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不是—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实践过程。它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而我个人在学习了《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教材之后,也深有感触,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引发了几点思考。
从当前教材的使用来看,美术教师还存在过多依赖教材内容和完全脱离教材的两种倾向,其中又以借用教材课题、完全脱离教材内容而自主开发者居多。客观来讲,教师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是值得欣赏的。然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当前的教材是由美术和教育两个领域的专家及各地优秀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并经权威部门审核后才投入使用的,其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肯定强于教师个体。当然教材也不是需要我们绝对服从的“圣旨”,电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完全有理由依据教材作灵活运用,根据各区域、学校乃至学生的特点作适当调整,以优化教材处理。“生搬硬套”不可取,“摒弃不顾”亦不对,任何一件事情都在不断实践、磨炼中得到发展,转而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所谓“用活教材”意义深远。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果把片面依赖教材、根据“教参”上课看成是缺乏教学智慧或没有创新,那完全脱离教材按照个人想法授课充其量只能算是“自不量力”,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实,任何版本教材中都有许多值得研究或商榷的地方,教师在合理使用教材的情况下能从美术的角度研究其课程内容,然后对当代文十七有足够认识,对教材内容加以调整、补充、拓展和延伸,这样或能使美术课更富有内涵,产生更高的效益。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尊重学生天性”等新课程主张,但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习正确的方法,换言之,教学评价具有对问题、方法的指导性意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犯了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对这句话的解读运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即为每一位学生固然都有各自的个性和值得赏识之处,但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眼睛的观察,手脑并用,进而得到美的体验,并潜移默化地掌握正确的审美规律。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美术课上的自发行为都是正确的,教师在激励的基础上做出客观评价是最重要的,缺乏指导性和导向性的美术课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热闹有余、华而不实,在美术教学中,一味地对学生的表现重复表扬甚至发奖品显然是过度了。单纯鼓励性的评价显然对美术学科的理解过于表象和肤浅了。
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需要我们不断去反思,去优化、完善。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看法有很多,我个人认为一堂好的美术课首先应该是“美术课”,不能脱离本学科特征、混淆学科界限,能够反映美术学科的“双基”;不同学龄的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学到了相应层次的美术知识,锻炼了能力,在学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其次,一堂好的美术课是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即实在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流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相互的且真实的讨论、思维的碰撞,能够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再次,一堂好的美术课是常态的课,即落实教学常规和按照教材进度安排的课。教师解读和使用教材的能力实际上是建立在其专业素养基础上的,要认真分析教材,使教学目标明确恰当,并结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上出一堂好的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