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只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你,正在见证历史
美股十天内四次熔断。短短两星期的时间,直接跌去了过去4年的涨幅。
大家感受一下这种瀑布式下跌。
在此之前,美国历史上,只有1次熔断,那还是在遥远的1997年。
而过去的两个星期,一次次的刷新历史,发生了四次熔断。
这次暴跌结束了美国股市延续了近11年的史上最长牛市,让美股进入技术性熊市。
在这场股灾里,我身边几个亲近的朋友,做金融的面临爆仓,做实业的出现现金流危机,偿债困难,十几年的积累,有可能在顷刻间分崩离析,灰飞烟灭。
而他们只是大时代里,一个小小的缩影。
你可能会感叹一句:幸亏我不炒股,不投资。
但并非如此。
戈兹曼在他的著作《千年金融史》里,对金融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金融是一台时间机器,它让经济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提前或延后。它不能在时间的轨道上移动我们的身体,但是可以在时间的轨道上移动我们的金钱和实物资产。
哪怕你不持有任何金融资产,在一场金融大危机里,你的现金和实物资产,受影响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所以,无论你买不买股票,你都应该懂一些金融和经济的知识。它会让你在时间的长周期里,重新人生的配置,思考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时代的一粒尘,
掉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距离这次美股暴跌,最近的一次危机发生在2008年。
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传导全球,几十万人的工作灰飞烟灭,无数个家庭危如累卵,他们再也回不到曾经的生活。
当时有一个真人秀节目是《飞黄腾达》(apprentice),巧的是,现在的美国总统川普正好是那个节目里的大boss,他要在一堆商界精英里选择一个人,最终来打理Trump集团的某个板块。
其中一季,参与的学徒都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里失业的人。他们都曾经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有着令人艳羡的生活,和原本前途无量的未来。
就像这个叫做Poppy的姑娘,妥妥的精英人设,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2岁,就已经硕士毕业,她踌躇满志。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下的美国,她却找不到一份工作,只能呆在家里服侍祖母。
还有这个叫做Clint的企业老板,金融危机之前他有两个建筑公司,公司年利润过百万。
而一场金融危机让他的公司彻底失去业务,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卖了房子以及全部资产。
Clint说,如果我不能养活我的家庭,我活着的意义何在。
还有这位工程师,在金融危机中被裁员,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只好靠开拖车谋生。
他说他套现了养老金里所有的钱,最大的恐惧,是不能养活他的家庭。
还有这个金牌销售员,和高中女友结婚后,有5个可爱的孩子,有稳定的工作。
金融危机后被裁员,随之结束的还有他的婚姻,他说:“我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挽留我的家庭。”
失业的还有银行家:
财务顾问:
公司法律顾问:
工程师:
他们从以前的6位数收入到现在只能买二手衣服,
为了付房租,不得不节省每一分钱。
为了活下去,由办公室白领变成路边摊的售货员,卖2元一个的纸杯蛋糕。
时代的一粒尘,掉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任何一场大危机,不是历史书上的一段历史,不是时政新闻里的一条评论,是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家庭;
是这样的悲剧重复了成千上万次。
所有的繁荣都孕育着毁灭的种子
在《欧洲“群体免疫”的这场豪赌:疫情结束的时间,已经不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这篇文中提到的针对大规模流行病的桌面推演——Event 201 里,用模型推演得出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后果:疫情可能会把世界推入一个长期的缓慢增长时期,最接近的平行时期可能是1929年大萧条。
全球经济是否会因为一场疫情进入大萧条,尚不得而知。
但已知的是:大萧条从来都是周而复始,一个人,一辈子,总会见证几次。
而每一次大萧条之前,都是大家最“飘”的时候——灯红酒绿,互相攀比,透支未来,不停推高的生活成本和“面子”成本,以及以为天空才是股价的上限。
就像1857年,华尔街崩盘前,美国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纽约先驱报》写道:
“数以百万计的美元,不管是赚来的还是借来的,都花在豪华的住宅和高档的家具上;
为了一时的攀比,女暴发户把成千上万的钱花在丝绸、鞋带、钻石和所有昂贵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东西上。
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同样的,1929年股市大崩盘之前,人们也享受着繁荣的泡沫。
(图: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 来自网络)
20年代之前,信用是富人的专利,而为了促进消费,20年代中期,信用卡的普及让中产阶级也有了“信用”,尝到了资本主义的味道。
大家都在用所谓“信用”透支着明天的钱进行消费,甚至购买债券和股票。
1929年1月《福布斯》杂志上的漫画画出了每个人的美好憧憬:只有天空才是股市上涨的极限。
直到,1929年10月24日股市大崩盘。
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1987年,2008年,2020年,同样如此,股灾来临之前,所有人都在鼓吹你今天花明天的钱,为明天借贷,大家都在疯狂的消费,以及各种加杠杆推高股市,连剧本都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各有各的导火索。
《伟大的博弈》里有一段经典的话:
“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引发了公众对财富的狂热追求,资产价格被进一步推高,使得更多的人更加疯狂地投入,直至理性的完全丧失和泡沫的最终破灭,千百万人倾家荡产,流离失所”。
所有的繁荣都孕育着毁灭的种子。
“没有经历过危机以前,
真的以为自己是人生赢家”
我有一个朋友,我们暂且称呼他为A吧,藤校MBA毕业,08年之前在美国投行做分析师,十几年前年薪就已经过百万,住着大house,两个孩子上着价格高昂的私立学校。
这是典型的美国梦。
直到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他们整个部门在金融危机里,全部被砍掉,在美国辗转一年,找不到工作的他,最后卖掉在美国的一切,带着全家人回到中国。
回国后,我们几个朋友在酒吧喝酒聊天,A低着头无不沮丧的说:
“没有经历过危机之前,真的以为自己是人生赢家;活到中年,才真正明白中学课本上的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啊,光景好的日子里如果未曾为未来筹谋计划过,那别说大的危机,哪怕两个月的隔离也足以将生活推入谷底。
A后来跟我们说:他同部门有一个同事,平时很少跟他们一起挥霍,在金融行业喧嚣的攀比风气中,他这个同事拿着百万年薪却从来不买奢侈品,开着很普通的车,旅行也很少坐头等舱,他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朴素简单而老土,全部门也经常拿他打趣,说你这么省钱是准备留给孙子吗?
结果金融危机里,这个同事虽然也同样丢了工作,却是他们整个部门唯一一个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他在美国房地产和股市大跌之后,动用了很大一部分存款抄底并赚的盆满钵满。
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
“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
这句话是真理,抓住经济周期运动,说白了就是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越是大的危机越是孕育着大的机会,足以改变人生的机会。
这也是我从来不相信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原因,因为危机一定会周而复始,每一次危机都是社会财富的大洗牌。
要做到这一点,我给你四个简单的建议:
第一,始终抵御住追涨杀跌的诱惑。
当身边所有人都开始买股票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那个会赚到钱的人,所有我认识的普通人,没有谁在追涨里全身而退过,所有暂时赚到的钱都会回吐出去并伤及本金。
第二,量入为出,不要借任何消费贷。
你目前的收入支持你什么样的消费,就保持现状,不要试图花明天的钱去消费。所有鼓吹你进行消费贷的,鼓吹你透支你花未来钱的,他们只想掏空你的钱包,不会为你的生活负责。
第三,确保手头有一笔可以灵活调取的生活保障金。
这笔保障金的金额至少是你3-6个月的工资,如果有孩子,那最好是10个月的工资。
这样一笔生活保障金是救急用的,如果真正的危机来袭,你才不至于为了流动性,为了生活,低价变卖自己的资产,才不会被危机洗劫。
第四,学习金融与投资的知识。
不要以为把钱交给所谓的专业投资机构就足够了,中国的投资机构专业化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想要不被当韭菜割,你必须自己得懂一些,至少你要看懂自己要买的理财里打包了什么样的资产,或者会用excel里的IRR公式计算自己要买的分红型保险的收益率到底是多少,而不是纯听代理人的忽悠。
说实话,无论是否有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美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充满无穷的机会。而经济危机也一定会在你的人生里出现至少一次,我们都希望岁月静好,但生活从来都是大江奔流,希望你在扬帆出海之前,已经做足了万全的准备。
后记
谢谢你关注帝呱呱星球,这里有传说中的海淀、顺义妈妈。因为地域和工作的原因,我们得以接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育儿理念,希望和你分享鸡娃时代里不一样的育儿新认知、帝都新生活。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
打破“有钱没资产”的中产困境
李佳琦暴富的底层逻辑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
训练孩子记忆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