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分析就好比是装修房子,客户把户型告诉你,你去设计每个房间放些什么,如何放比较合理。如果把油烟机放到卧室去,那就乱套了。
先说一下背景:客户公司是做信用评级的,之前他们采购了一套系统,但是用了一年后并没有把他们的业务真正管理起来,很多分析师都不想用那个系统写报告,因此基于让分析师用系统高效的写报告,也为了以后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该公司决定重新招标,选择新的软件供应商来为他们做系统。
很多做这方面软件的供应商都去找该公司的领导谈合作,但最终真正让客户满意的就两家,其中一家是我们公司,另一家是一个新兴公司(他们虽说是新公司,但公司有评级这方面的人才,懂他们的业务),姑且先称作B公司。
该公司负责采购系统的负责人,不懂IT技术,只管提需求,性格上是那种很难被说服的人,年纪四十多岁,是公司高管。
他分别跟我们公司和B公司提同样的需求,然后让我们把原型图展示给他看,他看过后再提出修改意见。就像他给了两个厨师同样的原材料,看谁做的菜比较好吃,他就选谁。
他看到B公司一些好的想法,也会告诉我们,让我们再去想怎么设计,我猜他也同样这样把我们原型图设计的好的想法告诉B公司。
以系统的个人中心为例,个人中心是分析师、部门主管、评级总监的工作台,每个角色登录系统后进入各自的工作台。
客户给了两份周报,一份是部门主管的周报,一份是评级总监的周报,两份周报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然后客户再提供了几张日常使用的Excel表格。
以上就是个人中心所有的原始资料。
第一版原型图
框架:简单,无设计
颜色:黑白灰
将提供的Excel的表格(那时候还没有提供周报)直接复制粘贴到个人中心,做成很多块“豆腐块”,有些系统的工作台也是这样。
如图所示:
由于后面还有几大中心,在个人中心上我们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先把意思表达出来。
后面的几大中心的需求都过完后,客户开始说我们的个人中心不好,然后提供了部门主管与评级总监的周报给我们。
第二版原型图
框架:简单,无设计;
颜色:黑白灰;
客户提供了大概有二十多张表,我直接将表格画到原型图上,可以下拉滑动。
第二版原型图与第一版需求的差别就是将客户要求的内容都做进去了,但客户还是不满意。
客户认为这些表格都堆叠在一起,不好看,然后我们的原型图都是黑白灰,“很朴素”,客户希望原型图逼真一点,为了让这些表格堆在一起好看点,为了满足客户原型图高保真的要求,我们又做了处理。
第三版原型图
框架:稍微设计了下
颜色:黑白灰+其他颜色
原始表格:大豆腐块
换了一个框架,适当的加了些logo图标,每个表格一行,这样看起来不“拥挤”。
客户看过后又说,每个表格一行太浪费空间了,他要是要看所有的表格还需要不停拉滚动条,太不友好了,操作也不方便。
第四版原型图
框架:稍微设计了下
颜色:黑白灰+其他颜色
这次才静下心来仔细去看客户提供的周报和Excel,发现有些内容诸如负面事件、新闻、研究报告这种其实属于文字类消息,用表格展示不如有文字展示更直观,还有些统计类的,不如用图表展示直观,还有一些需要操作的,只能用表格处理。
上图中,点击两根柱状图,左边的表格会变化。
但客户看了后,还是不满意,因为对于高管来说,还不很直观,他需要看更大局面的数据,而且图表太少太单一,而且他需要一个屏幕就能看所有信息,不需要下拉滑动。
第五版原型图
框架:稍微设计了下
颜色:彩色
这版原型图有柱状图、圆环图,条形图,每个图形点击进去后,能看到详细信息。
第六版原型图
框架:结合评级总监观看工作台的重点设计;
颜色:彩色;
原始表格:原始表格做了归纳总结,将评级总监想要看的内容表达出。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这版原型图站在评级总监的角度去思考,他想要看什么,将他想要看的内容从原始报表中归纳总结出来,就不仅仅是堆砌上去。
需求分析师头脑得灵活,不能是客户给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很“傻”,高阶的系统界面应该是会思考的系统界面,把客户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去做设计,虽然你也不知这样的设计客户是否会满意,但是至少给客户的感觉是你是一个会思考的人。
一个个人中心经过六次的修改,样子看起来越来越好,也终于得到用户的认可,有时候觉得很惭愧,自己作为需求分析师,不能一下子给出让客户满意的方案,还得让客户不断的“挑刺”才能去做好,真的很惭愧。
作为需求分析师一方面内心是想把产品做好,另一方面又需要考虑自身团队所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以及风险,很多时候客户提的需求,就想以最少的代价去满足,比如:第一版的原型图,直接做表格,最简单的做法。
这次售前的需求调研为期一个月,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挺有收获,希望我们能拿下这个项目,并把这个项目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