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导...

5.《琥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片。

2.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3.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4.介绍作者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 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琥珀》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一)提出自学要求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出示本课生字

琥 珀 嗡 脂 拭 渗 俯 扎 番 埋 澎 湃

怒 吼 餐 划 晌 辣 挣 刷 测 详

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 测”,翘舌音“脂 拭 渗 晌 挣 刷”等。

2. 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拭 餐 渗”的书写

师范写,并讲解:

“拭”左窄右宽,左边的“扌”注意第三笔是提,右边的最后一笔斜勾写的长一些,落笔和提手旁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多写最后一笔撇。

“餐”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有三个部分组成,下面是“食”,撇捺要写得舒展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渗”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参”的写法,下面的“彡”

的写法,三撇要写在一条竖线上,第二笔、三笔起笔位置要记住:都在前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3.理解词语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时间。

第二部分(2-9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13-18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四、图文结合,了解琥珀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预设1:里面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预设2:这块琥珀是金黄色的。

预设3: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2)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五、课堂总结,巩固提高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欣赏了琥珀的美丽和神奇,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都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课堂练习:

一、读拼音,写汉字。

   晌午的太阳热làlà(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shèn(  )出厚厚的松zhī(  )。一只小苍蝇停在一棵老松树上,拂shì(  )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cān(  )。

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1. 例:前俯后仰(含反义词)                                                  

2.例:热辣辣(ABB式)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测(   ) 透明(   ) 详细(   ) 澎湃(   ) 拂拭(   )

四、写出下面句子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 )

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着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

3.“爸爸,您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

【答案】

一、辣 渗   脂  拭    餐  

二、1.天罗地网 古往今来 左思右想

    2.绿油油 黄澄澄 乐呵呵

三、推测(推断) 透明(透亮) 详细(详尽) 澎湃(汹涌) 拂拭(擦拭)

四、1.景物描写 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

琥珀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一番  澎湃

怒吼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挣扎 冲刷 推测 详细

指名读,赛读。

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3. 谈话导入新课: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默读课文,做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板书:苍蝇蜘蛛巧遇)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板书: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厚厚的)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感情地读一读。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子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

(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板书:被淹没)

B.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松脂“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预设二: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出示: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2.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板书:松脂球化石 时间长)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4.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C.琥珀价值(13-18自然段)

1.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推测”是什么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预设1:因为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球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预设一: 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

预设2: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科学家还有哪些大胆的推测?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这个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滴下一大滴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个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

预设:因为能把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同时包住的一定是一大滴松脂,小的松脂是包不住两只小动物的。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这块琥珀还有哪些价值。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如,为什么我们通过琥珀,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如,苍蝇和蜘蛛也许在几千万年前是一对好朋友,相会的时候被包裹在松脂里了。)

2.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书设计:

5 琥珀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时间长

        松脂球变成化石

                                 被淹没

课堂练习:

一、我会查字典。

 1. “餐”,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在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画。

  2.“拭”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组词是         。

二、形近字组词。

   珀( )    枫( )  试(  ) 扔()

    柏( )    飒( )  拭(  ) 仍()

三、仿照例句,写句子。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请再写一个拟人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 这块琥珀的特点是什么?

                                                                   

2.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答案】

一、1.C cān  食 7  2.扌6 擦拭

二、珀(琥珀 )    枫(枫树)  试(考试) 扔(扔掉)

    柏(柏树 )    飒(飒飒)  拭(拂拭) 仍(仍然)

三、拟人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四、1.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 《活动》 《爱的代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琥珀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类: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缅甸根珀等。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松脂 是松树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刚从树干流出时,无色透明,松节油含量可达30%以上,与空气接触后,松节油逐渐挥发,加上外界水分的侵入,因而使其中的部分树脂酸呈结晶状态析出,松脂逐渐变成蜂蜜状的半流体。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有趣故事

琥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品,风靡全球。琥珀是由千万年前植物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地壳运动而深埋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化石。品种有金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透明珀等,尤以含有完整昆虫或植物的琥珀为珍贵。中国古代称琥珀为“虎魄”“光珠”“红珠”“江珠”“顿牟”“遗玉”,被视为珍宝。

5.《琥珀》一课一练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zī zhī)的香味。

2.它们前俯(fǔ fú)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3.有两只小虫被埋(mái mán)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二、辨字组词。

  详(    )   侧(    )   番(    )   响(    )   渗()

  祥(    )   测(    )   蕃(    )   晌(    )   参()

三、词语搭配

()地照着    ()地响     ()地飞舞

()的绿翅膀  ()的松树   ()的松脂

四、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缩句)

                                                                             

(2)一大滴松脂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五、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用“_______”画出科学家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用“   ”画出科学家由这块琥珀产生的推测、想象的句子。

2.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写出层意。

                                                                                 

3.“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它们”指_____,“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是因为________。

4.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是________。

六、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参考答案:

一、 1.脂(zhī) 2.俯(fǔ) 3.埋(mái)

二、详(详细)   侧(侧面)  番(一番)   响(响亮)   渗(渗出)

    祥(吉祥)   测(猜测)  蕃(番茄)   晌(晌午)   参(参加)

三、暖暖 飒飒 快乐

    柔嫩 高大 厚厚

四、1.小虫淹没在泪珠里。2.两只小虫被一大滴松脂重重包裹在里面。

五、1.事物:“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每一根毫毛。”“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联想:“还可以想象它们……怎样挣扎,”“我们可以推测……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第一层:从“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到“黑色的圆环”,写了这块琥珀的样子。,第二层:最后一句话,写了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3.苍蝇和蜘蛛,苍蝇和蜘蛛挣扎时在松脂里划动留下了痕迹。

  4.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六、示例: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热辣辣地照在一片松树林上。大滴大滴的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有一只苍蝇从此路过,正好又有一滴松脂从上面落下来,正好落在它的身上,一只蜘蛛正好想把苍蝇当作美餐,正急匆匆地往这里赶,快到苍蝇跟前,又有一滴松脂滴落下来,把蜘蛛罩住了,一滴、两滴、三滴……把它俩重重包裹在里面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下册  下册词条  人教  人教词条  琥珀  琥珀词条  语文  语文词条  年级  年级词条  
教师

 《雁门太守行》教学反思

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描述了边塞紧张的战斗氛围,突出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如此悲壮的诗歌在八一班教学非常不成功。这是周三下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