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更优,可以说产品经理的工作就是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每一次突破就意味着多了一份取胜的机会,而实际工作中,越到后面,突破就愈发艰难。这里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本概念
存量和增量本身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存量是指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增量则是指某一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
映射到产品领域,我觉得存量和增量可以理解为:存量是指某一产品领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所形成的特性和流程;而增量则是指可以使固有存量的特性和流程发生变化的另外一些特性和流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存量与增量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套完善的产品流程。举个例子,对于新闻门户来说,新闻的体量与时效性是最基本的竞争力,那围绕这两个方面所形成的行业特性和工作流程,就是新闻门户的固有存量。社交作为强化用户与媒体、用户与用户之间连接互动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新闻门户所重视,那么社交就成了新闻门户的增量,而社交本身是有成熟的特性和流程的。
实际上,增量还可以细分为内部增量和外部增量。仍以新闻门户为例,内部增量是围绕新闻本身流程未挖掘的部分,例如个性化推荐、布局研究、导航再造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而外部增量则是我们提到的社交等其他领域。
优化存量
对存量的优化,往往会决定某一时间段,我们在相应领域中的“江湖地位”,而要做好优化,一定是从细节入手的。例如表演,我们看某些演员饰演某一类的角色,会觉得他/她就是戏里的那个人,诠释得如此真实,以至于一想这个人,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个角色;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些演员,你会觉得他/她就是在表演,怎么都无法融入到角色中去。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对于细节的把握,表演的基本技法大家都懂,但对细节的把握却是只有真正花心思研究才能做到。
回归到产品工作,我觉得做好存量的优化,我觉得至少需要以下几个工具:
1.流程树。
做好一个产品,首先我们需要整理一个关于产品架构的流程树,而这棵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长大。从最基本的树干(用户核心流程)开始,慢慢长出若干树枝(子流程),再到树叶(功能点)。随着树的长大,有的树枝也会长出自己的树枝(子流程),在它周围会形成一个小的流程树。
通过这课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两个目标:1.明晰主次;2.避免遗漏流程关键点。这是产品工作中比较典型的两个问题:产品开发完才发现遗漏了某一个关键点,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把子流程当成了主流程,结果开发的产品并不是用户想要的。
2.用户画像。
有了用户画像,首先能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优化的重点,其次能给我们分析用户使用场景和入口提供重要参考。例如使用某一个产品,我们预先知道它有某个功能,但在我们想用的时候就是找不到它(用户可能会在某个功能的界面使用另外一个功能),或者要很多步骤才能使用。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和用户画像配合使用的。简单地说,用户画像更多是定性,而数据分析则更多是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才更不容易跑偏。
4.产品开发计划。
任何优化的理念,只有真正落实到产品上,才可以产生价值,所以我们在想好做什么后,就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品开发计划,这就要求我们熟悉公司内部资源的情况,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
寻找增量
上面说到增量分为内部增量和外部增量,内部增量通过上面讲的优化工具,我们基本上就能发现。因此,下面我们更多讲的是对外部增量的寻找。
迎接变化,创造增量环境
前段时间参加公司组织的管理培训,原本我们是按照部门分座位,同一部门的同事坐一桌。但培训老师一来,就“残忍”地把我们分开了,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给我们分了组,然后就发现一个事实,自己要和不熟悉的人进行协作了。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在一起沟通,再怎么沟通也很难跳出某一个圈子,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在一起,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东西。
其实老师所解释的,就是一个典型培养增量的场景:到一个新环境,和拥有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也许你会发现,原来事情还可以处理,貌似比我们之前的方法更高级。
作为产品人员,我们需要刻意地创造一些变化的机会,了解更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些机会包括和产品大咖一起工作;看一篇其他行业的产品案例文章;参加一些行业论坛会议等等。这些机会都会不同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产品。
读书和笔记
上面所讲的创造变化机会,本质上我们是被动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我更建议大家通过读书和笔记的方式主动发现外部增量。我觉得图书有两点好处:1.内容是系统的;2.有很多客观数据和案例。这两点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不熟悉的行业,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阅读几本书,我们基本上能够熟悉这个行业的简要流程和关键点。
真正掌握知识,是需要转化的过程的,所以除了读书以外,我也建议大家做笔记。这里所说的笔记可以是任何形式,比如看完书的读后感,对核心内容的摘录,或者是看完书画出来的思维导图等等。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是对思维的整理,整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对此一个直观的体会就是,对于某一件事情,可能觉得想明白了,但真正书面化的时候会发现,还有很多残缺,这也是笔记的最大价值。
另外,关于读书和笔记,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需要培养横向的广度。产品进化进程中,增量是会转化成存量,其定义只适用于某一个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发现新的增量,然后进行知识转化。这也许就是产品人的宿命,但也是产品让人惊喜的地方,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兴趣为出发,做拿来主义的读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