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C端产品经理,B端产品经理的工作有时候更富有挑战性。本文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产品路上的感想与建议,与大家分享。
吐槽的说,B端产品经理的工作有时候要比C端产品经理更富有挑战性,一方面需要你具备产品经理所有的基本技能,包括产品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图文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知识;
因为在外部你要面对的群体既有企业上层的客户,也有基层的用户,在公司内部你既要满足市场同学各种催命式的需求,也要能配合技术、运营同学去推动产品落地与推广,同时你可能还得引导技术去满足你未来一些产品层面的技术要求,没有这些能力你可能很难在职场上立足;
另一方面就是要具备这个行业的业务知识以及人脉圈子,业务知识说白了跟像一门外语,我本身是做家装行业的,遇到客户你要是不知道啥是整包,啥是半包,你都没发去跟客户沟通。
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四年,也见过很多同行业的老产品经理,有些人虽然比我年头久,但是水平和他的年限很不相符,做出的产品也很难落地,有些则不然,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是见解颇深,对市场未来方向也摸的很准。
出门在外一般见到客户都会自豪的说:“本人深耕家装行业多年”,但是细细品味究竟如何才叫“深耕”?难道混混年头就算深耕?结合我这几年的一些经验,来讲讲我对于B端产品经理如何做到深耕行业的一些思考。
01 下基层拜访、体验、观察
一个B端产品经理,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城,依靠自己偏执的柏拉图式设想或简单粗暴抄袭别人的产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产品一定会颠覆行业,引领行业变革。
首先一款B端产品的成功并不一定是卖出去就万事大吉了,不要被这种错觉蒙蔽,我见过很多产品虽然被卖出去,但是基层用户的使用率却低的惊人,不满声音此起彼伏,这个短期的成功也只是销售和老板人脉的成功,并不是产品成功。
一款产品甚至是产品中的一个功能真正能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完成产品最初设计的初衷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功课.
我曾设计过一个给工人用的回报工作的小功能,看似很简单就是让工人在流程节点上传些图片,点点按钮;美工同学精心设计了产品上的按钮和复选框,几轮评审过后我们都觉得功能做的非常精致,无可挑剔;
但是真正到了一线,我们惊讶的发现工人都是大老粗,手指头粗的要命,很容易误点或点不中,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后期改进了按钮和复选框的大小,虽然美观性上比原来差了很多,但是真真的提高了工人的点击成功率,所以产品经理一定要多去一线实地调研,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更接地气。
02 不断思考、碰撞知识点
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是一路辗转转型走上了产品经理这条路,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也意味着产品经理的入门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尤其是好的B端产品经理不光是要多看书,多学习,更需要我们平日里多思考,多交流碰撞想法,把知识真正变成可供使用的技能;
知识就像是原子,只有碰撞才能才生能量。
我早些年曾经在设计一款后台产品,反复修改了一个多月时间,最后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回过头来发现,这个过程不仅用上之前做需求分析师时候的一些基本功,还用上了自己技术的一些知识,再结合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做出的产品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还成体系的写出了我第一篇文章:《一个后台B端产品0-1诞生过程》
03 多分析竞品
做产品不可能每次都是靠自己从无到有的去想,这就需要我们适当的借鉴竞品,学习竞品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要做逆向工程,毕竟人家上线的功能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要能逆向思考分析出人家这么设计的精髓是什么?再指导自己下一步如何设计自己的产品,而且抄还要知道跟谁抄,有时候并不是只有同行业的竞品才是抄袭的唯一来源。
我曾经设计过一个审核小功能,是让第三方来核查业主家工地的主材用量和工艺方式是否合理,这个功能一开始是无从下手的,直到有一次看病,使用一款在线诊疗的app时发现医患之间在线寻医问药这个功能完全可以借鉴:
因为工人给业主审单和审量其实和医生给病人看病的逻辑是非常相似的,只不过一个是人生病了,一个是工地生病了,如此一来借鉴一下发现效果还是不错的。
03 认真复盘总结
做产品难免会有不成功的作品,这时候一定不能自暴自弃,也不能推卸责任埋怨团队,产品不成功作为产品经理难逃其责,逃避问题有时比产品失败更致命,与其找人担责任不如痛定思痛,大家坐下来找分析问题的原因。
之前做过一个家装交付管理的一款产品,包含从开工到竣工一条龙的管理,前前后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做好之后给工长和工人们培训了不下3回就是用不起来,运营部门和产品部门相互推诿,工长也怨声载道说复杂学不会,总之阻力重重;
后来也是痛定思痛找运营同学喊来几个好说话的工长,一起酒肉之后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委,回来后对产品做了大幅改版,首先大幅缩减了不实用的功能,并按照工长们的工作习惯把页面做了改版,并把一些敏感的管理功能放宽,同时在业主评价时加入打赏功能,二次改版后,工长的抵触心理大幅降低,运营部门的培训也轻松多了。
04 多记笔记,多写文章
每工作一段时间,随着经验的累计,总能心生一些感悟,这些想法有时候就是一闪而过,为了怕忘记所以养成了记录笔记的好习惯,如果在单位就写在工作笔记本上,如果是在路上就写在手机记事本里,然后定期总结成文章发表在一些平台上,并与志同道合的网友互动沟通.
其实文章不一定非要最求字数和深度,就是当成一个日记就好,也不要怕被人笑话,量变才能产生质变,相信经过这样的积累,你在这个行业中业务经验和认知能力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设计的产品也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