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03-0923:52
#华夏文明#
《通玄真经》补充了《道德经》内容,明确解答了很多问题,学生问老师来回答。
老子写《道德经》简洁深刻,可有些内容没有细说,老子的学生文子所写《通玄真经》刚好助攻,老子来解释回答,完成了天地人生的反思。
人生大道千万条,就几个字的事。
一、“道”,要感悟。
《通玄真经》: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门,万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待之而宁。夫道,无为无形,内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与天为邻,无为而无不为,莫知其情,莫知其真,其中有信。
道,是自然规律的本源,天的本来、福的门、万物因它萌生成长,依据它安宁。道,无所作为没有形体,在内可以修养自身,在外可以治理人群,建功立业,与天并存,没主动做什么又什么都做了,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也能让人相信它。
关于道的理解,在《道德经》中有多方表达,让人产生笼统概念,需要个人总结。在《通玄真经》中,很直接的给了答案。
现代人普遍受过教育,文史地、数理化都有,大家觉得自己是文明人,学习自然规律,可是我们还是因偏见私欲犯了很多大错,对自然的误判造成各种自然灾害,把绿洲变成污水湾,把蓝天变成沙尘暴天空,这不是道。
回头来看老子所说的道,应该明白,这个道是让人从更高的层次更高的维度看看宏观与微观,那么低层次的所作所为可能就不合道了。
二、“德”,如此厚。
《通玄真经》:畜之养之,遂之长之,兼利无择,与天地合,此之谓德。
养育万物,帮助万物成长壮大,兼顾自然各方面而不偏爱,与自然天地和谐共融,这就是德。
我们平常理解的德与此接近,又不同。平常所说的德与孔子倡导的德类同。而老子所说的德,是更广义的,是世界根本存在的德,如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日与月的互动,地球生态的相互依存等等,是与道合拍共存的。
《通玄真经》的德内涵比较大,是天地万物之德。人们现在慢慢意识到,害人是缺德,害自然更是缺德。
三、“圣”与“智”,需分清
《通玄真经》: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圣人尝闻祸福所生而择其道,智者尝见祸福成形而择其行,圣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祸福所生,智者先见成形,故知祸福之门。闻未生圣也,先见成形智也,无闻见者,愚迷。
听过就明白,是圣明。见到就知道,是智慧。圣人依据祸福根源而选择道路,智者发现福祸现象选择行动。圣人懂得天道的吉凶,预知
福祸成因,智者先看到形势,知道了福祸的走向。能预判前知是圣明,能早发现事态形势是智慧。不预见不观察的人,愚昩困惑。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圣明又高于智慧。真正的大道,不是小聪明,而是入道而有远见的人。
圣明的人是综合万事万物的规律为道,从而从本源能驾驭阴阳变化的趋势,懂得吉凶祸福的走向。
四、“仁”,要看重。
《通玄真经》:为上不矜其功,为下不羞其病;于大不矜,于小不偷;兼爱无私,久而不衰,此之谓仁也。
作为领导不贪功,作为下属敢于报告缺点困难。在大时不骄矜自恃,在小时不苟且偷懒;相互无私地关心爱护,永不止息,就是是仁。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人的相互关系终究不能排除“仁”的美德。
历史上大多数干出一番事业的人都有仁的素质,成大事还是需要大多数人的努力,能团结他人就是优势。如唐宗宋祖对待大臣都有仁德事迹,自然得到拥护。
五、“义”,不能忘。
《通玄真经》:为上则辅弱,为下则守节,达不肆意,穷不易操,一度顺理,不私枉挠,此之谓义也。
作为领导能帮助弱者,作为下属能守节操,成功不放纵,穷困不改操守,制定统一规矩顺应条理法度,不因私心歪曲公理,这是义。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互敬互爱,建立了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很少有误解。成就了事业,也被后人乐道。
六、“礼”,不可废。
《通玄真经》:为上则恭严,为下则卑敬。退让守柔,为天下雌,立于不敢,设于不能,此谓之礼也。
作为领导要恭敬正直严格,作为下属要待人和气谦虚。懂得谦虚礼让和气对待别人,立足于不敢,设定于不能,这就是礼。
这里的不敢,是指不敢胡作非为,不敢破坏良好氛围。不能,是指各尽所能,而不是逞能犯错。
“道”“德”“圣”“智”“仁”“义”“礼”都弄清楚了,人生的信条准则自然有谱了。
大道千万条,这几个字要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