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每天花钱请跑腿小哥帮忙垃圾分类,因为...

KnowYourself

泛心理科普与服务,美好生活从了解自我开始。1小时前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她告诉我,最近她快被上海的垃圾分类搞到头掉,每次在垃圾桶前逡巡不知所措,感觉自己仿佛被垃圾桶点穴了。

在反复纠结几次之后,她决定彻底向自己的懒惰投降,半夜下订单给跑腿小哥,让他帮自己把垃圾拎到楼下,再分类扔掉 😂

她已经这么做好几次了,全程只靠app联系跑腿小哥,她甚至没露面,垃圾就被处理掉了。对此,她还挺得意的,觉得自己“懒归懒,但这个方法真的管用”。

我觉得懒是现代人的通病,能躺着就不想坐着,能坐着就不想站着。要上进?太累了。要谈恋爱?太累了。要出门?太累了。

今天我们就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一聊懒。

“懒”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一种情绪体验,不一定招人喜欢,但大家一定都体会过。比如:

Deadline才是生产力,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行动

洗好了衣服却懒得叠,转而在一旁刷起了朋友圈;

常常用“懒癌”来形容自己的无可救药;

说想吃健康点却懒得做饭,又一次叫了外卖;

不吃虾和蟹,因为懒得剥

……

我们告诉自己这种“懒”更多是因为“害怕麻烦”,而不是“我没有能力做到”。的确,“懒”这个词也是可以这样定义的:尽管有能力行动或发挥自己的能力,却不愿意活动或消耗(Wikipedia)。

可以说,许多懒的人本身并不是真的懒散,也并不是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没有去行动的意愿。“懒”更多地是一种个人习惯和选择而已。

而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原因,“懒”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懒的5大类型”。

*你是哪种“懒”?

1. 拖沓天王式

这种“懒”指的是,在任务发布后,能够一秒预估所有有害后果,却仍将任务推迟至最后一刻的行为。

这样做的确能带给懒人们一些好处,就是能够及时行乐,产生一种快乐被延长的错觉。但是它的代价也显而易见:在最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事时,我们所承受的压力会累增,甚至还有可能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也就是说,这种懒的收益很高,风险也很高,任务按时完成的话皆大欢喜,没准还会得到“效率高”的夸赞,但如果错过了很重要的deadline,则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灵肉分离式

这是一种很经济的精力分配法。这类懒人将精力都用在“刀刃”上。具体表现是日常放空,需要调动精力时再有所行动。这种“懒”的典型代表是池子。

他在《向往的生活》中,吃饱了之后会有长达十几分钟的“呆滞期”,在此期间,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等时间一到,神识归位,便可以和他人谈笑宴宴。

通过低消耗来思考人生,通过放空来放松,这种懒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

3.五行缺电式

本身具备发电的能力却不想发电,这种懒的核心就是精力缺乏。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属于此类的懒人通常身体虚弱、喜欢享受却厌恶劳作,但他们“懒”的程度是可以商量的,如果实在需要,他们也会勉强自己动一动手。

4. 0.5倍速式

这类懒是一种生活态度,典型人物参见《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闪电”。

与高速的城市生活节奏相比,这类人显得无欲无求,他们不争不抢,心中自有天地,可以说是“佛系青年本佛”。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们依然故我,过着悠闲、低节奏的生活。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选择这样生活,他们都可以做到自洽。

5.寄居蟹式

这种懒特指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这类懒人像寄居蟹一样,靠寄生在别人或社会身上而活。就像前阵子日本一条新闻中那位常年依赖父亲的儿子,甚至在自媒体上炫耀自己的啃老生活。

(图中言论大意为“给各位Loser看看,

2018年5月我的信用卡要还323729日元-约2万人民币,

比你们父母辛苦赚的薪水多得多!”)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懒”?

在大五人格特质中,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和亲和性(agreeableness)较低的人更容易“犯懒”(Ziapour et al., 2005)。也就是说,那些处事更为懈怠、责任心不强,不想讨好别人/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且性格内向的人,生活态度相对更加消极,更不愿意做出切实的行动改变现状。

我们通常认为,低焦虑的人更容易懒,高焦虑水平会促进人们采取行动。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焦虑也可以阻碍行动。相比而言,更容易懒的反而是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高的人,这类人通常难以处理焦虑、压抑、冲动等情绪,他们缺乏一个稳定的精神内核,也更脆弱。在遇到世事变化时,也就更容易失去行动力,呈现出“懒”的状态。

一旦当这样的人感受到压力,她们很容易觉得自己切换到一个特别无欲无求、觉得一切没有意思、只想躺着不动的状态,甚至觉得自我“不存在了”,整个人呈现出大写的放空。

即便知道只有行动才能够缓解或解决问题,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迈出这一步。为了避免麻烦,寻求安全和可控,他们选择用“懒”来应对。

懒看起来是一个很轻松的动作,背后却有着很多不轻松的理由。如果你觉得自己“太懒了”,你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懒:

1.自我防御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懒”是一种防御。在意识层面上,这些人可能会表示自己只是“害怕麻烦”,但在潜意识层面上,他们真正恐惧的,是可控且安全的生活节奏被打破。这种恐惧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害怕失败

懒散的人长期处于不努力的状态中,内心深处可能是害怕努力后仍然会失败。他们害怕如果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不足,以及不想被他人发现的一面,将会暴露在众人面前,而那对他们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他们认为,更好的做法便是不要尝试。不去踏出尝试性的一步,拒绝追寻更好的生活,就永远不会失败。他们就可以继续告诉自己,“这不是我失败了”,而是,“这是我从未尝试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懒”起到了安慰的作用,维持了这些懒惰者不稳定的自尊水平。

· 害怕成功

许多人抗拒勤奋,是在用懒散来避免成功,因为自身的成功意味着被他人攻击的风险。这种动机在女性当中较为常见。由于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偏见,一些女性会不敢承认自己的成就。她们认为,成功不是作为女性的自己应得的;自身的成功会挑战现有的权力架构,打破目前的人际关系平衡,带来冲突与危机。

我曾看到过一则咨询案例:一位女性来访者在升职后反而开始拖延工作。在案例分析中,咨询师指出,这位女士实质上是在通过拖延来避免关系中的冲突。在升职后,她的工资高于她丈夫多,而她的丈夫非常保守。这位女士担心社会地位的变化可能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于是阻止自己在升职后更加努力。在此情况下,“懒”是这位来访者保护自己、维系关系的一种方式。

· 害怕期望

“懒”可以让人规避很多不想做的事。通过塑造“懒人”的人设,人们不仅能够逃避期待,还能够享受隐秘的控制感。人们在接触到一个懒散的人时,本身就不会对ta有很高的期待,从而更少地将任务分配给ta。这也使得ta可以轻松逃避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

所谓能者多劳,其实只是因为人们更容易对“能者”报以期待。

2.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on)

对很多人来说,对冲突的恐惧是深入心底的。他们担心直接表达不满会对关系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关系破裂,因而他们倾向于埋葬自己不快的情绪,转而通过“懒”间接地传达不满,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在这一语境中, “懒”的本质是一种被动攻击。人们可能是故意为之,也可能是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一个很懒的孩子,往往是在攻击令ta无法直接用语言表达愤怒的父母。

我们在这里谈论如何变得勤奋,不是在鼓励大家一朝之间改变现状。瞬间转变是不现实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越是因为想要改变而焦虑,越是没有动力去改变。

我们希望大家做到的是,先去了解自己为何选择处在“懒”的状态中,对自己和当前的生活状态有更多的觉察,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方法。

简而言之,在了解如何变勤奋之前,你需要先想想,自己为什么需要变勤奋。

如果“懒”是你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你自我认可的生活态度,那么只要不伤害到自己,也无碍他人和社会,你可以坚持你的选择。

但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懒”,已经困扰到了自己的生活,那么或许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到你。

1.自我觉察

如前文所述,既然“懒”已经形成了困扰,那么分析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在保护什么,或者这是否是吸引关注、被动攻击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人比你自己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自我觉察不仅仅是改善问题的第一步,也是贯穿整个改善过程的关键一步。可以挑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画一个树状图,一步一步挖出让自己难以直面的原因。

2.自我接纳

试着不要过于苛责自己,那些认为自己懒惰的人常常会陷入自我质疑中。你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具体问题,而不是钻入“我好懒怎么办”的牛角尖。将自己的“症状”列出来,一个一个解决,你会发现,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同时可以试着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买个摇号机,每个号码代表一个奖励,如果完成任务了,就给自己开奖。给自己一个改正的机会,允许自己循序渐进,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尝试每日练习

从小的行动开始,每天做一些练习。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一个微信群,给自己制定简单的目标,例如:亲手做晚餐、饭后洗碗、看一集公开课……每天按时打卡,和小伙伴互相督促,并且给自己一些阶段性的奖励。

隔一段时间后,对自己进行周期性的评估,看看自己比一开始时有哪些变化,并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无论因为何种原因而陷于懒散的状态,了解懒背后的动机,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计划,你才能不让懒的状态成为一种负累,最终寻找到更优质的生活方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哥  小哥词条  跑腿  跑腿词条  花钱  花钱词条  垃圾  垃圾词条  每天  每天词条  
杂谈

 爱的艺术和技巧

绝大部分家长似乎都知道如何去表达和表现对孩子的爱。他们说,对孩子的爱,不就是表现为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身体、关心孩子的学习、满足孩子的愿望吗?这些都没...(展开)

杂谈

 你很努力,但活该不成功

有人说勤能补拙,然后有人写了10年的日记,却最终写不出一篇文章。有人非常努力,眼睛都熬瞎了,但最后稿子一直被拒。有人知道资源的重要性,却一直想免费获得。有人看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