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拳中的“五行”,其名为:横、劈、躜、崩、炮。
戴氏心意拳里的五行拳。
古拳谱云:“劈拳似斧属金,非斧也。有棚乘掇碟之势”。
古拳谱云:“躜拳似闪,属水,非闪也,有山倒岭塌之势”。
古拳谱云 : “崩拳似箭属木非箭也,有舟行浪头之势”。
古拳谱云:“炮拳似炮,属火,非炮也,有江水排岸之势”。
古拳谱云:“横拳似弹,属土,非弹也,有轮行壕沟之势。
劈拳是戴氏心意拳里的五行拳之一。古谱云:“劈拳似斧属金,非斧也。有棚乘掇碟之势”。“似斧非斧”颇有辩证哲理,“棚乘掇碟”,道出拳路劲道。
劈拳的主导地位
金、水、木、火、土,金字打头。劈崩钻炮横,劈拳居首。依照自然界的五行含义,劈拳属金,金为五行之首,故曰劈拳位居五行拳首位,但是究其所以居于首位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劈拳以劈为主,有进击的主动性和凌厉的杀伤力,给人以威慑和恐惧之感,实为“勇短毒疾狠真”之拳法。从拳法的总体结构看,劈拳像喇叭口,步呈斜下势,手呈斜上状;束身进步,展身进击;进步拔彼根,展身劈彼身;束展起落一气呵成,上下台扣融为一体,速度快,劲力大。一言以蔽之就是低进步,高出手,如同狮子大张口,进步插入彼腿,出手占据彼身,纯属扇面形辐射拳法,非功夫纯熟者不能应用。从手法剖析,劈拳是全方位进攻、多角度破敌的合击性动作,有上劈下劈、里劈外劈、横劈顺劈、左劈右劈、正劈反劈等劈法。而且是此劈应变彼劈,劈中连环变劈,步步不离彼身,势势速捷劲猛,如同手拿板斧左右出击,连续劈击随意而劈。由于具备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搏击战术,而且有尽力所用,尽法所打,动作连贯,挥洒自如的特点,因而劈拳主于五行拳之首,素有“练拳不说劈,枉从戴门出”之说。
劈拳的劲力轨迹
心意拳呈内功拳,内功拳最讲内劲的运用。应用内劲不但看劲力大小,而且讲究劲力的走向轨迹,只有顺其自然运用劲力,才能发挥内功拳的“顺入主劲,借人之力’之效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技击目的。劈拳的劲道是“S”形的轨迹衍变,总体呈先起而后下的落劲,是顺着众多圆弧路线相衍相变的劲力走向,从圆弧劲道中自如地变化,才能运用好挫、掇、棚、捩、勾等五股主劲。挫劲旱挫排彼手固防劲,挫含圆弧滚意,滚中挫,挫中滚,必排无疑 掇为上冲劲力,避排锋芒,引彼向高斜而去;棚为拱架,非圆不棚,拱棚才能承受彼的强压;捩为转扭性劲力,是突变中的圆弧滚劲,可以强制彼手改变劲路,变被动为主动;勾为回拉劲力,顺着倒立圆的劲道扣击彼身,使彼失于防守。劈拳的劲道是相衍相生,互为作用的,并且是连贯性的相融劲力,挫劲生掇劲,掇劲生棚劲,棚劲生捩劲,捩劲生勾劲。意识、劲力、动作相互反射,高度统一,不能孤立地理解,只能视为集点成圈的一个大国,如同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本身也在转,自转公转形成整体运转。
劈拳的攻防意识
心意拳由圆势构型,拳法走圆路,劲力呈圆弧。圆则滚,滚则进,形成多方位的旋滚,呈现着阴阳相变的内核精义,如同一盘带锯,锯齿遍布周边,时时处处都在滚动之中锯着木头。心意拳也同样在阴阳相变的圆弧路线运转中体现着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玫防融一,亦防亦攻的境界,故而“挫中有克,掇中有抛,棚中有顶,捩中有扣勾中有凿”,似避却击,似击也固,阴阳相合攻防融一。分而论之各有精义 挫中有克,一往无前,挫为擦动性滚挫具有强烈的排斥性,是固己斥彼招法,亦挫亦击,亦避亦打,防中有玫也;掇为上斜劲力,破彼直;中而斜去之,掇劲本身富含弧线之径,故有掇而变抛之意 棚劲貌似棚架避防,但棚中有顶,顶力向前,所以虽棚却进;捩劲内含扣击,扣乃钓也,钓劲实为擒拿也,故捩是避的手段,捩是扣击之源 勾劲乃回拉劲,貌似勾拉,拉则彼之失重而倒,所以勾劲融着扣击之意。综观劈拳劲力,均含攻防意识:而且是内劲催动融为一体的整体劲力,所以劈拳主于技击又含避固,是攻防融一的拳法。
劈拳的双修方法
心意拳既练内劲又练外形,练内谓之“心法”,练外谓之“技法”。由内催外是宗旨,内外融一是本体。劈拳的技法修炼分三大节:下肢为根节,主练步法,胸腹为中节,主练身法;手膊为梢节,主练手法。步法以虚灵步、虎步为基步,身法以束展、斜正为要旨,手法以起落生化为本体。拳法的整体要求旱三个相对应.虚灵步、束身、手起为备势相对应。虎步、展身、手落为击势相对应。歌诀是:步呈虚实讲灵敏,涵胸收腹有斜正,手自腮边出,望至眉角棱,展身出击发彼身,此为劈拳起伏状。做完束势再打展身,步呈虎步,涵胸变作展身,手臂完成挫掇 捩勾连续动作,然后回环半圈收至丹田处。劈拳为左右势式,相互衍变,循环往复,这就是劈拳的技法修炼。劈拳的心法指刚柔劲力的修炼方法,虚灵轻缓谓之柔练。柔练呈退膂力长功力的必修功法,着京不着力,用气不用劲,是去拙去钝的关键法则,也是产生灵劲的一种方法,没有灵柔不生触觉,只有滋养灵性,才能察知对方的劲力走向而变化拳法,所以赋于技法柔练实是升华拳法的关键所在。脆猛快实谓之刚练,是焕发;中击劲的唯一途径,是技击实战中的先决条件。刚柔劲力的修炼既有阶段性又有同一性。初学者确需有一段过程掌握不同的劲力,一旦谙熟掌握了刚柔劲,则就转入刚柔相济的同一性,欲柔则柔,欲刚则刚,随机应变。并且在劲力衍变过程中生化出相应的步法、手法,从而达到无处不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