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紫斑病有什么症状?大蒜紫斑病发生原因是什么?大蒜紫斑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大蒜紫斑病症状及危害 大蒜紫斑病的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显症数日后蔓延至中、下啊部。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病斑扩大后变为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大小2~4?厘米x1~3厘米,周围有黄色晕圈。在高湿条件下,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即紫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多具同心轮纹,可相互愈合成长条状大斑,严重时全株枯黄,病部组织失水死亡,因此病部易折断。 贮藏期鳞茎发病时,呈半湿性软腐状,出现红色或黄色,最终变为暗褐色,并伴随体积收缩,失去经济价值。我国南方蒜苗株高10~15厘米时开始发病,生育后期尤为严重;北方主要在生长后期发病
二、大蒜紫斑病传播途径 大蒜紫斑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有报道可通过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水传播,萌发后可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其芽管也可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引发病害。 病害的潜育期一般为4~5天,5天后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在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分生孢子又可传播而引起再侵染。葱、蒜类作物紫斑病菌在25~28℃的温度条件下产孢能力最强,而在30~35℃时相对较差。 另外,不同光照条件对产孢影响较大:同等条件下,黑暗中产孢量明显高于光照条件下,释放孢子的速度也更快。此外,产孢量还与湿度相关:随着保湿时间的延长,产孢量增大,与保湿时间呈正相关。温、湿度对病斑产孢的影响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三、大蒜紫斑病发病原因 大蒜紫斑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5~27℃,低于12℃则不发病。在夏季和秋季高温、多雨条件下,温暖、潮湿,昼夜温差大,有利孢子萌发及病害的传播、发生和发展。同时,土地贫瘩,大蒜生长势弱,虫害严重的地块,发病普遍严重。
四、大蒜紫斑病预防措施 1、播种前精选蒜种,尽可能选择蒜瓣较大并经脱毒,无病或抗病蒜种。如果每头蒜有4~6个或7~8个蒜瓣,作蒜种较好,单蒜瓣重5克以上的肥大、洁白、无病斑的蒜瓣作种,可有效地防止大蒜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应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的脱毒大蒜,替代本地退化的品种。或用40℃~45℃温水浸1.5小时消毒。 2、合理密植,保持适当通风,降低田间湿度,有利减轻发病程度以及减缓病原菌的传播。 3、合理轮作,增加轮作年限,有利缓解病情。重茬、轮作年限在3年及以下的蒜田,田间发病较轮作3年以上的蒜田重。 4、采取地膜高畦垄作栽培,可减少病原菌借雨水、浇水传播的机会,此外,合理施加氮肥,合理灌溉,及时进行田间排水等,也是减轻病害的重要措施。 5、在田间大蒜收获后及时烧毁病株,清除被害叶片,消除病菌越冬场所,能从源头上减少病原菌数量。 6、适时收获,降低温度和水分,低温贮藏可防止病害继续蔓延。 五、大蒜紫斑病防治药剂 1、在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500倍液、或50%异菌脲1500倍液,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用53%精甲霜灵·锰锌800倍液,隔7天喷施1次,连续施用2~3次,防治效果达85%以上。 2、在蒜薹收获后,在薹颈基部和薹梢,浸蘸40%多·福或500g/L味菌灵SC等药剂,待药液晾干后,再将蒜薹封装贮存。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