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

品德不良学生是指那些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违反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甚至犯有严重道德错误的学生。教育好品德不良的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全部的爱心投身到教育、转化品德不良学生的工作中去,还要积极研究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使所有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本文拟就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作一点初步探讨。

  一、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大量事例说明,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其特点是:正确与错误,思想与行动,愿望与现实,既矛盾又统一地存在于学生身上。这些矛盾经常引发各种心理冲突,并以变态或逆反的形式在学生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其中,下面几种矛盾心理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品德不良学生身上。

  1、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心理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自尊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之一。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哪个人不要尊严?从表面上看,许多品德不良学生似乎既无荣誉感又无羞耻心,批评起来脸不红心不跳,经常被一些老师斥之为“脸比城墙厚”。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尊心,具有强烈的自尊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给予他们的大都是批评、指责、处罚,很少有表扬、鼓励、肯定。种种的岐视和冷遇,使他们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甚至反受到伤害。于是用一种极端的形式——自卑感表现出来。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学生对进步丧失信心,对班集体、对荣誉、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冷淡,有的更以对抗的形式向变态方向发展,如故意与老师唱对台戏,当面顶撞老师以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等等。

  2、渴望理解与疑惧抵触的矛盾心理

  实验证明:越是品德不良的学生装越是渴望别人的理解。,但由于这些同学以前经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和嘲笑,因此对老师、同学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感,怀有戒心、敌意,存在疑惧心理,总感到别人与他们故意过不去,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自己,讨厌自己;对老师和同学总是从坏的方面去推断。比如,他们做了一件好事,老师没有及时表扬,就认为“我们这种人累死了也白搭”;要是做了一件错事,老师批评了,他们又认为“老师的眼睛就盯着我,别人做错了就不会这样严厉”。他们把老师的关心看是“监视”,把同学的夸奖说成是“讥笑”。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师生之间产生感情隔阂,老师的教诲难以入耳入脑,甚至被曲解,从而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加剧了不良道德行为的发展。

  3、有改过愿望与管不住自己的矛盾心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心想变坏的人恐怕没有。 即使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个改过自新、做大家喜欢的人的美好愿望。但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保证书、检讨书写了一次又一次,在老师面前信誓旦旦,但行动上总是改不过来,即所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或者有所改过行为,但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出现这些现象,并不是学生不愿改过,主要是自己管不住自己,有点身不由已的味道,其原因有两条:一是他们的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二是已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当不良行为成为习惯后,就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想改变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这就如一个有偷摸习性的人,看见别人的东西就眼红,不偷就手痒一样。

  4、想做好事又分不清是非的矛盾心理

  品德不良学生也想做好事,尤其是在教师的教育下。也想有一些好的表现。但由于他们分不清是非,便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例如:学校号召“学雷锋做好事”,他们就把邻居的树挖到学校来栽;看见一大一小两个同学吵架,他不是去劝导,而是打抱不平,帮助小同学把大同学打得鼻青脸肿,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根本原因 就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分不清好坏善恶、是非的社会准则。他们 还常常把不守纪律看成“勇敢”,把敢向老师顶撞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

  二、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方法

  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爱生感情,但也要讲究教育艺术,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1、正面诱导法

  正面诱导就是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错。正面诱导不同于简单的说教和灌输,尤其忌居高临下的训斥。正面诱导重在诱和导,诱就是启发,导就是引导。事实要摆得准确、充分、有力,道理要讲得恳切、透彻、明白,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冲突,从而引起内疚,受到震动,激起改正错误的欲望。有经验的老师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巧妙地引出深刻的道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教育,明辨是非好坏,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

  2、信任考验法

  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重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信任考验法就是大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考验,从而娇正不良的道德行为。例如,让犯过偷窃错误的学生去管班上的图书;让不守纪律的学生担任班上维持纪律的值日。马卡连柯曾叫一名工学团的学生(少年盗窃犯)去银行取一笔巨款。当这个学生取回款后,马卡连柯原封不动的锁入抽屉,这个学生惊讶地说:“老师,您数一数!”马卡连柯说:“不用数,我相信你”。教师的信任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这个少年不但改正了偷盗的错误,后来,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还成了一名战斗英雄。

  3、利用契机法

  某些时机常常可以成为教育学生使之发生突变的最好契机。哪些契机可以利用呢?

  一是新的开端,新环境。例如,新学期新学年的开始;转入新校、新班;换了新班主任、新任课老师等等。这时,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希望得到周围人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改变自己的形象,恢复自尊,给他们带来了一次弃旧图新的机会,是教育的好时机。

  二是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获奖、受处分、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以及精神或肉体处于痛苦状态时,如能恰当利用,也能必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自我抑制法

  自我抑制法是针对品德不良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的心理特点,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惩罚等形式,提醒和警戒自己,以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例如,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书桌上,文具盒里,房间墙壁等处贴上一些警示自己的格言警句,用以提醒鞭策自己;自己规定若做了一件坏事,实行自我惩罚:或罚做一项重体力劳动,或罚帮别人做一件好事;个性强、脾气躁的同学若与别人争吵发怒时就作深呼吸,或低声唱歌以转移注意力,平抑激动心理,避免不理智行为。

  5、排除诱因法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避开诱因虽然是一种消极防备的方法,但对一些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志差、尚属初犯的学生来说,有意识地排除各种不良诱因,再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教育,能起到防止和矫正不良品德行为的作用。例如,与容易出现错误机会的场所隔离;避开一些做坏事的伙伴集团;禁止看一些格调低下不健康的书刊和录象;在征得双方班主任同意后,对一些结伙违纪做坏事的学生调换班级等等。

  6、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实验证明,榜样具有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作用。一旦榜样在学生心中确立,他们就会自觉地在自己的言行中仿效、认同。教师要有目的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榜样。要使榜样起作用,一是榜样要可亲可信可效,树立榜样的威信,消除“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二是重视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表现就是无声的命令;三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榜样。

  7、惩罚强化法

  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心理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习惯是多次强化的结果。奖罚就是一种对学生行为肯定与否定的强化。对品德不良学生来说,及时地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与否的评价,有了正确性的行为立即表扬或奖励,出现错误及时批评或处罚,能使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奖罚强化要注意:一要以表扬为主,少用批评慎用处罚;二要奖罚及时;三要形式多样;四要公正适量,不可滥用。

  8、情感感化法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学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野马驯化”,情感感化法就是要求教师怀着真诚的爱生感情,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帮助、体贴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鼓励、教育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当学生开始亲身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真挚情感、殷切期望时,学生的内心将发生突变,“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教诲就能发生效力,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沿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9、抓闪光点法

  品德不良学生自尊心强,自卑感重。有的对进步丧失信心,有的“破罐子破摔”,对表扬之类从不奢望。抓闪光点的方法就是善于发现和积极利用学生的某一优点和长处,燃起学生自尊自信的火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强烈动机。要抓闪光点,首先要善于发现。要抛弃诸如“不可救药”、“一无是处”等种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长处。其次,要积极利用闪光点,即给学生发挥长处、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场合,并及时地进行鼓励、表扬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尊、成功、荣誉等积极情感。

  三、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列举了很少的一部分,在运用不同方法对品德不良学生进行教育时,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爱是前提。无论使用那种方法,都要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心和深厚的感情。像慈母对待儿女,像医生对待病人。否则,再好的方法 也难以奏效。

  不要指望立竿见影,一劳永逸。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要改变它并非易事。无论什么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要怕反复,反复是正常的,要抓反复,反复抓。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教育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综合比单一效果好。要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有社会、家庭、学校多种。因此,要综合治理,立体化教育,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协调起来。

  (发表在《小学德育》1993年第1期;获江西省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词条  品德  品德词条  不良  不良词条  特点  特点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教师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展开)

教师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

除了阅读,还要理解。脱离理解的阅读,是无意义的。而单阅读而言,确实可以让我们心灵飞翔。或许大家都不会对“阅读”这个词感到陌生,就连英文学习、考试、升学,都需要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