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微信是2011年1月21日进行发布推出的,但是微信并不是第一个做社交软件的,在微信前三个月就已经有米聊推出,更早的还有强大的中国移动在2007年推出的飞信。
但是,为什么其他更早推向市场的产品为什么后来在与微信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对手,微信是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迭代以及功能的改进。
利用QQ的导流优势,迅速推出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吸引用户,
在2012年8月23日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一大把的微信营销案例又一次把微信放在在浪潮之上,
在2014年1月27推出微信红包,2015年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在创造了强大交易量的同时,微信红包也为财付通的推广打出一手好牌等等…
微信通过一系列的产品迭代,从而坐上社交软件龙头的位置,它并不是最开始面向市场的,但是它笑了最后。
我们不仅仅能由此得出微信的产品功能设计很棒,同时,我们也该明白:微信的迭代效率绝对是非常快的,在响应市场的把控上,是少有产品能比的。
前段时间针对下拉拍短视频的功能,在经过用户反馈之后,就在微信更新中进行了去除,足以可见响应之快。
同样地,不仅是微信,对于其他的互联网产品,产品的迭代效率都是十分重要的。
产品的迭代效率高可以让产品更早推出发布,抢占先机占领市场,同时容易快速试错,通过用户的反馈数据快速进行产品的迭代,这样利于我们在市场上更稳地站好脚跟。
在这里,我先不谈产品最初的开发发布,以产品迭代为例子,详细讲述如何提高产品迭代效率——敏捷开发流程,这是一种流程,更是一种好的工作方式。
如图所示,这是详细的流程表格,下面逐点进行分析。
背景
开发周期:表格中设定的是两周时间,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产品具体的迭代难度进行时间的调整,一切视情况而定。
工作人员:参与迭代的工作人员涉及到产品、UE、UI、开发、测试,基本上互联网公司都会涉及到这些岗位,小型的创业公司可能没有UE,那么一般是由产品经理完成,所以作为产品经理,原型图以及交互体验是必须要懂的,有时候测试人员不够,同样地,产品也要进行参与,所以,产品是苦逼的,大家要善待每一个产品经理。
工作流分析
我用灰色进行了标记,这是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都会用到的流程,我将主要流程提取出来,便于查看,如下图。
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所负责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时间。
前期(前1/4时间):由产品经理进行驱动,进行公司产品战略的参与,从而进行需求的采集与确定,根据竞品分析以及用户调研,进行产品原型的制作以及产品需求文档的撰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项目经理进行评审,了解产品的开发难度以及可行性,从而对产品需求以及原型图进行合适地调整。
中期(1/4时间):由UE完善产品原型的交互细节,有关页面的跳转等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然后由UI设计师进行界面的设计美化,及时与产品经理进行沟通,设计出与产品经理所想要的效果出来,结合自身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将界面设计得人性化、扁平化。
后期(1/2时间):由开发人员进行产品具体的功能设计开发,根据项目进度安排时间,做好工作安排,认真查看设计图以及原型图、产品需求不懂,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与产品经理进行沟通,以免辛苦做出的功能与产品的意思不符,造成浪费时间精力的后果,产品进行开发完成后,由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修复产品的bug,确保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上线。
同样地,我们通过图中的流程,这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产品就成为当之无愧的背锅侠,事实上,这怨不得其他人,好比造房子,产品的工作类似打地基,地基不好,房子会塌,房子塌了怪谁,地基打得不好,当然是产品。
在工作中产品经理特别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
前期的产品战略以及需求,产品经理都是参与其中的。特别是大的产品方向突出的功能点,你都必须全局进行了解。对公司的战略方向是否匹配,之后在产品的开发以及以后产品的迭代是否难度太大;这些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想清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懂的就问,不断地进行评审深入下去。因为一旦进入开发阶段,突然变更需求,那么这段时间的精力以及时间就浪费了,这对于公司的损伤是巨大的。
工作过程中,需要勤写文档。一个人的记忆不可能会记住所有的东西,所以你必须记录下来,这样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写需求文档的时候,我们需要要对每个用词定义紧抠,少用差不多、不确定等用词来模糊定义,千万不要以为需求文档开发不看,只看设计图,起码测试是需要根据你的需求文档写测试用例的,所以需要慎重对待。
经常会有评审。在评审的过程中,与项目经理进行评审后,记得做记录。哪些功能做,哪些功能不错;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这些都做好记录。如果项目延期遭到老板责骂,那么你可以向你的上级表示你已经尽力。之前已经有记录是与项目经理谈好了工作进度安排的,当然责任不在你身上。
职位工作流程
在我们产品迭代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只涉及到一个具体的工作流程,比如开发只负责开发,那么在前期的需求采集确定以及UI设计等阶段,他会无事可做,而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上级没水平工作安排不佳的问题。
产品经理:
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产品经理是全程互动、全程参与的,产品经理主要是负责前期的需求采集分析、制作原型交互等工作,在之后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需要时刻地沟通跟进,确保需求传达准确,根据原型图进行功能开发,对细节的把控,以完成最终产品的迭代。
UE:
貌似UE只负责一个产品原型交互细节,制作一个低保真原型图就万事大吉,事实上他也要涉及到一些必要的工作,在前期的需求采集,可以作为一个小白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构思,在完善产品交互细节后,对在交互设计上经常用到的方法制作一个范式文档。(范式文档:解决通用问题的通用方法,参照他人解决问题的方式,结合自身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统一的要求)
UI:
同样可以作为一个小白用户参与到需求采集分析,便于产品经理集思广益更全面洞悉用户心理,在产品经理和UE制作原型交互的时候,可以为设计提前做准备,寻找此类产品的设计图参考,对于界面风格以及具体的图标进行素材的寻找,这都便于在之后的设计中提高设计的效率。
开发:
在产品的需求采集阶段,开发不进行参与的情况下,可以对上一个开发完成的产品进行总结,对一部分技术难点进行深入,对部分可简化的代码给出代码规范,及时进行总结,在设计图的制作过程中,查看需求文档,对于需要做的功能点进行事先的深入研究,便于提高后期开发效率。
测试:
及时查看产品需求文档,根据产品需求文档中的内容进行测试用例的撰写,做到细致,如此一来便省去了之后测试过程中的一部分时间,对于测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文档中进行总结反馈给开发人员,减少出错率。
总结
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合理地按照工作流程来执行工作,提高产品迭代的的效率,针对于个人的瀑布流工作方式,帮助个人在工作中及时进行总结,进行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再好不过。
何况,互联网迭代的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并没有因此下降,对于市场的快速试错,根据数据的反馈进行及时的战略调整,让产品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