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加摄影的拍摄技法,形成新的不同于往年的效果,在2020年的摄影中,重点进行画面动感效果的拍摄,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给人以不寻常的阅读与欣赏感受。
一、 通过背景虚化拍摄动感效果
所谓的动感效果,实质就是虚实的结合,用清晰地“实”画面,表现静止的拍摄主体;以虚化的背景和相机的晃动,表现主体的动感效果。
要实现这样的表现效果,一次成像的可能性比较低,应该采用二次曝光的方法拍摄比较稳妥。
第一次曝光:对深绿的树叶进行曝光,大焦距—扩大拍摄影像;手动聚焦与大光圈组合—将背景拍虚;拍摄速度,采用T档(速度优先)和曝光补偿-1Ev至-2Ev之间,用1/20s或更低一点的速度,在按快门同时,相机从上方向下方,按照斜向微微晃动,形成风吹晃动效果。
第二次曝光:对拍摄主体的花卉曝光。采用手动M挡和手动聚焦(也可采用自动单次聚焦),根据主体的颜色不同,用-0.3EV至-1Ev手动曝光。画面构图,应事先进行评估;主体在画面的位置,应放在暗背景部位。但绿色、紫色等最好安排在适度明亮的位置为好。
第二次曝光使用的光圈,应根据拍摄主体的位置,与背景中物体的距离,是否能达到被虚化来设定,必须要达到背景虚化的效果,才能达到目的。背景中不适于有其他的色彩、也不阻碍第一次曝光的效果为佳。最好是背景干净,就可以使用f8的光圈,使主体细节更好。
拍摄的关键在于第一次拍摄时,相机的晃动幅度要适度,幅度太大和太小,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为确保拍摄的成功率,先用上述方法,单次曝光,拍两张单独的照片。这样的好处是,拍摄的参数被分别记录了下来,不必用纸笔记录。同时有了两张单独的照片,一旦合成照片失败,后期也可以进行合成,确保成功率。通过两张的拍摄参数,可以有效地指导以后的拍摄实践。
二、 通过同一拍摄主体实现动感效果
通过对同一拍摄主体的虚实效果,达到动感效果。
同样采用二次曝光的方法,在拍摄对象不变、拍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用虚焦和实焦的变化,达到动感的效果。最好利用三脚架,保证机位不变。
第一次曝光:采用手动聚焦,将大多数的被摄体虚化。大焦距、大光圈,比较稳妥。曝光时间可以适度+0.3Ev或0.7Ev,使虚化的画面略明亮一点。
第二次曝光:采用手动聚焦或自动聚焦,关键要控制聚焦位置,把主体聚焦准确。焦距略调小一点,形成与第一次曝光和谐的搭配。
关于曝光的时间增减,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调整。
三、 拍好竹
竹子的种类很多,但是在公园内的竹子,多为观赏性强、较为细的竹子。
由于竹的高、密、细,拍摄的困难比较大,难以表现。
要拍好竹,主要是要简洁,不能杂乱,才能正确的表现出竹的内涵和寓意:气节、坚毅、挺拔等等。回看了自己拍的一些竹,感到很不理想,基本都是采用一次曝光的画面。缺点是:第一,给选取拍摄对象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拍摄方法单一,阅读性差。
基于对过去的不理想,通过欣赏阅读别人的作品,今年也采用二次曝光的技法,进行实践,希望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通过分析别人以上几张照片,制定的拍摄方法采取二次曝光的方法。
具体拍摄方法:
第一次曝光:采用竹的高处枝叶,以天空为背景,依据对天空的实际测光值,进行曝光。可根据构图和竹枝叶的造型,将竹子的枝叶拍成暗效果(因为拍摄主体的背景是天空,亮背景就会降低主体的曝光)。手动聚焦在竹叶,要拍实。形成高亮背景、高反差的图像。应该以f8的光圈比较合适。
第二次曝光:对竹子的中间高度部分,也就是自己的身高吧,可以是一片竹林,也可以是稀疏几颗,按照自己的构思调整拍摄距离,以较长的焦距和f4或f5.6的光圈,对最近处的竹子聚焦,并且增加1Ev或者多一点的曝光量。应该达到竹林的层次明显,由实到虚、由粗到细的效果。所以应该选择适当的拍摄距离。
为了把握起见,依然应该采用单次拍摄和合成曝光两种方法,进行实践。
拍好竹,也要注意竹与景的搭配,学习别人的长处:
要注意观察、发现。
拍摄天气:以阴天为好。晴天估计效果不会太好,晴天缺少雾蒙蒙的感觉,也许早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冬季是个摄影的淡季,那就选择冬季或阴天的初春、晚秋。
拍摄时间:选择早晚时段,避开中午。
拍摄地点:合肥植物园 合肥包公园浮莊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
人物与景物的二次曝光范例
初稿于2020年2月6日,正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
2020年2月6日1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