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醒醒啦!产品特性不等于体验!

最近在沟通产品需求时总有人觉得产品特性增加就能增强用户体验,看到这个或者那个特性很好就想加入到自己产品中,觉得用户体验就更好,其实产品特性不等于体验,写这篇文章之前先普及一下两个概念:特性是指产品增加的功能点,而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操作过程及全部心理感受。

一个产品的推出最初是由某个关键技术或关键特性的突破而推向市场,在市场中由于没有同类产品的存在而快速赢得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是变化的,其他公司就会推出类似的产品。这个时候怎样取得竞争的胜利呢?按照以往的经验,大家开始给这个产品增加特性,觉得更多特性产品会在竞争中取胜,结果造成这样的局面:

击中用户需求的特性会被其他公司效仿。如现在火爆的产品足记,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由于推出“大片模式”迅速走红,每天100万的用户量增加,但是也就一周时间美图秀秀迅速推出相应的特性

未击中用户需求的特性则对产品核心功能造成干扰,使得产品臃肿、难用。这样的产品很多,在应用市场中遍地都是。

特性的盲目增加,尤其是产品推出之初,必然会分散产品团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核心功能、核心体验的减弱必然会削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白热化的竞争,当多个产品拥有相同技术或特性的时候一个产品又该怎样在竞争中取胜呢?

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别的公司学不会,或者不容易模仿的呢?

技术与特性都容易被模仿,看如今市面上的产品,他们拥有同样的技术与特性。却由于拥有不同的表现模型价格迥异,有的产品大卖,有的却备受冷落。他们的差异除了商业层面的定价、营销外,用户体验占据很大因素。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今天,用户的背叛成本几乎为零,当另一个产品足够好时用户就会放弃当前产品,选择转移。最关键的因素就变为产品经理能否集中有限资源做出爆品,产品体验是否足够好,最后通过口碑快速传播、赢取用户。

为什么体验不容易模仿呢?

因为每个公司对体验的理解、体验的重视存在差异,这与企业文化有关,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首先是专注设计,所以把体验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首要的是顶尖人才,所以把技术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并不是说谁对谁错,而是更看重什么。举个例子:

第一台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是摩托罗拉3200,也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大哥大。后面接着推出摩托罗拉8900、9900,但是由于笨重,在中国仍称为“大哥大”,虽然其貌不扬,售价高达2万元(90年代的中国),电量太小,功能单一,但它满足了人们通话沟通的刚需,是有用的。

随后的手机诺基亚6110内置游戏,三星SGH-A288首次双显示屏手机、LG CU8280首次彩屏手机、索爱T68ie首次支持彩信。摩托罗拉的A6188是第一台智能手机,接着首个具有蓝牙功能的爱立信T39mc、首个具有摄像头功能的夏普j-sho4、首个具有mp3功能的三星SGH-M188,首个融合了mp3和移动硬盘的西门子6688,首个内置硬盘的诺N91,至此手机融合了更多多媒体的功能,接着苹果推出自己的手机品牌,以极致的体验征服了广大消费者,并俘获一大批忠实的果粉,三星、华为、小米也不甘示弱,都有各自的粉丝,建立各自的品牌。

产品特性不等于体验,体验是贯穿一个产品发展的始终。相同的技术与特性,在相同价格区间,体验好的产品会赢得更多的用户,技术与特性也很重要,他们为好的体验保驾护航。从这个角度看,体验是一个方向。沿着这个方向,产品在技术与特性的支撑下,从可用到好用、爱用,最后形成品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醒醒啦!产品特性不等于体验!  醒醒  醒醒词条  特性  特性词条  等于  等于词条  体验  体验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设计

 同是做网站,他们是怎么用词的?

不管经营什么事业,都应该花一些时间,从自己的同行身上学东西。收集这些资料之前,本想给每篇文案写点评论的,但是在他们的词汇面前,感觉自己的思维很是苍白,还是大家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