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一、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二、重点词语解释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金在湖南省岳阳市。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了。
(4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5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7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8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9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0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3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4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5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1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18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霪(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霪,过多。
(19开:放晴。
(20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吼叫;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22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潜藏。形,形体。
(23樯(qián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
(24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5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6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
国,京都。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说别人坏话。讥,讥讽。
(27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凄凉的样子。感,感伤。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
(28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至若,又如。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29波澜不惊:波澜平静。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
(32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3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34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5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璧,圆形的玉。
(38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39何极:哪里有尽头。极:尽头。
(40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1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42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此指端着。临,面对。
(43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4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6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4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9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0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2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三、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
去 1去国怀乡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开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旁开小窗开设,设置
3开我东阁门打开
或: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有人
四、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五、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六、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七、中心思想
答:通过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八、课文理解
1.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答:作者当时被流放,“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品格。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2.“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4.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5.“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8.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1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1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1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4.文章除了对“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进行了对比的描述之外,还在哪些方面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①洞庭湖阴晴自然景物描写方面②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③古仁人的忧乐观。
15.为何要写滕子京被谪,政绩却很卓著?
答:1、说明滕子京是一个好官。2、为后文议论做铺垫。3、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赞美和对当政者的不满。4、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用原文回答:
1.由写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过渡到写迁客骚人不同情怀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迁客骚人见到不同景物产生了不同的感情,
写悲情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表达欢喜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从空间上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作者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前人之述备矣。
5.由古仁人旷达的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是进亦忧,退亦忧。
6.与“悲”照应的八个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与“喜”照应的八个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在第二自然段中总领下面两个自然段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总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重修岳阳楼后的变化的句子: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0.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11.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文章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二者之为”的具体内容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5.通过写“花草鸟虫”来展现春景美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6.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能体现作者作记缘由的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18.突出滕子京政绩(赞美滕子京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练习(一1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三)“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 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是进亦忧,退亦忧。 (1)进: (2)退: . . 17.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请你用自己的话并 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什么?(3分) (四)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 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五)6.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说说 “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 原因。 7、赏析下面的句子。 分) (3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六)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 骚人。 13.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 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 “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 C.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 “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 “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