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100所高校考研热度排名,如何判断录取命中率...

文|冷丝

栏目|考研复习

社会第三方机构根据各高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信息,根据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列出了“2019年100所高校考研热度排行榜”(本文文末附录全部高校名单),该数据虽然不是官方信息,但是,冷丝认为,这值得2020年考研学子参考。

考研热度排行榜是怎么回事?

根据热度排名,前三名的高校是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排名第四到第十的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

排名前20的高校

冷丝提醒,该排名并非是高校实力排名,也不是高校考研难度排名,而是2019年报考热度排名,即报考人数上涨最快的前几所高校

为何排名在先的不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呢,看理由很简单,这些顶级高校录取难度相对较大,报考的人并不一定特别多,报考的热度并不是最高的。

如何判断一所高校的录取命中率呢?冷丝认为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报录比,报考的人多,录取指标少,该校或者该专业报考的热度就高,成功率相对就较低;二是看该校或者该专业复试与录取人数的比例,比例越高,相对而言,参加复试和录取的机会就要高一些。

冷丝建议考研学子要提前了解目标高校考研热度,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考研计划和行动,提高考研命中率。

其一,有考研计划的学子尽量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活动。

研究生人才培养建立在本科专业知识学习之上,是培养高端研究型或专业型人才的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所以,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加强自身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的学生,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生多参加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活动,是导师最看重的素质,也是做好未来研究的必备素质,对于提高自己在复试中的成绩,乃至最终的录取具有重要作用。

其二,考研学子在复习备考阶段要处理好在校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在校生进行复习考研的同时,还要忙于日常功课的学习和考核,在时间、目标、学校管理等问题上势必产生一些冲突,正确合理地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学生顺利考研的重要保证。

冷丝建议建议考研学生尽量提前规划,将考研过程看成一个长期过程。

比如,一个工科学生在大一时就确立考研目标,那就在开设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或专业课时,认真学习,将基础打牢,而不是在大三和大四时考前集中突击,通过旷课、熬夜、对抗学校管理等方式,跟日常专业学习抢时间。

文科学生也是如此,平时要对基础理论课和核心操作课程要学好掌握好。

冷丝还建议高校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一些应用型高校,优化教学资源,将考研管理融入日常教学。

比如,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适当增加一些与考研相关的专业课程,科学设置大三下学期和大四开课计划,提高时间利用效率;重视数学、英语、专业基础等根基教育,通过师资培养与配置、学时安排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安排住宿空间、考研复习场所及其时间管理,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为考研学生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另外,学生备战研究生考试,过程漫长,且压力较大,难免会出现身心健康波动,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免疫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三,考研学子要积极、客观、认真备考。

考研过程是长期的,甚至是枯燥的,任务是艰巨的。

顺利完成考研首先要制定好目标和计划,客观评价自身条件,选择好考研院校、专业以及方式,根据各个阶段的总目标或分目标及相应复习计划认真复习。

冷丝提醒考研学子,一定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己面对各种困难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外力帮助自己克服障碍,比如,可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战友,互帮互助,也可以向自己的老师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心态等。

其四,每一位考研学子都要树立正确看待考研的态度和观念。

和其他考试一样,研究生考试也存在成功与失败结果,考生应该端正心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宽广,考研并不是唯一出路,考研失败可以积累经验选择再战,条件有限也可以选择就业,甚至是创业,只要积极面对,保持乐观向上心态,努力追求,任何选择都能够展现成功,实现自身价值。

失败并不可怕,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磕绊总是存在,可怕的是自己丧失了爬起来的勇气。况且,根据冷丝掌握到的情况,第二次考研的成功率远高于第一考研的命中率。

因此,端正考研态度、建立强大的心理预期承受能力,是每个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包括应用型高校在内的高校考研学生解决的基本问题。

附录100所高校名单:

考研热度全部名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命中率  命中率词条  热度  热度词条  录取  录取词条  考研  考研词条  判断  判断词条  
大学

 中国高校特色校名大盘点

大学的校名作为大学的招牌、幡号以及对外的第一印象,好比人的名字一样重要,在中国常见的高校校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地名+大学(学院),二是地名+特色(理工、工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