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南方上大学的侄儿学的是市场营销,今年毕业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企业的绩效考核》,初看题目有些老生常谈,但又觉得范围有些大,却不知从何谈起,在这个快速变化、面临转型的社会,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大量中小企业应运而生。 但首先新生代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流,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去适应他们;其次人力成本已成为企业运营中的主要成本,如何使用事关企业的成败。
在这里我们不去论述大企业的管理之道,因为这个功利和变化的社会成功了放个屁也许都是香的,所说所做也会被奉为经典。成功自有道,每个成功的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有其特定背景、阶段和条件,甚至有某些不可见光的因素,而大企业成功之后又用特定的企业文化来影响、改造员工,许多被“改造”后的优秀员工空降到中小企业发展经常会感觉水土不服,夭折者众之。
中国文化与营销管理
谈起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经常为用“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来形容,而中国现代文化又被“中西合璧”和“大众创新”所熏陶,大国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思维、行动方式。是传统文化易经的“阴阳太极”还是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是近代共产主义思维的集权专制还是西方思潮的民主自由?
那么现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本人认为无法真正的界定,不好听的叫混乱期、断档期,好听点叫做正处重构期、再造期,有人提倡回归,传统国学、儒释道成为流行文化;有人提倡创新,屌丝文化、互联思维又大行其道。
我们对文化的理解目的是对人性的理解,也就是对营销管理的更好运用。管理本无定式,据经引典的教条主义,沉湎过往的经验主义、标新立异的虚无主义都是管理者的通病,只有与时俱进,把握管理的本质才能以变应变,为我所用。
中国的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其本质是依道而行,顺势而为,其核心是变化,实际上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的道理是异曲同工的。
因势利导,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设定管理的方式才是实用与实效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并不违背的。
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
人性与人性化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何为人性呢?
百度里是这样描述的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人有神性(理性),亦有兽性(本能),欲望是人根本属性,事实上,这也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属性。人性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也就自然的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
这个复杂的哲学问题让人性变得很复杂,也让营销管理成为最挠头的事情。人性很复杂,管理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在新时代,而营销人员作为企业最具活性又最具不确定性的人力元素。
有人采用粗放式的目标管理,一切以结果做导向;
有人关注严格过程管理,坚信没有好的过程肯定没有好的结果;
既然人既具有兽性又具有神性,满足员工的基本欲望则是管理者要做到,那满足之前就要了解员工的欲望是什么?实际上马斯洛理论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
当然这种满足绝非无限度的,那这就有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有人说现在是老板在为员工打工的时代,这也是企业面对员工管理最无奈的自嘲了。
中小企业应怎样选人用人
创业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缺品牌、少资金,优秀人才进不来,没用的人一大堆。这都是创业者在选人用人的误区造成的:
要选最优秀的员工;要求员工尽快的回报; 要求员工没有理由的执行;希望自己的员工一职多能;不认同的说教,过多的承诺,细节上苛刻和吝啬------。
实际上现实每个员工都是鲜明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个性诉求,进入企业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是为了发展,还有很多实际上不知为何而来。
“严进宽出”是外企和一些大企业的通常做法,选拔人才的流程和要求非常严格,但一旦进入企业一般不会轻易的辞退,这对员工的素质和稳定性都有益处,而许多中小企业的做法则是“宽进宽出”,选人时很随意,有时凭感觉或应聘者的一面之词,在使用中又总觉得不如人意,可在劳动法日趋严格的今天,辞退一个员工往往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又不得不保留使用,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人浮于事”。
首先在选人上,选对的比选好的更重要。创业企业先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 设定好需求岗位的基本需求,选择与自己企业相匹配的人员,对公司现状和文化认同的人员。
其次在用人上,由于中小企业的员工相对较少,这就给管理者接触和了解员工更多的机会,中小企业开始可能不会给予员工太高的薪金和福利,但一定会给努力的员工锻炼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更灵活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优秀的人才公司可以以股权或合伙人的身份让其参与企业的经营。
对实习期不合格的员工,特别是那些无德无才的人员应“立斩绝”,因为“一粒老鼠屎”的危害太大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古语可能更适合中小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吧!但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是孤独的,许多创业者更孤独。【作者:孟梵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