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5月9日发布通知,各地各中小学校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举受到舆论的高度关注。
校园欺凌已成为今年以来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在4月8日召开的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公安部就联合声明,今年将加强对校园欺凌、踩踏事故的专项治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校园暴力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表示,无论是来自于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校园暴力,都应当坚决防范、坚决制止,尽最大努力使这种事情发生率降到最低。
暴力、欺凌,在我们的记忆里,那是电影和小说中的描写的一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在外国的影视作品中居多。不想这些现象却走进了我们的校园,给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对此,我们既不能把它视作洪水猛兽,造成心理恐慌和不安,也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任其蔓延。好在这件事已经引起国家、社会和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公安部就加强对校园欺凌、踩踏事故的专项治理做出了部署,明确了具体任务和要求,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努力,校园暴力、欺凌的势头会得到有效遏制,现象也会大为减少。
专项治理校园欺凌、踩踏事故问题,需要厘清原因,拿出对策,综合施治,为校园安全撑起保护伞。除了政府高度重视、完善法律制度,遵循事前预防、事后惩戒,净化社会风气、强化家校责任,加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之外,作为主体的学生,应该珍惜同学情缘,自觉抵制和远离暴力欺凌,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因为,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上,“同学、朋友”这个称呼,都是非常亲切,富有特别意义和情感的。所谓“在家靠自己、出门靠朋友、在校靠同学”,就充分说明了“同学、朋友”的重要。所以,既然我们有缘同学、朋友一场,就应该好好珍惜,共同培育,让同学、朋友的感情与友谊深厚而长青,而不应该出现不团结、不和谐的音符,更不能让暴力、欺凌充斥其中。具体说,就是要努力做到“三互三不”,即:互相学习,不自我封闭;互相帮助,不冷漠无情;互相包容,不干戈相向。
互相学习,不自我封闭。品高为范,学高为师。同学之间,品德、学绩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虚心向德才兼优的同学学习请教,给德才稍差的同学多一些辅导和助力,共同促进提高,不让一个同学掉队,而不能自我封闭,自视清高,不与人交往,把自己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同时,要防止和克服怕别人超过自己和怕自己丢人的心理,敝开心扉,主动与同学交往,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携手共同进步。
互相帮助,不冷漠无情。人生总难免有困难、挫折和不顺,学生也同样如此。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生理、心理上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矛盾和困惑。每逢此时,特别需要同学们的关心过问和热忱相助。所以,当同学有困难、困惑时,我们就应该伸出援手,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信心,战胜困难,而不能冷眼旁观,不闻不问,甚至冷漠无情,让纯真的同学友情蒙上阴影。
互相包容,不干戈相向。由于年龄、性别、性格,包括学校环境、家庭条件的不同,加上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处事能力和办法也各不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误解、矛盾和摩擦。一旦同学间有了矛盾和摩擦,我们就要相互包容、容忍,特别是要容人之言,容人之过,通过沟通谅解,或请老师、家长出面解决,而不能心生忌恨,甚至干戈相向,造成伤害,那就会把同学情谊推向对立的边缘,留下终身遗憾。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刘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