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直觉、记忆和场景篇)

很多朋友跟我抱怨,说在工作中与同事的“沟通成本”比较高,跟他们说话很费劲,总之各种各样交流和沟通上的问题,那么就以此为机会和大家聊一下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一些心理学小知识吧,希望能够帮上大家~好的,那么下面就正式开始了~

一、直觉、记忆、场景

不依赖于场景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我们做出的所有判断都取决于我们看待和解释这个世界的方式。因此我们首先会讨论我们的判断是如何受到客观场景和主观思维影响的。

选择性的知觉

看看这张图片吧,你所看到的东西,多大程度上是由你的预期所决定的呢?即便是对于眼前的事物,你还是会被自己的已有观念影响,所以人们看待事物没有任何偏差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大多数人会选择性的去感知那些他们所期望和愿意看到的事物。

在这里给大家举个更加具体的例子吧:

这是1977年的一个实验,被试者被分为2组,一组被告知喝下的饮料是汤尼水和洋酒的混合液体;另一组被告知喝的只是汤尼水,其实液体仍然是洋酒和汤尼水的混合液体。但是只有被告知喝了混合液体的那一组被试,心率变化比认为自己喝的只是汤尼水的那一组被试变化要显著。

这就是“预期”的影响力。接下来再说几个和“预期”有关的心理效应

和“预期”有关的还有比较著名的“敌媒体效应”——指的是不管人站在什么立场上,很多时候都认为新闻报道是偏向于对方立场的。回忆一下,当你和技术争论的时候,突然有个同事出来让大家好好商量,然后开始在白板上记录你们争论的细节和内容,开始清洗和整理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他是偏向于技术那边呢?

如何才能减少主观预期对于我们判断的影响呢?

思考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否收到了某种动机的驱使

例如:我与某同事不合,我就是想去强行证明他的方案是不可行的

思考自己看待和处理问题时是否夹杂了自身的预期

例如上面的扑克牌例子,是否已经有了预期结果然后自己以为是的去进行思考了呢?

是否和那些有着不同预期和动机的人交换过意见

多和同事聊聊吧。

认知不协调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认知不协调”吧。

开会的时候,一个PM由于人缘非常不好,所以他的方案一直被一票人稳定反对。后来PM想了一个办法,把那群稳定反对他的人叫了出去,说以后开会只要他们反对他一次,就请他们吃一次饭,于是这次PM请他们吃了川菜馆。第二次开会,那群人还是反对PM,PM请他们吃了驴肉火烧,说“不好意思,这次手头不是特别宽裕”;第三次PM只请他们每人吃了一袋薯片;第四次PM就不请他们吃任何东西了,这个时候,那群由于私交一直反对PM的人说,“连吃的东西都不给我们,就想让我们开会的时候反对你,简直就是疯了!”

在这个例子中,在请客吃饭的时候,PM巧妙地改变了同事们开会反对他的动机,由恶劣的私人关系变成了物质激励。

以下将会列出更多关于“认知不协调”的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

人们对自己的态度、情绪、以及其他一些内在状态的认识和发现,部分是通过观察自己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来实现的。

由于内部线索微弱、模糊和难以解释,人们的自我认识就与外部观察一样,要通过推断得出。

非常抽象的概念,是不是?那我们还是通过举例说明。

某公司的新APP上线了,职员甲推荐给他朋友下载并试用,职员乙推荐给他邻居试用并给了邻居10块钱小费。这个时候甲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APP确实做得不错,有点意思;但是乙的邻居可能觉得这APP也就那样,因为乙邻居的试用前提是通过金钱激励换来的。

同样的产品,不同的推荐方法,导致了用户对于自己使用动机的不同解释。还有办公室里的例子,比如张三要去说服甲和乙两个技术同意自己的提案,甲直接看了提案就被说服了,乙的话是在张三请他吃了饭之后同意的。那么甲可能是觉得张三的提案确实好,而乙可能觉得自己是因为那顿饭的物质激励才同意甲的提案的,所以可能反而觉得张三的提案不那么好。

决策前不协调

每个人都有减少内部冲突或者说不协调的动机。那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决策前不协调,一种是决策后不协调,那么先通过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决策前不协调

这是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有的公司内部,那些对于权力和使唤别人特别渴望的人,总是喜欢说“扁平化管理”“民主”“和员工是朋友”之类的话,来消除自己内部的一些不协调(道德观和自己内心渴求的不协调)。

决策后不协调

与前者相比较,仅仅是时间上的不同而已。还是通过例子来说明。

假设说张三的提案被采纳并且开始实施了,那么如果以7分制来评价这个提案成功的概率,1表示最小的概率,7表示最大的概率,那么在表决之前张三提案的成功概率评价平均值会在3左右,而表决之后,评价的平均值会上升到5.

换个简单的例子说,美国总统大选都知道吧?相对于投票前的选民,投票后的选民更加倾向于相信他们所选的候选人是最佳候选人,并且会赢得选举。

记忆和事后聪明式偏差

很多人认为,记忆是我们过去经历发生的时候被我们存进记忆库中的拷贝,然而并不是。记忆是在我们提取它的事后才建立起来的,重建的材料是那些填补缺失细节的逻辑推断和其它一些相关信息(重建场景)。

什么是“事后聪明式偏差”?

已经知道结果的人,回过头去预测一个事件,那么他们所预测的概率比那些实验之前就进行预测的人要高。

好吧,这个事情可以用我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个例子来说明。

2005年的时候我在浩方CG论坛上发过一个帖子,聊格斗游戏的,当时我说“街霸或者KOF的下一作,肯定会用到卡通渲染技术”。然而当时并没有人信我,后来《街头霸王4》问世之后,论坛上又一大片关于“卡通渲染技术”在格斗游戏领域应用的讨论。

减少事后聪明式偏差

做好准确的记录和笔记,提高记忆的重建准确度

多考虑过去的事情在什么条件下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直觉  直觉词条  心理学  心理学词条  场景  场景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记忆  记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