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招人面试多,所以空余时间,笔者也在学习各种面试方法。如何在面试中了解候选人的能力,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事情。不过在学习面试技巧的过程中,笔者也从STAR面试法则中获得了一些做产品的感悟。
什么是STAR面试法则
在招聘面试中,有一种目前常用的面试方法,叫STAR法则。STAR是单词Situation、Task、Action和Result的首字母。
笔者整理了STAR法则的含义,具体见下图:
▲ 图片由 笔者聊产品 整理绘制,内容译自http://www.rightattitudes.com
STAR法则自从2008年在《高效培训》一书中被提出后,就被广泛应用在培训和面试领域。STAR法则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有两种常见的用法,分别适合单面和群面。
第一种适合单面,即通过STAR法则询问候选人的工作经历。
面试官可以仔细、深入地询问候选人其中一段最贴近招聘岗位要求的工作/项目经历,要求候选人详细地描述当时的环境(Situation)、工作目标(Task)、具体的工作事项(Action)及最终获得的成果(Result)。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应对自己特别注重的方面进行追问,从而获得对候选人更全面深刻的认知。一个好的候选人往往需要提前准备好阐述工作经历,面试过程中认真聆听问题,清晰明了地回答问题,并在回答中展现候选人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范围等。
第二种适合群面,即通过STAR法则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
面试官(们)可提前设计好一个讨论场景(Situation)和最终目标(Task),要求多位候选人自行进行讨论,并得出最终结果。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面试官可以观察每位候选人如何不断向目标靠近(Action),并最终获得了什么结果(Result),从而挖掘候选人的能力范围。
面试官也可以在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位候选人再进行自我阐述,佐证自己对候选人的判断。
STAR法则浅显易懂,而且对面试和简历都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而笔者认为:STAR法则同样适用于产品设计中,如果遵循STAR法则,我们的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会做得更好!
▲ 图片由 笔者聊产品 原创绘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在设计功能时,我们同样需要考虑用户场景(Situation)、功能目标(Task)、用户行为路径(Action)和最终产品效果(Result)。STAR面试法则,是从四个角度去描述一份工作/项目。而STAR产品法则,是从四个维度去思考并验证一个产品功能,STAR产品法则应当贯穿在产品设计到上线后的整个过程当中。
▲ 图片由 笔者聊产品 原创绘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类比STAR法则,笔者在上图中列举了用户场景(Situation)、功能目标(Task)、行为路径(Action)及产品效果(Result)分别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
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贯彻好STAR产品法则,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产品设计前:思考并验证用户场景(Situation)
你可以通过竞品分析、历史用户数据、用户全生命周期监测、用户调研、模拟场景等多种方式来还原较为真实的用户场景。你可以进一步构建用户画像,去伪存真,并结合已有的产品(如有)描绘更细化的应用场景。
笔者建议你把这些记录下来,并且可以分享给产品运营或技术开发的同事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产品。
(2)产品设计中:设定功能目标(Task)并设计行为路径(Action)
通过用户场景分析、优先级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后,你可以基本确定产品短期与中长期的功能目标。在描述清楚功能之外,笔者建议你可以和运营一起,把功能目标进行拆分并对每个子目标进行必要性/紧急性的排序,找出最核心、最关键的目标并重点突破。
然后你可以开始设计流程,绘制流程图和关系图,剥茧抽丝地把用户的产品使用路径设计出来,最好汇同技术或测试的同事一起讨论流程和原型图,优化路径并通过测试用例来完善功能边界。记得做好埋点设计,以方便日后验证功能目标及产品效果。
(3)产品开发中:阐述并落实用户场景(Situation)、功能目标(Task)与行为路径(Action)
无论是需求宣讲会,还是开发中每一次与技术的沟通与调整,都不要脱离产品设计的初心。让技术也明白用户场景、功能目标和行为路径,可以让产品和技术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也会让大家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更加努力。
笔者 建议产品复盘在产品上线后1周与1月分开进行,产品上线后1周进行产品开发周期的复盘(如有项目经理请忽略此复盘),产品上线后1月进行产品设计和效果复盘。
结合埋点数据、新老用户数据和运营同事的反馈,对比产品设计之初制定的功能目标,思考新功能与预期的差异点原因。在一次次复盘中,你的产品意识、逻辑思维和设计能力会不断进步。
今天 笔者 对STAR产品法则的构想就到此为止,大胆类比难免有不周之处,在未来的产品道路上希望自己且行且省,不断进步,此话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