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内在的分裂|一边沉溺于痛苦,一边又不愿意改...

1.

“自由意志”这种错觉的存在,往往会令我们高估自身的能力,而忽略了整个时代和环境对个人的作用。 

在2019年之前,许多年轻人的言论和社会风气总体都是挺积极向上的。2016年的时候我去了杭州,那时互联网行业无比繁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能够迅速的获得职业发展,相信遍地都是机会。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知识付费行业也勃然而兴,无数的大V用精致化、专业化的文章推崇着“个人提升”,无数的年轻人热衷于“自我成长”。

在这样的风气中,人的“自由意志”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你不成功就是因为你自己不努力,你没有钱是因为你不够自律,你得不到异性的青睐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然而一旦大时代的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存量博弈时,机会缩减,薪资骤降,竞争陡升。 

于是舆论的风向又一下子趋向了消极,热门的话题变成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可以有多“丧”,变成了求职如何艰难,变成了程序员35岁被裁员的焦虑,变成了一年又一年考公务员的人数激增,变成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阶级固化”的话题。 

当人们享受不到大时代的红利,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对抗生活的艰难时,才会明白所谓的“自由意志”究竟是何等的无力。

2.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是非常无力的。 

但其实不论是面对何种情况,我们自身的意志基本都是十分“无力”的。 

“对自身的某些情况十分不满意,这令我们非常痛苦。想要改变,却又始终无法付诸行动。于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种明知痛苦却又无法解决的状态。” 

这样的情况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加思索的就认为自己具备操控自身行动的能力,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从未睁开眼睛看看现实。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多数时候并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些人明知吸毒会死,但并不能戒毒;你明知明天要早起上班,但是凌晨两点仍旧无法停下打游戏的手;你知道要大胆地去追求,才有把你喜欢的小姐姐推倒的可能性,但还是永远都不敢迈出那一步; 

这种情况反映的是:我们的“思维”与整体的“心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脱节」,就如同一个公司里面,只有一个运营总监感受到了公司的危机,这个总监拼命的想让公司迅速运转起来,但是其他人并不听他的,而是继续混吃等死。 

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就是这个比喻中那个孤独的运营总监,你虽然能够认清现实,但是以一人之力无法如臂使指的操控整个公司。

你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无法如臂使指的操控你整个自身,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无法随意的操控自己的行为。 

在经典的积极心理学著作《象与骑象人》一书中,乔纳森·海特用骑象人来比喻我们的理性思维功能,用大象来比喻我们的情感,情绪,基因,生理惯性等那些不受我们直接操控的部分。 

这种“意识很清楚,但做不出行动”的状态,呈现出的就是每个人几乎都会有的内在的分裂:心灵与肉体的分裂,理智与情感的分裂,左脑与右脑的分裂,控制化与自动化的分裂。 

不过这种分离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理性不自觉的慢慢脱离于情感,理性与外界沟通,并逐渐浸泡于社会规则之中时,形成了理性自身的一套逻辑,这套逻辑往往与你自身的情感和潜意识,会有不兼容的地方。 

最典型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环境对人造成的“物化”,人们开始追逐资本并按照资本的逻辑去看待和“使用”自身。 在此种情境下,人自身被变成了为了达成“功利化”目的的一个工具,功利化的结果,是造就了情绪的僵化、死寂、无法流动。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现代社会爱情成了一种奢饰品,人们不再是依靠感受去享受爱情,而是依照房产多寡,薪资高低,颜值的量化分数等这些标准来进行选择。 

我不是说按照这些标准择偶就是错的,我只是阐述心理学层面的一个事实:一旦情感被量化,情感本身就会产生扭曲。

人们会时常感到自己莫名其妙的产生了许多无法释放的情绪,这些情绪又无法被自己厘清,我们往往弄不明白为何会产生这些糟糕的感觉。

其原因就在于:情感在一开始就被扭曲了,因此它无法再被你纯粹的理解和接受。

记住这一点:理智严重脱离情感的结果,就是你会发现自己产生了许多自己不能“理解”的情绪。 

在心理咨询中的体现往往是,来访者会告诉你,他“知道”自己产生了某种情绪,或“知道”事实是怎样的,但却始终“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 

3. 

当我们的理智沉浸于物质化的标准之中时,“理性欲望”就会被指数级的放大,你很容易在与别人的对比之中感受到恐慌、焦虑;并下意识的认为,在这些物质化的评判标准中,通过所谓的“努力”,使自己上升到更高的阶层,就是焦虑情绪的解决之道了。 

但其实不是,这是一种错觉。 被焦虑驱使的动机,会驱动你驶向更大的焦虑。被平静和满足驱使的动机,才会驱动你驶向更大的平静。 

就像在大象身上的那个骑象人,无比着急的挥舞着鞭子试图驱使着大象赶紧爬到山上,但是大象有它自己的方向,它不会因为你的焦虑就任凭你驱使。

往往你越是着急,越是使唤不动这头任性的大象,你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目标毫无寸进,焦虑就会越来越强烈。 

4. 

“我总是被别人忽视,这令我很痛苦。我知道提升自己在社会标准中的水平,就能解决我的痛苦了。但是我宁愿沉浸在痛苦中也不愿意付诸行动去提升自己。因为我觉得我虽然痛苦,但是我习惯的、我会在这种痛苦中感到一种轻松。或者告诉自己只要不在乎别人的忽视,这样我的痛苦就消失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其实我们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功能」,情绪本身不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要针对的对象。 虽然我们习惯使用正面、负面这样的二分法来对情绪加以区分,但事实上情绪本身非常复杂,正如我们虽然“感觉”到很「痛苦」,但是痛苦的作用之一就是消除道德压力。

我们会认为自己很痛苦,已经受到“惩罚”了,所以不付诸行动,不做出改变也是合理的。

这就是为什么“痛苦”反而能令我们感到轻松,因为痛苦可以起到对内疚、自责等情绪的“抵消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就可以一直“抵消”自己的错误、无能等这些罪恶的感受。 

情感自有其运作逻辑,它本身会尽其所能的达成“大象”内部的平衡。 

这种“超我”与“本我”的冲突,其实自古以来都在困扰着人类。 那些成功学、不断给你打鸡血的公众号所做的事情,其实本质上是令你无限认同于由外部世界的规则内化于你心中的那个超我,将你的本我消灭,从而令你成为一个纯粹的功利者。 

而诸如佛道教的某些宗派、和一部分心理学流派在暗示的强调你更多的向本我认同,从而挣脱超我的束缚。 

至于我的看法呢,是这样的:超我的束缚要打破,但也不需要认同于本我那些纷乱复杂的欲望,接受社会规则和本能欲望的存在,但并不完全认同于它们,而是超越它们,成为你自己。 

5. 

向超我认同的社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我大明,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其实社会环境很压抑。 

向本我认同的社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当前非洲某些国家,深陷于混乱无序、彼此斗争、滥交懒惰的泥潭里。 

一个向超我认同的人,会非常理性、功利、且压抑,它会变成一个追名逐利、或不断的为了满足别人的欲望而活的工具;

一个向本我认同的人,他可能成为纵欲无能的堕落之辈,也可能成为性格天真自在的沉迷于自己热爱领域的天才,这要视乎你的精神基因是什么样的胚胎。 

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即强烈的向超我认同,又同时强烈的向本我认同的人,这个人会被社会规则和自身欲望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不断拉扯,他的内心会长期处于“努力维持一个摇摇欲坠的破碎花瓶”的疲惫状态中。 

你希望在社会规则中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了不起的人,又希望能够完全的随心所欲;你幻想当中最美好的状态是“随心所欲的、不负责任的、不受别人约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还能以此获得世俗成就,以及别人的崇拜、赞美、和认可。 

并不是说一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就不能获得世俗成功,其中的关键在于,那些同时被超我与本我的欲望拉扯的人,他们虽然声称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他们强调的重点在于:能够“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随便举个例子,譬如说这个人是程序员吧,他虽然喜欢编程,但他希望能够公司不给他布置工作任务、可以让他自己随意选择想做的项目、当他不想做的时候随时可以退出、没有人给他设置deadline、还可以拿一份体面的高薪。 

但是很显然,这样不切实际的欲望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超我与本我这二者之间具备着本生性的矛盾。 

6. 

囿于人类思维中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它导致我们在阐述事物时不可避免的必然要落入相互对立的某一段。 

一个深陷于超我与本我压迫和撕扯之中的人,他能接收到的建议,往往要么强调让他认同于超我,要么强调服从于本我,倘若给出了一个中立性的答案,人们往往也会因为自己潜意识中的偏好不自觉的偏向某一端去。 

但真正的答案其实就是中性的,你既需要摆脱超我的压迫,即需要意识到那些诸多的社会规则与道德性的要求没必要令你过度执着;也需要超越本我欲望的控制,你需要看清我们的本能其实非常任性,并不具备复杂的高级智慧,因此也不可能过度的自我放纵。 

借用释迦牟尼的话来说,就是“不执于二边”。 

渴望别人的认可而不得,因此非常痛苦,这种痛苦本身要看破,要意识到对别人认可的过度渴望不应成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懒惰或颓唐而使自己长期深陷于碌碌无为的枯燥生活中,这种颓唐懒惰也是需要被改正的。 

但是这种“离于二边”的状态该如何达成呢? 

我只能够告诉你第一步该怎么做,在第一步完成之后,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需要你自己的寻找。 

第一步是要先对你的内心进行清理。 

我们每个人都因为几十年的生存惯性,而令我们的头脑被各种社会规则塑造的欲望、和被便捷的互联网引导释放的本能冲动被塞满了,而且你是如此的习惯和适应于被这些欲望和本能控制的状态,以至于你甚至会感觉这些欲望、这些本能冲动就是你自身。 

那些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渴望取得世俗成就,渴望住大房子开劳斯莱斯戴劳力士的欲望一刻也不停的刺激着你,挑逗着你,它们不断的催促着你去令他们获得满足。 

但是你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过那种大脑放松,内心一片轻松,没有紧张记挂的事情的状态了? 你的内心没有装着这些欲望时,你才能渴望的认清它们,才能清醒的感觉到自己当前想做点什么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一旦你的大脑被欲望填满时,你就没有清楚地认清自身,认清现实的能力了。 

就好比你的军队已经不知不觉间全部被你的敌人给策反了,你领导着这样的一支军队,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 所以你要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可以远离各种你过去所习惯的刺激、所习惯去思考的问题、所习惯去追求的事物,放下欲望,放下担忧。

不要用“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停下来”、“哪怕我给自己放了假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过去一样思考”来作为借口,我们的大脑具有惯性,这种惯性需要你有意识的去给它踩下刹车。 

一旦你发现自己在思考和过去一样的内容时,就有意识的停止,转移你的注意力,去关注别的。 

给自己5~7天的时间闭关,用来清理过去的习惯性经验在你身上的痕迹,让那些旧有的模式逐渐退却,让你的大脑保持在一个清醒的、轻松的的状态里。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让旧有的惯性模式被清理,那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不要做任何计划,买一张去你喜欢但没去过的城市的机票,飞过去玩个七天。 

通过突然性的浸泡在新环境中,也可以对你的旧有心理模式起到一个清洗的作用。 

有人会问,我感觉你说的这个方法和一开始的问题根本没有什么关系,难道按照你说的这样去做,就能够解决我的问题了吗?你到最后也没有说出这种状态究竟要怎样解决,我的痛苦要怎样消除啊! 

是的,我说的方法并不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对于头脑中已经塞满了各种理论、建议、成见、和观念的你来说,再多给你一些所谓的“建议”、不管它多么的完美而全面,其实都对你不可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这些建议最大的作用,是当你因为自己的“问题”感到焦虑时,可以读一读他们、假装你会按照这些建议去做、然后把你的问题给“解决”。 

但事实上你知道你其实永远不会真的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N步那样的步骤去执行的,因为如果你有这样的执行力,你其实一开始就不会被超我与本我的冲突所困扰。 

所以,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先让你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状态。 

当然,以我多年的咨询经验来看,当你让自己的心理垃圾被清空,你不再无意识的被旧模式操控时,现在所谓的“问题”,往往都已经不再存在了。

本文作者风墟,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fengxuwake)

微博:炼己者风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边  一边词条  沉溺  沉溺词条  分裂  分裂词条  内在  内在词条  痛苦  痛苦词条  
杂谈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给自己定了一个每三天写一篇文章的指标,发现这有点作茧自缚的嫌疑,创作这东西真的比较需要灵感这玩意。  没有灵光乍现的冲动,亦是没有来自某件事物的触动,想自发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