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以余味定输赢。
最近,《小欢喜》大结局了。
虽然叫小欢喜,但三组家庭老悲伤了:
方圆家,夫妻和睦,儿子情商高,但夫妻双双失业,儿子成绩差,很难考上大学;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乔卫东家,北京五套房,女儿是学霸,但夫妻离婚,妈妈过强的控制欲,让女儿得了抑郁症,想逃离家里;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季胜利家,家境富裕,妈妈体贴,但妈妈得了乳腺癌;因为儿子的赛车梦,儿子父亲有严重的隔阂。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方圆家缺钱,乔卫东家缺自由,季胜利家缺健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剧里有个片段,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方圆家,儿子一改往日吊儿郎当,很努力地听课做题,终于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从班里倒数进步到班级中游。
这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妈妈童文洁还是不满意,觉得孩子成绩没别人家小孩好。
直接说了一句:“成绩不好,其它都没有用。”就否定了孩子所有的努力和优点。
对于童文洁“不赢就毁一生”的想法,丈夫方圆说了这么一句话: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在你看来,高考是横着比的,职场也是横着看的,人这辈子好多时候都是横着看的;
但,横着看,能怎么着?
横着看,一时不理智的得意,一时漫无边际的痛苦,也就这个了。
人这一辈子,从头走到尾,你要竖着看。
你所有的成功、失败、退步、进步、欢乐、喜悦,全部都得竖着看,都在你一个人身上。”
生活中,因为比较而无法欢喜的童文洁们比比皆是。
他们用输赢来定人生的成败,可是赢的名额有限,总要有人输的;即便再努力,天赋有限,也会输。
难道输的人就会一辈子过不好吗?
廉价的人生,才只分输赢。
相比较童文洁,我更赞同方圆的观点,那就是人生应该竖着看。
简而言之,不是要看自己一时的输赢,而是看自己一生是否好过。
人生,要以余味定输赢。
有余味的人生,哪怕外人看来是输的,它也是赢的;没有余味的人生,哪怕外人看来是赢的,那它也是输的。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01 输了一辈子,赢在余味
1987年,74岁白方礼退休回老家,看到一群小孩在田里干活,便问: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跑啥?”
家里太穷,孩子上不起学。
白爷爷拿出养老的5000元,送孩子上学。
之后20年,他蹬三轮赚钱,捐了35万,圆了300个孩子上学梦,不动声色。
他冷馒头就咸菜,三轮车蹬到哪就睡哪,衣服缝缝补补。
“能吃能睡能穿就行,没什么穷不穷的,孩子能上学就行。”
明明可以悠闲养老,可老人却坚持着小孩的上学梦。
“有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娃儿上学的钱。”
有人会质疑老人:“这么辛苦值得吗?你所有的钱才35万,还不一定能顶上别人的零头呢”。
我想,老人曾经说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回应:
“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在白爷爷的世界里,比输赢更重要的是,“值得”。
他一生贫穷,没有读过书,没有所谓的成功,没有世俗的出息。
有人说他输了,我却说他赢了。
他赢在用微小的力量帮助别人,赢在一生坦坦荡荡、满满足足。
这样的人生,不管怎么琢磨都令人回味无穷。
这样的人生,它又输在哪了呢?
02 苦了一辈子,赢在余味
纪录片《二十二》,有一位韦绍兰奶奶。
每一天,90多岁的她,佝偻着背,挎着小布包,走出村子。经过石桥,走过村上的公路,去买她最爱的白菜。
“买白菜啊。白菜便宜。买白菜吃。”
眼前可爱的老人,在1944年的冬天,被日本士兵抓走,在慰安所遭受了3个月非人折磨,还怀孕了,那年她才24岁。
在慰安所,顾着逃生,她不敢害怕,现在害怕了。
她喝农药自杀,被邻居救了下来。
她把孩子生了下来,带着「慰安妇」,这个让她耻辱一生的身份,继续活着。
2010年,韦绍兰母子赴日递交“请愿状”,控诉日军暴行。
而在平日里,韦奶奶像所有普通老人一样,淘米煮饭,洗衣洗碗。
在诉说当年遭遇时,她说了句: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
然后,怔怔望着记录员,沉默,无言。
这句话,是苦难在心底扎得有多深,才说得出。
但在吃白菜时,韦奶奶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这句话,又是对世界多宽容多热爱,才能勇敢说出。
没有人想碰上苦难,但命运不眷顾,碰上了,要怎么办?
韦奶奶选择记住苦难,然后,眼里看见世界的光,抓住生活的好。
命运给她开了悲观的头,余生,她偏要乐观地活。
她不感谢苦难,她感谢自己,依旧能乐观地爱世界。
她的人生余味,除了泪水,更多的是,如何擦干眼泪,笑着爱世界。
03 平淡了一辈子,余味无穷
云南勐海山区,80岁的坎温老人坐在墙角做伞,几十年如一日。
他做的是傣族油纸伞,国家非物质遗产,村里只剩他一人会做了。
在折叠伞时代,油纸伞做工费钱费时,几十道工艺,没有多少人在坚持了。
但,油纸伞的美与百年手艺传承,让坎温坚持在山区平淡一辈子。
在喀什,吾麦尔艾里兄弟守着家里400年历史的土陶作坊。
开发商征地,给他们12套房子也不卖,因为土陶手艺不能毁在他们手里。
为了传承这项非遗,他们不在乎赚钱多少,多做多卖,只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陶器。
在戈壁荒滩上,有一位放羊人——胡达拜尔达。他该放羊时放羊,不放羊时制作、演奏巴拉曼、热尔普、都塔尔等民族乐器。
在茫茫荒滩上,他用音乐抚慰着仅剩的几户人家,更是在提醒路过的游客:在偏远角落,别忘了,世上还有这乐器存在。
“向北90公里无人,向南8公里无人,向西11公里无人,唢呐的声音以胡大拜尔地为中心,抚平整个戈壁滩。”
在这个计较输赢的时代,「守护热爱」这件事儿,我们寸步难行。
难在我们不知道该守护什么,更难在我们不敢去从一而终。
这些深山戈壁里的匠人,以他们平淡的一生,轻描淡写地说:
守护不分价值高低,不分回报厚薄,只求我乐此不疲,只图我心甘情愿。
他们的人生余味,除了平淡,更多的是,如何坚守我的热爱,哪怕没人知没人爱。
04 浪费了半辈子,赢在余味
上面这些手艺匠人都出现在了纪录片《寻找手艺》里。
导演张景卖了房子加上友人赞助,用半辈子积蓄自费拍摄的。
他们开着一辆旧车,行程34300公里,跨越23省,拍摄了144点,记录199名手艺人。
有人在默默传承,有人在默默将传承记录、发光。
有人觉得,在经济时代,拍这片子,浪费钱浪费时间,一开始很少网站愿意播。
但,当片子播出后,有很多观众要买坎温的伞,张景打给老人时,才得知,老人去世两个月了,伞再也买不到了。
要是没浪费钱拍这片子,世间也没人知道这门手艺。
张景庆幸自己浪费钱了,观众更庆幸这部片子拍出来了,知道了这群可爱的人。
如今片子已经是视频网站排行第三,被观看20万次,弹幕超过两万条。
让张景庆幸的,还有这个时刻:
他们刚去贵州小黄村的那天,是村里唯一手工造纸的两姐妹最后一次造纸。
她们老了,没办法再做下去了,这门手艺今天要失传了。
张景给老人们拍了视频,还记录了她们的名字。
她们高兴坏了,说:
“这样的话,我们的照片就可以去北京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呀。”
片子播放后,这一段网友弹幕特别多:
“阿妈,你们到北京了”,“已到广东河源”,“已到深圳”,“已到俄罗斯”,“已到纽约”……“已到温哥华”。
人活一辈子,到底就是图个真情实感,图个我乐意。
钱花了可以再赚,但真情没了,真心没了,真我也没了。
即使,张景拍了亏本纪录片,浪费了钱、浪费了时间,但他压根没输。
他的人生余味,装满了一个个用真心换真心的瞬间,充满了一段段暖心的真情实感,满载而归,想想都无比惬意。
05:
人都只能活一次,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谁知道下一步会怎样呢?
要是你现在处于老悲伤的阶段,那么你记住《小欢喜》所说的:
生命就是大悲伤加小欢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有一点小欢喜;
生活过得下去,全靠这点小欢喜。
也正如林清玄所说: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要是你感觉此刻人生无望,那么你记住:
人生,以余味定输赢。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成功的人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但万事万物是守恒的,有输就有赢。
无论你多努力多拼,在运气和天赋的命运巨轮下,你可能也会输。
但是输,不代表人生完蛋。人生余味多种多样,总有一款适合你。
无论输赢,富贵贫穷,平淡华丽,能活出你自己味道的人生,皆余味无穷。
马伯庸分享过一句话:“人生三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活出自己的味道,哪怕普通,但能让自己觉得余味无穷,就够了。
要是能让别人觉得余味缭绕,那就再幸运不过了。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参考资料:
1. 搜狐@玖愿:《白方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2. 搜狐@守嘴狗:《寻找手艺》:真正的手艺人 从不问什么是工匠精神
3. 豆瓣@张景:《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77日,今天有点丰收的意思
4. 环球网:《99岁“慰安妇”受害幸存者韦绍兰去世,她有勇气又宽容》
5. 纪录片:《寻找手艺》
6. 纪录片:《二十二》
/今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