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伤百度】一个产品经理的百度生涯

南都周刊记者_王宏宇  实习生_宋淑美 北京报道

李锦飞面前的选择并不多。一盆仙人球,一盆君子兰,还有一盆叫不出名字的绿植。他犹豫了一下,拿走了那盆君子兰,“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嘛,何况仙人球上会有刺。

这一天是2007年3月22日,是北大信息管理系在校研究生李锦飞,以实习生身份成为百度一分子的第一天。他进入的部门叫“百度知道”,一个很小的部门,彼时只有七八名员工。

和所有正式员工一样,每个实习生都有自己的一台电脑,一个工位,以及可以去行政部门领回一盆花—在百度,除了薪酬较低之外,无论是面试和入职,还是工作量的考核,实习生和正式员工相比都是完全一样。

领走这盆花,回到座位上设置好公司邮箱和办公所需软件,李锦飞在这家以“简单可依赖”、“有问题百度一下”、“更懂中文”的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开始了。

需求与代价

没有入职培训什么的,完全是在实战中学习。当时的部门经理、李锦飞的“指导人”把他叫过去,告诉他“最大的不足在于参加的项目少”,讲了一大通,然后告诉他现在有一个职位叫“产品助理”。

李锦飞回到座位,有点茫然。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但是里面的专业术语,有一大半都不知所指为何物。他足足花了一周时间才大概明白了那些术语的意思。

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评估当时已经上线一年多的“百度知道”,是否需要一个类似国外IT新闻网站Digg的“投票”功能,在提问者没有及时采纳答案的情况下,帮助人们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因为不这样的话,对回答者来说“不公平”。

外人完全难以想象,网站上一个不起眼的功能,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调研、分析和讨论。李锦飞为这个三四页纸的需求调研报告忙碌了一周,等到用户用上这个小功能,已经是两个月之后。

两个月下来,李锦飞并没有任何不适应。一切都像是仍在校园里,同事们喜欢互称“同学”,一起吃饭,一起踢球,一起熬夜,即便是争论的方式也仍然是学院式的。李锦飞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他们喜欢坐在转椅上转过来,手肘抵在扶手上,两手十指交叉,盯着你的眼睛打断你的话,“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代价先不考虑。”

直到又过了两个月,李锦飞才知道自己做的东西影响了多少人。李彦宏在“百度知道”两周年庆典上说,“百度在国内并不是做得最早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好在我们在发布3个多月后,很快就赶上并超过了竞争对手。”他宣布,每天有超过1000万用户使用这款产品,这些人两年来制造了1700万个问题和答案,“百度知道”成为全球最大的互动问答社区。

这是李锦飞第一次如此深入地观察百度这家公司和它的粉丝们。从此以后,两句话成为他的口头禅,一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用户”,另一句是“我们为用户创造价值”。

有关价值

一年后,李锦飞毕业了。此时的“百度知道”已经拥有3000万个问题和答案。已经做到了产品助理最高级别的他,毫无悬念地选择继续留在这家他喜欢的公司。

现在的问题是,“百度知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社区,但却没有系统的用户激励机制。百度决定设立一个主攻方向是“用户基地”的产品设计师,“通过一些手段,让回答用户的积极性更高、给出的回答质量更高”。

李锦飞成为这个新方向的探路者。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用户“玩起来”。他参考游戏的设计概念,为“百度知道”增加了庞大的头衔和职业系统,甚至还设计了类似网游公会的“团队”。等到“知道财富商城”上线时,此时的“知道”团队,终于增加到了两位数。李锦飞也终于成为别人的指导人。

2009年,“知道”庆祝四周年生日时,问题和答案超过6000万,有数百名合作伙伴,每3个中国网民中,就有一个从“百度知道”获取答案,问题解决率高达97.9%,高级用户和专家的数量,则比当初增加了几倍。

当你肩负拥有一个上亿用户级数的产品时,那种甜蜜感以及责任感,就好像谈恋爱,有烦恼,有恐惧,但更多的是欢乐。不完美的是,因为越来越忙,忘记浇水,陪伴李锦飞一年多的那盆君子兰,终于死了。他没有在意,又去领了一盆。当这一盆在一次搬家中又搞丢了时,他对行政部门的人说,不要君子兰了,随便给我个什么。

文库诞生

李锦飞的确很忙。从3月开始,他都在忙于调研,在“百度知道”增加一个“文档分享平台”的可能性。这个产品的复杂性和当年的“投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它需要考虑版权问题,需要考虑用户的组织和管理,甚至需要专门研发一个直接在页面上观看文档的播放器。但作出决策和开发的过程仍然很快,相比投票而言,李锦飞需要增加的只是一个Falsh程序员。

决策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针对1万名用户的调查显示,有70%的用户需要在浏览“百度知道”时获得类似“入党申请书”这样的文档的全文;另一个理由是,国外的Scripd等网站,已经做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文档销售模式,即把自己拥有版权的文档挂上网,用户在付费后可以在线观看。当然,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我们为用户创造价值”。

李锦飞觉得付费模式在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下有问题,“作家作为主要群体,一定会要求利益回馈。但用户的接受度不会很高,不见得愿意付费。”李说,“网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如果堵不住盗版的口,用户照样可以跑到别的网站去看。”

当时团队讨论认为,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类似Scribd的下载付费,但额度更小一些;一是免费观看文档,但插播广告,两者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来解决对外合作的问题。与这个问题一并搁置的还有,版权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和法律问题。无论如何,“百度文库”就这么上线了。

2009年11月12日,“百度知道”的文档分享平台正式上线,经过一个月的“除bug”过程,用户上传文档迅速从最初预期的每天300篇增加到三四千篇。12月8日,经过一次并未涉及高层的讨论,此时已经是“百度知道”产品经理的李锦飞,和他的团队一起,决定把这个产品命名为 “百度文库”,并独立于“百度知道”之外,出现在百度的首页。一年之后,“百度文库”庆祝生日时,用户上传文档的数字已经达到惊人的每天数万篇。

又过了几个月之后,作家们开始集体声讨“百度文库”。互联网开发模式中最常见的“除bug”过程,在这里成了一个百度不得不正视的法律及道德指控。百度CEO李彦宏表态说“百度文库”“管不好就干脆关掉”,“百度文库”开始一轮紧张的整改。

李锦飞说自己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百度允许犯错和失败。从产品助理到产品经理,他的想法仍和几年前一样简单。尽管百度不再提“更懂中文”,但“简单可依赖”没有变,“有问题百度一下”没有变,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没有变,中国网民没有变,他做产品的方式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没有变,“如果真的关闭‘百度文库’,仍然可能会有别的人,以别的形式来做这件事吧,网民的需求始终在那里。”

也许唯一变化的,就是现在桌子上这盆叫做“随便什么”的不知名绿植吧。

 

来源:南都周刊

链接: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04/14253.aspx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百度  百度词条  生涯  生涯词条  经理  经理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设计

 不要以“迭代”为借口

为用户而迭代,为体验而迭代,你能做到吗?“这个体验不错,但是要花些时间做,我们下个版本再做”“不要思考那么多,反正产品要一直迭代,先上功能”“我们这个是第一版,...(展开)

设计

 B端产品设计实战之审批流

审批流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审批流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篇文章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一起来看看吧。无论是OA, HR,CRM,ERP 系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