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5岁求职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个月我们公司很多岗位在招聘,每天面试很多人。今天有幸与企业部吴经理一起被老板叫进办公室,说让我们一起旁听一下面试。

我知道老板是在培养我们:入职三年以来,我做过市场部,当过业务员;做过教研部,当过教师;但我还没做过人事部,起码还没亲自面试过人。

我也只有过一次被面试的机会,就是大四的时候来软实力求职,被刘兴奇老师面试的(那时候我还是个外人,还没叫六哥和哥)。

以前是作为求职者,今天是坐在面试官的位置上,我很感谢六哥给的机会,所以听得也很认真。

面试后感触很大,跟大家分享六点感悟,希望对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有启示。

一、求职与招聘,其实就是对标准

求职者可能有自己的求职标准,比如预期进入哪个行业,预期要一个多少月薪的工作。

但老板也是有自己的标准的,而且基本上老板的标准比求职者的标准要明确很多。

比如第一位来面试新媒体运营的求职者,六哥就问了他好几个问题。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面的,工作经验方面的,职业规划方面的,甚至还问了他现在住哪、是否结婚了,等等。

以我看来,第一位应聘者的标准和我们软实力的招聘标准是不太符合的:

他说他文案不错,但我没看到他有文章和作品,这难免让人觉得空口无凭。

他说他想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双休。而我们现在是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可能七八点下班,单休。

他说他希望有八千以上的薪资,但我们说的是这个岗位底薪五千,能承诺的基础也就是这个,其他要靠绩效薪资和月度表现。

所以很明显,求职标准与招聘标准没对上。

我总结了一下,站在老板的角度,老板招聘时要核对的标准(不完全总结)为:

1,专业技能是否能独立胜任工作。

2,职业素养是否能展示出良好的工作态度。

3,工作的稳定性。毕竟谁也不想培养一个刚上手就飞掉的人,这样招聘成本、培养成本、磨合成本都太大了。工作的稳定性会从你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能力与岗位是否匹配、欲望与薪资是否平衡、家人态度、结婚恋爱分居等角度来考虑。

4,加班的时间。一般来说,体制外的市场化企业,包括阿里京东华为,多少是有一定程度的加班的。加班没有错,不加班也没有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合适匹配才是最重要的。

5,薪资待遇。求职者都巴不得薪资越高越好,但老板不是这么认为的。老板的角度是,他会充分衡量你的能力、你可能创造的价值,来决定你的薪水。也就是说,如果他觉得你或你所在的岗位创造不了太多的价值,他就不会给超出岗位价值的薪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角度是“要薪资”,但老板的角度是一直在衡量你创造的价值。

二、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找工作跟找对象一样,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说谁谁谁多么帅,谁谁谁多么漂亮,然后幻想着和ta成为一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慢慢变得“现实”起来。典型表现就是,我们开始知道,“合适”比“最好”要重要。

比如现在面对一个很漂亮的女明星,首先你要考虑追不追得上(你会开始衡量自己的气质、才华、长相、身份、身价等等),其次就算你追上了,你还要考虑性格和志趣合不合,还要担心hold不hold住,毕竟整天担心红杏出墙的感觉,也不比死了强多少。

工作也如此。

马云说,小公司不要找太牛逼的人才,就像拖拉机不要装波音747的引擎,不然一下就散架了。

一般来说,公司的不同阶段,会用不同类型的人才。如果你看过《中国合伙人》,你就应该知道随着公司的发展,创业元老出局,人员都换了好几拨了。而阿里巴巴曾经所谓的十八罗汉,如今也没剩几个了。

所以,招聘用人,和求职应聘,都是一个很挠心的事情,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最关键的是要合适。

我很庆幸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软实力教育,我不知道我合不合适,但我只知道没有再合适的了——在这里我每天都很开心、成长也很快。每天都有一群可爱的同事、一个睿智的老大、做着一件每天都会收到感谢信的有意义的教育事业。

三、塑造行业竞争力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找工作的时候,跟普通打工仔一样,眼里只有薪资

但我想终有一天你会明白:能力的提升比薪资更重要。

今天来的几位求职者,都是三十岁以上,其中一位是37岁。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了前几天深圳某科技公司要求34岁以上的“老员工”离职的报道,但我知道一个三四十岁的人出来找工作,都会让用人单位顾虑几分。

应该来说,如果一个人职业规划正确、职业积累完成,对于一个三四十岁的人来说,应该有十多年的职业时间了,职业能力积累是完成了的。这个时候,应该是有人来挖你了,而不是还跟毕业生一样去网上漫天撒网海投求职。

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你毕业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乱跳槽导致没有完成行业的深度积累,或者重复性劳动导致平常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你在选择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之前,甚至你在选择一个大学专业之前,你就应该想想它以后是否有持续的增值性:就是一年比一年值钱,十年后肯定比五年后值钱。

但可惜,很多岗位不是这样的。

总之,我想告诉你的是,刚毕业几年,一定要注重能力的提升。如果你不想三十好几还在网上投简历、四处找工作的话。

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还在被动求职,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四、塑造公司内部竞争力

我上面讲的是塑造行业竞争力。这里我要讲讲塑造公司内部的竞争力。

我觉得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应该随着公司的增长,自己的能力和职位也应该是在增长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跟公司在一起成长。而不应该是:公司越来越大了,自己的能力和职位还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如果是这种情况:公司发展了,但你的职位没有提升。只能说明你的能力在这些年中没有提高。

我的同事黄娱欢,跟我同一年进入公司,历任市场部助理、市场部主管,现在已经是市场部总监,位列公司中层了。但其入职才两年多时间。成长得确实很快。

五、跳槽穷三年

俗话说: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

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今天一位应聘后期制作的求职者,35岁了,贷款买了房,准备结婚。刚好他女朋友也失业了,这个月他们两个一起在找工作。

我对他的印象之所以很深刻,是因为他在面试中薪资方面的一个片段。

“月薪多少?”

“八千。”六哥说。

他点点头,表示还能接受。

然后他问:“试用期多长?”

“三个月,试用期底薪4000元”。

“三个月啊,”他突然失态起来,“时间太长了,我房贷一个月都要还3500元。”

是啊,试用期是每个公司的制度,尤其是基层员工的。

多跳几次槽,就可能三十几岁还在“试用期”。

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的事情。

六、趁早做一个自己的职业规划

每年寒暑假的人生规划课上,我都会给我的学生讲一个现实中的案例:

一个77年生的人,今年大概38岁,干了六七个行业,去了十四家公司。最长的工作一年多,最短的只有两个月。

我经常问软实力的学生:“如果你是老板,你会不会要他来你公司工作?”

每次很多学生都会说“要”。

原因说是“他去过很多个行业,很多家公司,经验应该很丰富。”

我哈哈大笑。

工作经验丰富,不是指你去了多少个行业多少家公司,而是指你在一个行业干得有多久、干得有多深、职位有多高。

我跟学生说:“一个人,刚毕业几年跳跳槽尚可理解,因为是在试错和认识自己。但如果一个人都三十好几了,还在持续跳槽,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这说明这个人不仅能力有问题,而且自我认识有问题。”

当然,还有学生跟我说:“慧子姐,我要招聘他。因为我觉得他笑容很灿烂,手臂肌肉也发达。”

“哈哈,那你的公司直接就倒闭了。”

很多学生之所以离创业还差太远,在于他们连看人都找不到角度。

这篇求职心的与职业规划干货,先收藏着,找工作前再看一遍。也许到时候你就知道那些五花八门的面试题后面,企业真正在面试你什么。

本文来自软实力教育微信rsl100

慧子姐:一个热爱教育行业的女汉子

有人生规划问题可以咨询QQ36398171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35岁求职是一种什么感觉?  感觉  感觉词条  求职  求职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