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关乎用户体验,最终影响产品的口碑和生存期,在产品经理的角度之外,技术VP是如何看待产品设计呢?
作为一个“写的了SQL”、“看得懂代码”、“找得了BUG”的产品狗,在中秋节放假前夕,听了一场事业群技术VP关于技术本质及设计思维的分享。
从VP的分享中,感悟了3点关于产品设计的原则;虽然已经在日常产品实践中有所应用,但是通过日常的复盘还是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
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服务的出现,不过是对线下服务的线上映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很多保留至今的知识之所有还能流传下来,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很多所谓“创新”的设计,不过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转义成互联网的交互方式。
这一点在笔者本人日常产品设计工作中也是一直在实践和应用的。无论是一个新功能的设计还是对一个现有功能或流程的优化,在判断设计方案或设计流程的合理性上,都会用现实世界中的案例去做对比。
以“发票功能”设计为例,在互联网电商或互联网服务兴起之前,所有的交易都是发生在线下用户和商家之间的。那么针对于发票这个业务场景,用户和商家之间进行发票的交互流程,是支持单独开票、合开发票、拆分发票,发票修改、发票作废、发票重开等等一系列的发票操作的。
那么在设计线上流程时,在方案上要全面支持线下所有可能出现的场景,这保证了用户在线上除了能体验到线下一致的服务体验外,还能得到更多线上的其他体验。
同时,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在设计发票交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点,与线下场景不同的是,线上开票可能存在延迟性,不能像线下开票一样用户立等可取,可能存在发票的开具、邮寄等一系列的业务环节。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既要结合原有线下场景的业务逻辑,又要结合线上业务场景的特殊性。
在思考如何创新之前,要先脚踏实地完成基础功能、业务流程的设计。而这些设计不能是天马行空的臆想,更多的是结合实践、结合线下的真实业务,在线下向线上迁移的过程中,通过线上服务的优势去提升原有线下用户的使用体验。
二、不要提前设限
在做产品设计或者产品规划过程中,不要提前给产品设限,举两个例子来解释下这个原则的含义。
案例一
近日一名归化的足球运动员,通过归化政策成功加入了中国国籍,以后可以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足球赛事。
上图为这名球员加入中国国籍后拿到的一个临时身份证,仔细看这个身份证,其中有一个选项就是在设计户籍系统中的一个很明显的案例。
作为一个外籍人士,由于户籍系统的设计,只能选择56个民族中的一个,导致德尔加多只能选择“汉族”作为他的民族属性。
也许我们的户籍系统在设计之初,包括迭代多次,从来没有想过除了56个民族外,还会有更多的民族的出现;这就让以后归化或者其他一些需要增加民族属性的场景,变得有一些尴尬或无奈。
案例二
phone varchar(11);
再来看这个案例,对于一个互联网服务的平台,在设计用户手机号时,对手机号字段的定义为11位。那么在设计产品之初,产品或者开发人员就已经限制死了这个产品只能为大陆居民服务么?
我相信肯定不是,产品设计之初,并没有对业务有明确的定义,或者说没有提前想好对于港澳台用户以及外国人士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就已经把自己限制在了大陆用户这个群体上。
做成可扩展的手机号字段,相信无论是产品的需求还是开发的实现,都是复杂的事情;关键在于在设计时,是否有这样的意识,而不是在设计之初就把这条路限制死。
三、业务延续性>准确性>效率>创新
在一款产品的迭代生命周期中,有几个关键属性是要考虑的:业务的延续性、服务的准确性、服务的效率以及产品的创新力。当然这几个关键属性也有优先级,在迭代中要有所取舍。
业务延续性
对于高频、大流量的产品服务来说,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要针对异常场景设定降级方案。
以小程序为例,如果小程序的服务突然发生了大面积的故障,导致正常业务无法进行下去,要通过其他的方式如H5页面等进行替代。虽然这种方式在使用体验上,对用户来说有所损失,但是至少保证的业务的正常使用,比完全无法使用将用户拒之门外要好的多。
准确性
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如果由于功能设计的缺陷,导致有些用户得到的服务是错误的或者说异常的。那么哪怕有1%的概率发生,为了对用户负责,也要暂停这样的服务,口碑的传播和服务品质对于产品来说是长期价值的体现。不能因为对小概率事件的不重视,最终导致大的事故的出现。
效率
在保证的业务延续性、服务准确性的前提下,保证产品使用效率,对用户操作成本的降低,是创造用户价值,让用户觉得“爽”的关键之一。
创新
正如在前面提到的,在保证用户正常业务场景的使用之后,再来谈产品的创新,业务交互流程的创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最后
这3点设计原则没有多么深奥,但是都是在日常产品实践中实用的方法。在日常产品工作中,可以辅助产品决策和产品设计优化,也许你对这3点原则已经了然于心。
但是能否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中,这是考验产品人能力的关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