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论语》十二章教案

课题:《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教学重点

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调整意见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你们步入初中生活一个多月了,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会感到七门的课程吃不消;小学时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感到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

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

二、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四书五经”

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4、朗读任务

根据示范朗读,认真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注音。

三、自主学习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学会自己翻译,以最快的速度背诵。

1、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提问:讲学习方法是哪一句?讲学习的乐趣是哪一句呢?讲个人修养是哪一句?

2、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提问: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本章谈的是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比一比,谁能背诵下来

作业

背诵第一至四章并默写。

反思

课题:《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调整意见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文学常识提问

(1)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弟子的   _           ,与___       ,___       _,___       _合称“四书”。

2、检查背诵情况

3、检查重要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学会自己翻译,以最快的速度背诵。

5、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第六章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提问: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顶真)

8、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三、比一比,谁能背诵下来

作业

背诵五至九章并默写。

反思

课题:《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调整意见

第三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检查背诵情况

2、重要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学会自己翻译,并以最快的速度背诵下来。

10、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呀。”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提问: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三、归纳总结

1、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面都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2、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亦说乎

3、古今异义

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饭疏食饮水、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体会

(4)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5、一词多义

6、 特殊句式

7、课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见贤思齐、逝者如斯

三人行,必有我师、富贵浮云

四、体验反思:

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作业

1、完成第十至十二章背诵并默写2、完成“课时练”。

反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  论语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教师

 寻找狮城好青年系列活动

接共青团肃宁县委通知,现市县范围内开展寻找“狮城好青年”系列活动,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积极推报。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活动目标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展开)

教师

 抗疫情期间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在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开设空中课堂网上授课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家校携手,互相配合,顺利的完成了前两周的教学...(展开)

教师

 学与教的境界

 开学的第一个晚自习,我选择了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散文《人生的境界》的视频讲解。冯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又一次重申了他在《新原人》一书中对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