中,学历成了首当其冲的硬性条件,没有985、211重点本科以上学历的简历,在助理的文件夹中就会被过滤掉。我知道,肯定很多人暗暗不爽:为什么仅凭一次高考成绩就武断了我的工作能力。但这就是人才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用HR常说的一句话:能考上好大学的人,最起码说明是个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才具有后期可培养空间。

2、专业

专业上的要求主要是区别文理科,比如:偏技术型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工科背景;偏文案设计的工作,需要文科、艺术类的学习背景。

三、年龄、性别

关于年龄和性别这种客观的基本信息,如果是HR主动搜索简历,一般都会在搜索器中限定好这些条件。比如:经理级别以上的岗位,年龄大多在28-45岁,性别大多男性。每家企业对于不多岗位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用人偏好,这种偏好可能来自上层领导,也可能来自公司整体员工的年龄性别分部,所以简历上这些信息不必隐藏或保密。

四、现有薪资、期望薪资

匹配完工作经历、学历、年龄、性别这些信息后,如果都吻合,这时候HR最想知道的就是:你要多少钱,是否落在她的预算区间。为了避免误判,你的期望薪资可以也写一个区间。比如你目前月薪15K,则期望薪水可以写成20-25K。看似才5千的薪水区间,实际上算上税前税后的区别,这是高达上下万元的月薪谈判余地。

其实HR删选简历就是一次人岗匹配的环节,而且匹配的都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所以你越开诚布公,越容易收到合适的面试邀约。

最后说说简历排版,好几个职业经理人发简历给我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不是简历内容有没有问题,而是简历排版看起来怎么样。其实不需要格外在意简历外表,更不必追求“新、奇、特”,每个人的经历各有所不同,呈现的已经是不同的简历了,排版形式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简历内容、编写逻辑才是关键,只有内容没问题了,排版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排版不建议太花哨,喧宾夺主,如果因为排版原因影响到阅读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简历有时候像论文答辩,需要把闪光点体现出来,至于什么是闪光点,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需求。求职又类似于相亲,一份好的简历可以使自己于万千人中脱颖而出,寻到自己中意的岗位。

好了,以上就是小咪今天分享的内容,愿在事业上祝你一臂之力。

【作者简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干货  干货词条  眼中  眼中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简历  简历词条  内容  内容词条  
求职

 ​面试时要热情还是低调?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某名牌大学一位系主任在就任14个月后被辞退的报道,报道援引了校方主管对此事的解释:“他工作干得并不坏,但是太低调了。而校方此时需要一位更公众化...(展开)

求职

 面试如何答“岗位竞争优势”

 面试,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斗智斗勇的一个过程。为了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面试官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挖出N多陷阱,等待着求职者自投罗网。如果不想被OUT出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