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
舌尖美食
语文课本,是我们少年时的文化基础,也是多少噩梦的源泉。李白杜甫白居易、鲁迅冰心朱自清,上到先秦的《诗经》,下到康桥里水草,都是要背的。
今天说一些轻松的,盘点一下课本中出现的美食。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 高邮咸蛋
这篇必须是妥妥的C位,听到汪曾祺就知道有多好吃了。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能让大文豪放下架子,成为带货主播,不准备两大碗米饭都是对高邮麻鸭的不尊重。
文章里面除了鸭蛋,还提到了“十二红”:炒红苋菜、油爆虾等可能一共有十二道菜,课本秒变美食杂志。
《可爱的草塘》刘国林 / 狍子、鱼、野鸡
一提到北大仓,就想到东北的黑土地,一提到黑土地,就想到五常大米、杀猪菜、乱炖、烧烤……太多了。在黑龙江的大平原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一句顺口溜,鸡鸭鱼肉占了三样,让大鱼大肉武装到牙齿!这可都是东北的农家特产,特别适合当年货儿。
《落花生》许地山 / 花生
作者许地山先生笔名落华生,燕京大学教授,问题小说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这些我们当年都没记住。只记得全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想想都馋。红皮大个儿,薄油入锅,OMG,吃它!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 河豚
大吃货苏轼在这种场合自然不能缺席,《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那个能毒死人的河豚,玩的就是个刺激。想想苏老板敢在那个医疗水平和玩笑一样的年代吃河豚,也是资深吃货敢死队成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少年闰土》《故乡》 鲁迅 / 茴香豆、烧罗汉豆、钓虾、何首乌、覆盆子、桑葚、西瓜和猹
迅哥的这个是套餐,能整出一大桌子菜,还带饭后甜点。真实生活中的迅哥不都是忧郁锁眉,更多的是爽朗大笑,开心吃喝。而且今天还有很多网红餐馆与迅哥有关,像北京后海的孔乙己,绍兴的百草园等,甚至还有迅哥茴香豆特产。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 韭菜盒子、荷叶饼、素炒豌豆苗、笋炒咸菜、黄花鱼
萧红作为鲁迅的学生,果然一出手也是套餐,如果要是素炒豌豆苗可以用荷叶饼包住,蘸上麻酱,估计迅哥一定喜欢。
《武松打虎》 施耐庵 / 牛肉、酒
三碗不过岗的小酒,二斤熟牛肉,配上点鲁迅的花生米,听听郭德纲的段子,高晓松的奇谈,再刷个《复仇者联盟》,打什么虎嘛。小菜下饭,老虎都已经吃撑了,腹肌弄成一整块儿了。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 牡蛎
据说《我的叔叔牡蛎》,不,写错了,《我的叔叔于勒》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谁还记得,今天在脑海中的只有牡蛎的样子:“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我的天啊,这种从海边刚打捞的海鲜,直接下锅,最完美了。鲜嫩锁汁,仿佛听到了“跐溜”一声,牡蛎肉随着汤汁一饮而尽的豪爽。吃了就是武松附体,能打虎!
当然,教材博大精深,食谱远不止这些。
有水果拼盘:《小桔灯》的桔子、《杏儿熟了》的杏儿、《葡萄沟》里的葡萄、《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杨梅、《石榴》里的石榴、《荔枝》里的荔枝;
有海鲜礼盒:《老人与海》中的“夹杂在海藻里用手掐出来直接吃了的海虾”、“自己跳到船上的飞鱼刀子一剖两片直接生吃”、“浇了点盐水整条嚼下去的金枪鱼”;
硬菜也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里面火柴一点就能看到烤鹅、范仲淹《江上渔者》“但爱鲈鱼美”、《大森林的主人》中的烧松鸡、《挖荠菜》的山野菜;
主食也不能少:《榆钱饭》题目直击重点、《一碗阳春面》连汤带水吃个热乎、《槐乡五月》的槐花饭、《吆喝》里的馄饨、《桂花雨》中的桂花糕,当然还有刚入先部编版教材的袁隆平,袁老的大米喂胖你没得商量。
作为合格的吃货大国,果然我们都是从教育做起。
翰林
编修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